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彦青
- 作品数:50 被引量:504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不同时机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寻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经前针刺十七椎组(A组)20例、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组(B组)20例、空白组(C组)4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针刺组随访3个月经周期,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痛经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针刺组之间及与空白组同期疗效的差异。结果:两针刺组各治疗期及随访期同期痛经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针刺组较空白组同期痛经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经前及即时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皆有显著疗效,不同时机针刺无显著性差异。
- 卜彦青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十七椎针刺月经周期
- 药膳食疗现代疾病谱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膳”,本义为“饭食”或“煎和;烹调”,从字面解释“药膳”指“含药的饮食”。我们将其定义为:在中医药和饮食文化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食疗学、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中药炮制学、现代烹饪学等学科原理,将中药和食物或食药按一定配伍规则合理配制,经饮食烹调技术加工烹制而成的具有一定防治疾病、康复保健、养生延年功效的特殊食品。
- 卜彦青李晓晶刘桂霞
- 关键词:药膳
- 委中穴现代疾病谱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委中穴的现代疾病谱。方法:在中国知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2次检索记录委中文献量,对比分析得出委中的一级疾病、二级疾病和少用疾病。结果:近70年来,有14358篇文献涉及到委中,有582种疾病、症、证与委中有关,文献使用频次在1%以上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12种,文献使用频次在0.5%至1%的有骨折、发热等14种。结论:推荐委中穴的一级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 卜彦青杜广中
- 关键词:委中疾病谱
- 原发性痛经现代针灸腧穴谱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通过考察近10余年来期刊文献,探讨现代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腧穴谱。方法:在中国知识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3次检索记录原发性痛经文献量、针灸疗法应用的文章数目及所有361经穴和40经外奇穴的使用频次,并用手检方法查找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对比分析得出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和未采用穴。结果:近15年来,有122篇有关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针灸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到的穴位共有72个,文献使用频次在5%以上的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地机、太冲、次髎、肾俞、血海、水道、肝俞、合谷、脾俞、命门、归来、阴陵泉、太溪、照海、内关、十七椎、子宫、阳陵泉、中脘,共计24穴。文献使用频次在≤5%~>1%的少用腧穴,有天枢、膈俞、至阴等26个腧穴。结论:推荐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常用腧穴有关元、次髎、十七椎下、地机、三阴交、太冲等6个。
- 卜彦青陈少宗杜广中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针灸疗法腧穴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56
- 2004年
- 目的 :对比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0例 ,以针刺颈夹脊、百会、风池等穴结合推拿治疗 ;对照组 46例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42 0 % ,总有效率为 98 0 % ;对照组治愈率为2 8 3 % ,总有效率为 67 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 (P <0 0 1 ,P <0 0 5)。结论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 卜彦青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推拿眩晕
- 《黄帝内经》腧穴分类考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内经》的腧穴分类及其依据。方法:手检和机检全文并分类整理、考证。结果:《内经》主要依功能、部位分类,其次归经。结论:《内经》有关腧穴分类及其依据与现今不同,而与科学分类学一致。
- 杜广中卜彦青王华
- 关键词:黄帝内经腧穴
- 巳时未时电针对脑血栓患者TXA_2、PGF_(1α)的影响与其基础状态的数量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索针刺效应的强弱与机能状态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针刺效应产生的规律性。方法以3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电针,巳时和未时各治疗15例。主穴取患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曲池、内关、合谷。配穴根据病位不同灵活取用。进针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30 min。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所有患者在针刺前一天8:00-8:10、针刺3个疗程后次日8:00-8:10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血清并超低温冷冻保存备检血栓素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结果电针治疗3个疗程后本组患者的TXB2、PGF1α、TXB2/PGF1α都能够获得十分明显的改善,而且电针疗法对TXB2、PGF1α、TXB2/PGF1α的改善程度均与针刺之前TXB2、PGF1α、TXB2/PGF1α的基础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直线数量关系,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2>r0.01(28)、P<0.01,r=0.652>r0.01(28)、P<0.01,r=0.773>r0.01(28)、P<0.01。结论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之内,针刺调节效应的大小机能状态偏离正常水平越明显,也就越显著。
- 郭珊珊陈少宗李艳梅卜彦青
- 关键词:血栓素B2前列腺素F1Α针灸效应
- 《内经》论"痛"
- 运用语言学中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内经》中的"痛"字进行检索、统计,以定量方式研究痛字在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结果结论:《内经》中"痛"的一般意义为"因疾病或创伤而感觉苦楚",其对疼痛流行病学的研究和...
- 杜广中卜彦青
- 关键词:《黄帝内经》疼痛学发病机制
- 针灸治疗盆腔炎常用腧穴文献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治疗盆腔炎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盆腔炎文献。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盆腔炎。检索并记录盆腔炎文献量及所有腧穴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盆腔炎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归经分布。结果检索出190篇有关针灸防治盆腔炎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98个,常用腧穴(文献>10篇者)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水道、血海、太冲、地机、带脉、太溪、中髎、合谷、下髎、气冲、脾俞、行间、命门、上髎、中脘、肝俞、委中、天枢,共计28个腧穴;少用腧穴(文献≥2但<10篇者)有中都、蠡沟、关元俞等38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腹部、肩背腰骶部、下肢部远端选穴为主,归经主要为脾经(57.14%)、任脉(54.17%)、肾经(37.04%)、肝经(35.71%)。结论现代针灸防治盆腔炎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中极、足三里、气海、子宫、阴陵泉、归来、肾俞、次髎等,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腹部、腰骶部和下肢部。
- 刘瑜杜广中卜彦青
- 关键词:盆腔炎文献计量学针灸疗法针刺穴位
- 《内经》“络”字的统计分析研究
- 总结和反思过去50余年的经络研究,了解《内经》时代经络的基本意义尤为重要,本文运用语言学中基于语料库证据的研究方法对《内经》中的“络”字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了络字在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发现络脉的...
- 杜广中卜彦青岳公雷王华
- 关键词:黄帝内经经络络脉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