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昌伟
- 作品数:27 被引量:218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基质细胞与两种不同载体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对 2种不同生物材料 (胶原海绵和PLGA )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 ,探讨它们作为软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取 2个月龄新西兰兔 ,麻醉后在无菌条件下自双侧股骨粗隆处用 16号穿刺针抽取骨髓 4~ 6ml,用D -Hanks液洗涤离心 2遍 ( 10 0 0rpm× 10min) ,悬浮于含 10 %FBS的DMEM培养液中 ,行原代及传代培养 ,将传代细胞以 1 5× 10 4/孔定量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每孔加DMEM培养液 1ml。实验分为 3组 ,即PLGA组、胶原海绵组和对照组 ,其中PLGA组、胶原海绵组分别加入直径 5mm ,厚度 2mm大小的材料 ,对照组单纯接种细胞 ,于不同时间进行处理 ,用于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 ,绘制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可以在胶原海绵和PLGA周围生长 ,逐渐粘附 ,并在其表面连接成片 ,分泌细胞外基质 ;对照组与实验组、各实验组之间生长曲线相近 ,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发现 2种材料对细胞周期无影响 ,未发现异倍体细胞。结论 :胶原海绵和PLGA对兔MSC的形态学、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DNA含量及倍体水平均无影响 ,2种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安全应用。
- 崔玉明胡蕴玉吕昌伟白建萍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
-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兔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MSC)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为实验组(FS+bFGF+rhBMP-2)、对照组1(FS)、对照组2(FS+bFGF)、对照组3(FS+rhBMP-2)及单纯对照组。采用细胞培养、MTT及电镜等方法对各组兔MSC的增殖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材料对细胞促增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对照组2(FS+bFGF)、实验组(FS+bFGF+rhBMP-2)、对照组1(FS)、对照组3(FS+rhBMP-2)、单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粗糙,有微孔存在,各组细胞与材料融合生长。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的绝大部分细胞呈成骨细胞表型,细胞增殖状态旺盛,分化好。各对照组细胞或是细胞增殖活性高,但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差,或是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好,但细胞增殖活性较差。结论FS+bFGF+rhBMP-2即可显著促进MSC增殖和兔MSC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水平。
- 崔赓胡蕴玉雷伟孙明林李洁靳小兵汪培铭杨柳吕昌伟吕荣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修复材料
- 三维动态诱导对自体组织工程软骨远期退变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体外诱导自体骨髓间允质干细胞(aMSC)向软骨细胞分化,验证三维动态诱导培养的软骨分化效率和远期修复效应。方法分离培养多样本 aMSC,分别行转壁生物反应器内三维动态诱导(三维动态诱导组)培养和常规二维平面诱导(二维平面诱导组)培养,比较各自的软骨分化效率;收获细胞与注射型蛋白胶混合,修复动物关节软骨缺损。8、12、24、48周后分别取材,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进行组织学评分,比较长期修复效果。结果二维平面诱导时仅出现局部蛋白多糖沉积,只少数细胞表达Ⅱ型胶原;三维动态诱导培养时蛋白多糖沉积明显并广泛表达Ⅱ型胶原,其胶原产量和蛋白多糖含量明显高于二维平面诱导组。在体内实验中,三维动态诱导组:8、12周后缺损完全修复,表面光滑,质地坚硬,与周围软骨紧密结合,组织学表现为类透明软骨结构,24、48周后修复组织与周围界限消失,仍保持类透明软骨的结构。二维平面诱导绀:8周后软骨缺损即可被类透明软骨修复,但12周后即开始出现退变,24用后退化明显,软骨组织骨化变薄,48周后则大部分骨性退化,表层残留菲薄纤维组织。结论三维动态诱导培养可提高 aMSC 的软骨分化效率和远期修复效果,可为深化自体软骨绀织工程研究提出新思路。
- 吕昌伟胡蕴玉白建萍刘建孟国林吕荣
- 关键词:软骨干细胞
- 转壁生物反应器中动态分化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
- 2004年
- 目的 :在转壁生物反应器动态环境中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制备立体组织工程软骨。方法 :穿刺吸取成年兔骨髓 ,分离扩增bMSC ,复合于纤维蛋白凝胶制成圆柱状三维组织 (细胞密度2 0× 10 7/ml) ,置于转壁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分化培养 ,同时设单纯静止培养组。 5周后观测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形态、Ⅰ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测量分化组织的细胞活力。结果 :动态培养可以有效保持材料大体形态 ,甲苯胺兰染色阳性 ,无明显Ⅰ型胶原表达 ,大量表达Ⅱ型胶原 ,人工组织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单纯静止培养方法。结论 :转壁生物反应器培养明显改善组织工程软骨的活力 ,有利于进行三维材料体外软骨分化。
- 吕昌伟胡蕴玉白建萍廉凯
- 关键词:软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人骨肉瘤融合瘤的快速制备及其体外的免疫效应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人骨肉瘤抗原进入提呈细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筛选制备人骨肉瘤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瘤的方法,并研究其体外免疫原性和作为人骨肉瘤免疫疫苗的可能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做有意义的前期实验。方法抗人Ig M、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及少量IL-2和PMA活化的人脾脏来源B淋巴细胞,以500mg/ml聚乙二醇为融合剂,使骨肉瘤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进行化学融合,贴壁后去除未融合淋巴细胞,特异性抗B细胞抗体预包被平板捕捉与B细胞融合的骨肉瘤。条件培养基体外筛选扩增,检测融合效率。紫外线灭活,同时设单纯灭活的未融合骨肉瘤组作为对照,记数法测量各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各组培养所得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效靶比50:1),改良MTT法测量淋巴细胞对亲源之骨肉瘤细胞的杀伤指数。结果 人B淋巴细胞体外激活后可以与人骨肉瘤细胞化学融合,可利用贴壁性质和特异性B淋巴细胞抗体等方法部分纯化融合细胞并适当扩增浓集。融合细胞于3周和4周表达B淋巴细胞的标志性抗原效率分别为60.6%和45.4%。紫外线灭活融合瘤明显提高其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诱发淋巴细胞对亲源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11.60%且P<0.01)。结论 利用人骨肉瘤细胞和活化B淋巴细胞可以制备融合瘤。
