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志浩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DR
  • 2篇MSCT
  • 2篇磁共振
  • 1篇低灌注
  • 1篇动脉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胸部
  • 1篇修复术
  • 1篇修复术后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预后
  • 1篇诊断正确率
  • 1篇正确率
  • 1篇直接数字化X...
  • 1篇智能系统
  • 1篇食管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0篇史志浩
  • 5篇朱斌
  • 5篇韩鹏
  • 4篇张玉林
  • 2篇叶家欣
  • 2篇杨尚文
  • 2篇马一鸣
  • 2篇李茗
  • 2篇李嘉怡
  • 2篇秦民益
  • 1篇胡安宁
  • 1篇刘松
  • 1篇马义
  • 1篇辛晓燕
  • 1篇汪洋
  • 1篇施健
  • 1篇王坤
  • 1篇栾炜
  • 1篇陈露
  • 1篇张冰

传媒

  • 3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江苏省第十一...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耳蜗植入术后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DR MSCT的评估对比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估X线断层融合成像(Tomosynthesis)与直接数字化摄影(DR),多层螺旋CT(MSCT)在耳蜗植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DR、MSCT和数字X线断层融合成像检查。DR采用耳蜗式拍摄体位;MS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数字X线断层融合成像采用冠状面重建。结果 DR可显示电极形态及单个电极对,能间接判断电极在耳蜗内的植入深度。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图可直观地显示耳蜗形态、电极形态及其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但电极形态显示欠佳。数字X线断层融合成像清楚显示人工耳蜗电极呈串状高密度影,螺旋走行于耳蜗内,并可显示外耳道、鼓室、锤骨头、鼓窦、耳蜗、内听道、咽鼓管等相邻结构。结论 DR投照方法复杂、头位姿势不易摆准确,植入的耳蜗电极和其周围组织对比度差等原因应用性降低;螺旋CT 扫描三维重建方法可直观观察植入电极的形态及位置,可准确判断电极在耳蜗内植入的深度,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X线断层融合成像可清楚地确定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并且在耳蜗电极纵向的边缘形态、临近结构的变化显示更加清楚,是一简便和直观的方法。
史志浩秦民益韩鹏张玉林李嘉怡朱斌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多层螺旋CT
磁共振血管成像和经颅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诊断
史志浩
基于低灌注强度比值评估的侧支循环状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评估的侧支循环(CC)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价值。方法以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max)>6s为低灌注体积(VH),Tmax>10s为严重低灌注体积(VSH)。HIR=VSH/VH。HIR<0.4和≥0.4表示CC丰富和不丰富。以90d mRS评分区分预后良好(0~2分)和不良(3~5分)。比较两组资料、VH、VSH及CC。采用逻辑回归分析预后因素,ROC曲线评价预后因素的区分效能,并分析预后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VH、VSH及CC不丰富比例均高于预后良好(均P<0.001)。VSH(OR=1.25,P=0.005)和CC(OR=92.60,P=0.007)是独立预后因素,区分两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0%和97.6%。分别以VSH和CC为控制变量,CC不丰富、VSH与90d m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63,r=0.527,均P<0.001)。结论HIR评估的CC和VSH是AIS独立预后因素,与预后明显相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栾炜胡建斌穆天池史志浩韩鹏陈露李茗陈飞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侧支循环预后
ASIR技术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降低下肢CTA辐射剂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宝石CT上,应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并结合自动管电流技术,降低下肢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来我院行下肢CT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
杨尚文马一鸣史志浩朱斌
耳蜗植入术后X线断层融合成像与DR,MSCT的评估对比
目的:评估X线断层融合成像(Tomosynthesis)与直接数字化摄影(DR),多层螺旋CT(MSCT)在耳蜗植入术后的价值.方法:对30例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DR、MSCT和数字X线断层融合成像检查.DR采用耳...
