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日竹
- 作品数:3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高温气冷堆换热装置
- 本发明为高温气冷堆一体化换热装置,该装置压力壳内含有蒸汽发汽发生器、中间换热器和氮风机三个设备。高温氮气先在中间换热器内加热二次气体,然后进入蒸汽发生器内把给水加热成过热蒸汽。二次气体和过热蒸汽分别驱动气体透平和蒸汽透平...
- 厉日竹傅激扬李笑天于溯源吴莘馨
- 用于稠油热采的双区压水堆
- 一种用于稠油热采具有铀氢锆点燃区的双区压水堆,其特征是具有含浓缩铀的铀氢锆细棒元件的点燃区和天然二氧化铀棒状元件的再生区的双区稠密水栅堆芯。本发明具有固有安全性,体积小,重量轻,热功率大。在稠油热采时,安置在地面下,既经...
- 张育曼冯元琨贾宝山杨启述厉日竹施永长蒋国兵崔震华
- HTR-10中间换热器设计被引量:3
- 2000年
- 高温气冷堆能提供 90 0℃以上的出口温度 ,而蒸汽透平循环的工质最高温度只有 550℃左右 ,不能有效地利用高温气冷堆的高温潜力。 10MW高温气冷堆 (HTR -10 )采用的气体透平和蒸汽透平联合循环方案 ,不仅跟目前的高温气冷堆低入口温度相匹配 ,而且有助于学习和掌握直接和间接气体透平循环技术 ,积累并获得中间换热器、气体透平和其它设备的设计、建造和运行经验。中间换热器是采用联合循环的HTR -10的关键设备。本文将描述其独特的结构设计 。
- 厉日竹李笑天傅激扬
-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
- HTR—10蒸汽发生器中两回路耦合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
- 1997年
- 10MW高温气冷堆的蒸汽发生器是立式,直流,螺旋管状蒸汽发生器。其工作在中压参数下,必须考虑两相流不稳定性。采用了Zuber-Findlay漂移流模型,借助于多变量频域法分析两相流密度不稳定性。分析了一,二回路之间的反馈耦合作用,提出了多输入,输出传递矩阵的数学表达式,推导了多通道反馈系统模型。编制了程序AFIHTR,并计算出了HTR-10SG中两回路耦合密度波振荡的稳定条件。
- 牛风雷厉日竹
- 关键词:密度波不稳定性蒸汽发生器气冷堆两相流
- 10MW高温气冷堆蒸汽安全阀全性能试验
- 2004年
- 文章介绍10MW高温气冷堆(HTR 10)二回路超压保护系统中的核二级蒸汽安全阀的设计要求、结构特点及性能要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蒸汽安全阀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了核规范的标准。
- 吴莘馨厉日竹
- 关键词:10MW高温气冷堆HTR-10超压保护二回路安全阀
- 一体化核反应堆套管管束式换热器设计与试验被引量:4
- 2006年
- 建立了套管管束式换热器的计算模型,以便进行该种换热器热工水力学设计计算和结构优化。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一体化核反应堆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两种工况下该换热器的比表面、传热系数、体积比功率等特性,确定了优化方向。以自然循环工况下,管心距为15.8~16.4mm时,该换热器特性最优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加工了19根传热管组件的实验本体,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进行了相关的热工水力学试验。试验所得传热系数,阻力降在未引入任何经验常数的情况下。分别与计算结果偏差小于5%、10%。
- 陈明辉厉日竹何晓艳刘俊强
- 关键词:自然循环
- 非能动安全系统在200MW核供热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200MW核供热堆主回路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和注硼系统都没有驱动设备,主回路和余热排出系统的流体流动依靠自然循环,注硼系统的注硼依靠重力。本文描述了这些系统的设计和固有安全特性。
- 厉日竹王金海李笑天吴莘馨
- 关键词:核供热堆非能动安全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安全性能
- HTR-10蒸汽发生器设计被引量:7
- 1999年
- 描述了HTR10 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热工水力学特性, 材料选择和力学分析等。作为反应堆一回路和二回路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关键设备, HTR10 蒸汽发生器采用了独特的管束设计,
- 厉日竹傅激扬李笑天
- 关键词: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学
- 管式淋浴热水器
-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热水器,由蛇形管换热器和平面螺旋盘管回热器所构成。该热水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较低,换热面积大、产热水量多的优点。与热水贮存箱相连接,把速热与蓄热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用燃气炉灶具的热源来加热...
- 张智勇厉日竹
- 套管管束式换热器的阻力特性和流量分配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对套管管束式换热器一次侧并联流道的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套管管束式换热器一次侧并联流道的阻力特性,找出流量分配的规律,通过对流量分配进行优化,解决套管管束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问题。研究方法是按照相似准则制造试验本体,建造试验台架并进行试验。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得到了减小管间距可提高总传热系数的结果。
- 刘俊强陈明辉扈玉民厉日竹孔德春张伟杰
- 关键词:核供热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