- 王臻吕昌伟李立文彭磊郭刚曹云新李雪松
-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融合淋巴细胞癌症疫苗
- 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以纤维蛋白胶 (Fibrinsealant,FS )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 ,为其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分组为 :实验组b (FS +bFGF+bBMP)、对照组b1(FS +bBMP)、对照组b2 (bBMP)、实验组r (FS +bFGF +rhBMP 2 )、对照组r1(FS +rhBMP)、对照组r2 (rhBMP)、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 ,采用放射学、形态学、碱性磷酸酶 (ALP)检测等方法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 :在以bBMP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 ,实验组b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其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1、对照组b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 <0 .0 1) ;在以rhBMP 2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 ,实验组r同样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其成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1、对照组r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以FS为载体复合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bFGF可明显增强BMP的骨诱导活性。
- 雷伟崔赓胡蕴玉李洁吕荣丛锐靳小兵汪培铭杜俊杰吕昌伟
- 关键词: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桥式交通皮瓣在高能量Gustilo Ⅲc型骨折急诊保肢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桥式交通皮瓣(Flow-through flap)应用于急诊严重骨折创伤的可行性和效果。
方法:自2005年5月-2008年9月收治8例高能量Gusmo ⅢC型开放骨折,均存在软组织广泛挫灭缺损,伴血...
- 吕昌伟赵广跃李军付军刘建裴国献
-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 文献传递
- 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4
- 2003年
- 目的探索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高分子透明质酸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MSC)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自兔双侧股骨粗隆处抽取4~6ml骨髓后在体外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培养液中含BMP-2(100ng/ml),培养瓶底预涂高分子透明质酸;对照组常规培养及传代。传代细胞玻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培养细胞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复合后植入自体兔股部肌内,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形成的结节。结果实验组传代细胞,尤其是第3代细胞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阳性,兔股部植入PLGA-细胞后3周形成软骨结节;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个别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染色阳性,植入PLGA-细胞后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应用BMP-2和高分子透明质酸有效诱导MSC向软骨细胞分化,MSC源性软骨细胞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 崔玉明胡蕴玉吕昌伟吕荣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分化骨形态发生蛋白-2关节软骨损伤
- 注射型软骨组织工程活性材料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03年
- 目的 利用注射型活性材料修复兔关节软骨,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bF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18只14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只动物于双侧膝关节股骨髌股关节面制备直径4mm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钻通骨髓腔。准备注射型bFGF和BMP生物蛋白胶材料,三组分别接受如下治疗。A组注射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组注射型骨形态发生蛋白,C组单纯生物蛋白胶治疗。于8周,12周,24周观察大体和形态学特征,组织学评分。结果 A组于8,12周时,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24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B组于8,12,24周时候均未将缺损表面修复平滑,为疏松组织缺损底部,凹陷明显残留。C组全程均未见软骨修复。组织评分A组明显优于B组C组(P<0.05),而B组和C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注射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效果明显优于BMP治疗组,为关节镜等微创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参考。
- 吕昌伟胡蕴玉白建平崔玉明
- 关键词:关节软骨缺损
- 注射型骨修复材料诱导成骨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了解以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犤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犦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实验组b(FS+bBMP)、对照组b(bBMP)、实验组r(FS+rhBMP-2)、对照组r(rhBMP)、对照组FS(FS)及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采用用放射学、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等方法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以bBMP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b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0.01);在以rhBMP-2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r同样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以FS为载体复合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 雷伟崔赓胡蕴玉李洁吕荣丛锐靳小兵汪培铭杜俊杰吕昌伟
- 关键词:纤维蛋白组织粘着剂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