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莎
- 作品数:1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D147与P糖蛋白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研究发现,CD147分子中存在着调节淋巴细胞活化的抗原决定簇,且细胞上CD147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的活化状态有关,活化的T淋巴细胞上CD147表达上调。有文献报道,活动性高的SLE患者易发生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现象,且其活化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上P糖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糖蛋白是MDR1的基因产物,可以通过将药物泵出细胞膜外而导致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
- 邱英陈翔鲁慧匡叶红粟娟吴丽莎
- 关键词:CD147分子SLE患者P糖蛋白淋巴细胞活化抗原决定簇
- 耳廓肌上皮癌一例被引量:3
- 2018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88岁,因“发现右侧耳廓肿物并局部灼热感5月”于2018年3月19日入院。患者于5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耳廓肿物,当时大小约5×5mm,颜色略泛黄,伴局部灼热感和瘙痒感,无疼痛,后肿物渐增大。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亦未做特殊处理。近5年常因“气促”就诊,并接受“X线”、“CT”检查,每年3次以上。查体:右侧耳廓背面中1/3处可见一肿物,圆形,大小约15mm×15mm,边界清楚,质地较硬,表面破溃,少量出血,无压痛、波动感和搏动感。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症。术前诊断考虑“基底细胞癌”。于2018年3月27日在全麻下行右侧耳廓肿物切除术+转移皮瓣修复术。术中所见肿物外观如前述(图1A)。在肿物边缘以外做切口,切开并分离组织至软骨膜,未见深层组织受累(图1B)。完整切除肿物送病理学检查(图1C),冰冻切片结果:耳廓恶性肿瘤,切缘见可疑异形细胞。进一步取切缘送检。制作耳后舌形皮瓣,转移至耳廓背面修复缺损(图1D、E)。病理学检查回报(图2):(右侧耳廓)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肌上皮癌(直径:5mm),浸及肌层,未见脉管及神经侵犯;(切缘)未见癌。免疫组化结果:CK-Pan(+),Ki67(55%),S-100(+),P63(+),CD138(+),Vimentin(+),Kappa(±),SMA(散在+)。术后痊愈出院,随访3月无复发(图3),仍在继续随访。
- 黄思达梅凌云吴丽莎高可雷粟诗童冯永蔡鑫章翟所强(审核人)
- 关键词:肌上皮癌
- 镜下经外耳道切除先天性鼓膜胆脂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0年
- 先天性鼓膜胆脂瘤(Congenital tympanic membrane cholesteatoma,CTMC)是指起源于鼓膜,无中耳炎,无耳部外伤、手术史的胆脂瘤,被认为属于先天性胆脂瘤的一种。其发生率低,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往往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易漏诊及误诊。本文报道我科1例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切除CTMC病例,进一步复习相关文献,探讨CTMC的临床特点、诊疗经验及疗效。
- 陈艳梅凌云梅凌云蒋璐吴丽莎
- 关键词:先天性胆脂瘤鼓膜耳内镜
- 鼓室体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
- 2023年
- 目的:总结鼓室体瘤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以及术中听觉保护的策略。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8月至2022年2月确诊为鼓室体瘤的10例(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或显微镜手术实现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8年;结合文献分析归纳其临床特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听力水平,对手术方式及入路选择、听觉保护等手术策略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9.50±8.00)岁,病史15 d~6年,7例主诉为搏动性耳鸣,80%(8/10)患耳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根据改良版Fisch&Mattox鼓室体瘤分型,10例术耳中3耳为A1型(30%),2耳为A2型(20%),5耳为B1型(50%)。全部10例(耳)中3例术耳听力较术前提升,6例术耳气导维持术前听力,1例术耳听力较前稍下降。7例(耳)术后骨气导差为0~10 dB,3例(耳)骨气导差为10~20 dB。术前、术后的平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外耳道及耳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鼓室体瘤因极易出血,在手术中同时兼顾肿瘤全切和听功能保护极具挑战性。对于A型及B1型鼓室体瘤,手术中可以争取在保持鼓膜完整、保留听骨链的前提下彻底去除肿瘤,并同时保留术后听功能,甚至较术前听力有所提高。
