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预后
  • 3篇评分
  • 3篇评分法
  • 3篇自主循环恢复
  • 3篇昏迷
  • 2篇病人
  • 1篇预后预测
  • 1篇院前急救
  • 1篇院前心肺复苏
  • 1篇烧伤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昏迷
  • 1篇涂膜剂
  • 1篇嘧啶
  • 1篇膜剂
  • 1篇脑复苏
  • 1篇患者预后
  • 1篇磺胺

机构

  • 5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吴光凤
  • 4篇赵志刚
  • 3篇刘德红
  • 3篇孟新科
  • 3篇魏刚
  • 3篇苏顺庭
  • 3篇郑晓英
  • 3篇石少权
  • 1篇吴素双
  • 1篇金丽华
  • 1篇刘纯
  • 1篇林瑞琼
  • 1篇李明利
  • 1篇袁海华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88例院前心肺复苏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88例院前CPR病列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31例心肺复苏成功,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16.49%,心肺脑复苏成功率2.13%。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刘纯赵志刚吴光凤袁海华
关键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脑复苏
两种评分法对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病人预后预测的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对CPRROSC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对115例CPRROSC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比较不同预后病人各分数之间的差异;计算并比较两种评分法对病人严重预后不良和其他预后类型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5种不同预后之间比较,两种评分方法均有显著性差异(APACHEⅡF=57.64,P=0.000;CPRROSC预后评分,F=65.91,P=0.000)。反映评分区分严重不良预后(植物状态或死亡)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CPRROSC预后评分0.950,APACHEⅡ评分0.937,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CHE II评分和CPRROSC预后评分总体上均能区分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预后类型,可作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评价工具。
孟新科石少权赵志刚吴光凤刘德红魏刚苏顺庭郑晓英
关键词:自主循环恢复昏迷APACHE预后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联合促表皮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Ⅱ度烧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5例Ⅱ度烧伤病人96处烧伤创面根据烧伤程度依纳入顺序按单双号均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浅Ⅱ度烧伤创面每组35处,深Ⅱ度烧伤创面每组13处,研究组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换药治疗,对照组用磺胺嘧啶银乳剂换药,观察每组病人创面愈合和细菌培养转阴情况。[结果]创面干燥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率等项目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用于Ⅱ度烧伤创面换药治疗,疗效优于磺胺嘧啶银乳剂且不良反应更少。
金丽华林瑞琼吴光凤吴素双李明利
关键词:烧伤磺胺嘧啶锌磺胺嘧啶银
建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评分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心肺复苏(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验证其对患者不同预后类型的分辨能力。方法分析文献,找出CPR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赋予每个因素一定分值,引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建立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法。用该评分法回顾评价115例CPR自主循环恢复住院患者的预后,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PR自主循环恢复的预后评分,计算其对严重不良预后(死亡或植物状态)和其他类型预后分辨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患者5种不同预后(正常、轻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状态和死亡)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97,P=0.000)。各组组间比较:正常组与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其他各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组vs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P=0.041,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vs植物状态组P=0.006,其他各组比较均P=0.000)。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对严重不良预后与其他类型预后分辨能力的表现:在评分为22.5分时,灵敏度100.0%,特异度78.6%,诊断指数178.6;在评分为32.5分时,灵敏度77.8%,特异度98.6%,诊断指数176.4。23分和33分是两个关键截断点。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对严重不良预后分辨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结论CPR自主循环恢复预后评分可以准确预测CPR自主循环恢复昏迷患者的最终预后,对预后严重不良和预后良好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孟新科赵志刚石少权吴光凤魏刚苏顺庭刘德红郑晓英
关键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预后评分
用评分法预测心肺复苏术后昏迷病人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CPRROSC)昏迷病人预后的评价方法,提高该类病人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分析文献,找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昏迷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赋予每个因素一定分值,建立CPRROSC预后评分法。用该评分法回顾性评价115例CPRROSC住院病人的预后,比较不同预后病人CPRROSC预后评分的差异,计算其对两种严重不良预后(死亡或植物状态)与其他类型预后区别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5种不同预后(正常、轻度神经功能障碍、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状态和死亡)病人CPRROSC预后评分比较,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1,P=0.000)。其中正常组与神经功能轻度异常组、死亡组与植物状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2±3.03 vs 4.88±3.52,P=0.318;15.47±3.31 vs 14.04±3.84,P=0.108);其他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植物状态组vs重度神经功能异常组为14.04±3.84 vs 10.70±3.30,P=0.011;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为P=0.000)。CPRROSC预后评分在8分以下对预后良好(正常或神经功能轻度异常)的病人区别能力最强;13分以上对预后严重不良的病人区别能力最强。CPRROSC预后评分对严重不良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0。结论CPRROSC预后评分对病人严重不良预后具有较高预测和区别能力,可以作为心肺复苏后昏迷病人最终预后预测的评价工具。
孟新科赵志刚石少权吴光凤魏刚刘德红郑晓英苏顺庭
关键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