史志浩秦民益韩鹏张玉林李嘉怡朱斌
经皮芯针肺穿活检对≤5mm肺小结节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评估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通过自动枪经皮针芯针肺穿活检对≤5mm肺小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直径≤5mm(平均直径4mm)肺小结节患者经皮肺穿活检资料,透视引导下经皮针芯针肺穿活检30例,CT引导下经皮针芯针肺穿活检12例。结果透视引导下经皮肺穿活检的诊断准确率86.7%(26/30),发生并发症2例(咯血、气胸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6.7%(2/30);CT引导下经皮芯针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91.7%(11/12),发生并发症1例(咯血),并发症发生率8.3%(1/12)。二者诊断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视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5mm肺小结节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史志浩马义窦鑫张玉林叶家欣朱斌
关键词:肺结节计算机断层扫描
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诊断食管癌的价值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食管癌病灶的最佳keV值并评估其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男42例、女8例,年龄49~78(65±7)岁。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新型双层探测器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并重建得到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比较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应用5级评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不同能级水平图像与SNR、CNR的相关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常规CT和最佳keV值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结果常规CT图像与40~200 keV VMI图像的SNR、CNR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40 keV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CT图像和70~200 keV VM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0~200 keV VMI的能级水平与SNR、CNR呈负相关(SNR:r=-1.000,P<0.001;CNR:r=-1.000,P<0.001)。常规CT图像和40~20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37,P<0.001),其中40~60 keV VMI的主观图像质量均优于常规CT图像(P均<0.05)。40 keV VMI和常规CT图像术前诊断食管癌T期的准确度均为62.9%(22/35)。结论新型探测器光谱CT 40 keV VMI显示食管癌病灶最佳,其术前诊断食管癌T分期的准确度与常规CT相似。
朱妍郑欢欢刘松史志浩
关键词:食管肿瘤图像质量
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磁共振检查平卧辅助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磁共振检查平卧辅助装置,包括左右设置的支撑底板和臀部抵块,支撑底板为横向设置的矩形板,其顶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脚部抵板、小腿调节板、膝部支撑柱和大腿调节板,其中,脚部抵板可左右滑动的置于支撑...
史志浩杨尚文马一鸣韩鹏
全智能精确胸部解剖定位CT检查安全性和辐射剂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全智能精确胸部解剖定位CT检查用于筛查发热门诊时,相对常规胸部CT是否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低的辐射剂量。方法选取我院发热门诊227例行胸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图像资料。其中,8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动胸部定位扫描,为手动组(A组);147例患者采用全智能精确胸部解剖定位扫描,随机分为半自动组(B组)83例和全自动组(C组)64例。比较各组检查流程的不同。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并观察图像是否符合临床诊断要求。测量扫描视野(FOV)边缘距离肺组织上、下、左、右的最短径(L上、L下、L左、L右)。记录剂量报表中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扫描长度(Ls)和有效剂量(E)值。测量乳头平面前后径(AP)和左右径(LR),计算有效直径(ED)和转换因子(fsize),并计算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SSDE)和体型特异性有效剂量(ESSDE)值。比较患者L上、L下、L左、L右、Ls、E、ED、fsize、ESSDE的组间差异。结果B组和C组检查流程实现医患零接触。A、B和C三组患者年龄、性别、BMI、ED和fsiz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扫描要求符合率均为100%。从A组至C组,L上、L左、L右、Ls、E和ESSDE均呈逐渐减小趋势(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L上、E和ESSDE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左、L右和Ls仅在A组与另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智能精确胸部解剖定位CT在筛查发热门诊可能特殊感染患者时,避免了医患接触,并且胸部解剖定位更精确,辐射剂量更低。
史志浩胡安宁汪洋辛晓燕张鑫青钊李茗王坤张冰陈飞
关键词:胸部智能系统安全性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腔大小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由于各种影响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后(EVAR)瘤腔大小的因素仍不清楚。作者将腹主动脉瘤瘤腔直径在腔内修复术(EVAR)手术一年后的CT图像与术前直径进行比较。方法接受EVAR的患者根据腹主动脉治疗后病变的大小变化,分为以下三组:收缩(缩小〉6mm)组,扩大(扩张〉6mm)组,无变化(6mm内的改变)组。收集包括患者的背景,实验室数据,使用的设备,药物,解剖特点,以及存在/不存在术后内漏进行检测。结果68例患者中23例被排除。收缩组17例患者,无变化组28例患者,同时趋于显示AAA瘤腔的收缩与较高的术前AAA血栓面积率呈现正相关(P=0.05)。本资料中无其他变量影响瘤腔大小的变化。此外,内漏的存在表明瘤腔收缩的干扰。结论较高的AAA血栓面积率常与AAA瘤腔收缩相关联。
史志浩施健韩鹏张玉林叶家欣朱斌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