- 吴宏刘星吴学文吴丽莎蒋璐金毅贺楚峰梅凌云宋剑蔡鑫章
- 关键词:耳内镜听骨链听力
- 喉部恶性黑色素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18年
- 1病例报告例1女,77岁,因声音嘶哑1年于2007年4月入我院。诊断为杓间区血管瘤,当时考虑病变不大,遂行激光手术治疗(未行病检),术后声音嘶哑症状明显好转。术后4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声音嘶哑,门诊纤维喉镜检查可见杓间区有一暗紫色肿物,遂再次收入我科治疗。既往无特殊。
- 熊清岚焦新芳吴丽莎张欣田勇泉黄东海
- 关键词:喉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外科手术
- 白黎芦醇通过上调miR-492抑制CD147的表达而促进恶性黑素瘤细胞的凋亡
- 目的植物抗毒素-白黎芦醇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表明白黎芦醇能抑制肿瘤细胞中CD147分子的表达水平,但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 1)在白黎芦醇处理转染CDl47分子全长cDNA质粒载体的恶性黑素瘤G36...
- 吴丽莎唐丽梅李岱赵爽阳丹雯粟娟匡叶红陈翔
- 以反复耳出血为临床表现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原因有很多:颈部外伤、真菌感染、肿瘤侵袭、化疗、放疗或医源性损伤等^([1,2])。颈内动脉PSA多表现为反复鼻-鼻咽部突发性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耳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最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并行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成功止血。跟踪随访6个月,未再出血,且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张帅蒋璐蔡鑫章吴丽莎梅凌云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miRNA-492抑制CD147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白藜芦醇通过其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特性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发挥着抗肿瘤的作用。然而,其抗肿瘤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了白藜芦醇诱导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G361凋亡的具体机制。通过MTT法对细胞进行培养...
- 阳丹雯吴丽莎唐丽梅李岱粟娟陈翔
- 关键词:白藜芦醇肿瘤细胞凋亡黑色素瘤
- GJB2基因与中国南部汉族人群银屑病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 目的近期,中国学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首次报道编码Cx26蛋白分子的GJB2基因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本研究以中国南部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重复验证GJ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
- 刘雀屏吴丽莎李芳芳陈翔
- 不同分型鼓室硬化的听力学特点与术后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鼓室硬化患者的听力学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效果,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135耳)鼓室硬化手术患者,对比手术前后听力学资料。结果 Ⅰ、Ⅱ型鼓室硬化患者多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分别为71.4%、68.8%),Ⅳ型鼓室硬化患者中混合性耳聋出现的比例更高(66.7%)。各型鼓室硬化的听力曲线以平坦型为主。卡哈切迹出现率为13.3%(18/135),Ⅳ型鼓室硬化患者中38.9%患者听力图出现了卡哈切迹。各型鼓室硬化患者(除Ⅲ型鼓室硬化外)术后气骨导差(ABG)和气导平均听阈(PTA)均较术前降低。Ⅰ型鼓室硬化的手术成功率最高(79.0%),Ⅳ型鼓室硬化的手术成功率最低(63.9%)。结论 各型鼓室硬化患者听力图多呈现平坦型曲线,混合性耳聋最多见于Ⅳ型鼓室硬化,卡哈切迹的出现可提示镫骨的固定。手术清除鼓室内硬化灶是主要的治疗方式,Ⅰ型鼓室硬化术后成功率最高,Ⅳ型鼓室硬化最低。
- 王新梅凌云贺楚峰蔡鑫章吴学文金毅吴丽莎吴宏蒋璐
- 关键词:鼓室硬化纯音测听术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