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绍敏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宇宙
  • 7篇宇宙线
  • 4篇簇射
  • 3篇广延大气簇射
  • 2篇星系
  • 2篇阵列
  • 2篇射线
  • 2篇探测器
  • 2篇Γ射线
  • 1篇电阻
  • 1篇星际
  • 1篇星际磁场
  • 1篇星系核
  • 1篇星云
  • 1篇行星
  • 1篇行星际
  • 1篇行星际磁场
  • 1篇宇宙射线
  • 1篇宇宙线源
  • 1篇数据采集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南交通大学
  • 7篇西藏大学
  • 6篇云南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横滨国立大学
  • 1篇宇都宫大学
  • 1篇神奈川大学

作者

  • 10篇刘绍敏
  • 8篇谭有恒
  • 8篇丁林恺
  • 8篇卢红
  • 8篇王辉
  • 7篇施志政
  • 7篇冯振勇
  • 7篇张慧敏
  • 7篇张春生
  • 7篇贾焕玉
  • 7篇张吉龙
  • 6篇余光策
  • 6篇许贤武
  • 6篇霍安祥
  • 6篇黄庆
  • 5篇任敬儒
  • 5篇戴本忠
  • 4篇孟宪茹
  • 3篇扎西桑珠
  • 3篇孟烈

传媒

  • 6篇高能物理与核...
  • 2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物理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13>--10<'17>eV宇宙线现象的研究
该论文工作以5.7σ、7.1σ的显著性观测到了10TeV宇宙线的太阳阴影和月亮阴影.
刘绍敏
关键词:宇宙线
TibetⅡ/HD阵列寻找来自蟹状星云的TeVγ射线被引量:4
2000年
羊八井二期阵列 (TibetⅡ )和加密阵列HD(HighDensity)分别从 1 995年和 1 996年成功地运行以来 ,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报道了利用TibetⅡ在1 995年 1 0月至 1 997年 9月、HD阵列在 1 997年 2月至 8月收集的数据寻找来自蟹状星云 (CrabNebula)方向的 1 0TeV和 3TeVγ射线稳定发射的初步结果 .分析表明 ,来自CrabNebula的 3TeVγ射线的累积信号事例数显示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显著性达到了 3.2σ,但没有发现 1 0TeV和
许贤武丁林恺曹培园戴本忠冯振勇傅宇郭宏伟何瑁黄庆霍安祥贾焕玉李金玉刘绍敏卢红陆穗玲罗光宣梅东明孟宪茹木钧彭朝然任敬儒史策施志政谭有恒王承瑞王辉余光策袁爱芳张春生张慧敏张吉龙张乃健张学尧扎西桑珠扎西次仁周文德
关键词:Γ射线天文学星云
新型快速的 Blue-LED 快时间探测器标定系统被引量:1
1998年
为了能够连续有规律地监测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EAS)阵列快时间探测器和电子学系统各部分的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羊八井宇宙线EAS实验使用了一套由CAMAC-DAC、TKO-Bufer、Blue-LED和LED-amp构成的快时间探测器标定系统。该标定系统的速度快、易于扩展、引起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死时间少,对于30TeV以上的空气簇射事例,羊八井二期阵列的角分辨可达0.5°,此外它还能监测光电倍增管周围温度的变化。
许贤武丁林恺王辉卢红刘绍敏张春生张吉龙张慧敏施志政谭有恒
关键词:广延大气簇射宇宙线探测器
FASTBUS-CAMAC 数据采集系统在宇宙线 EAS 实验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以中日合作西藏羊八井宇宙线EAS实验所使用的FASTBUS-CAMAC混合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FASTBUS总线的主要特点,功能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与PC的接口功能和控制方法。
许贤武丁林恺王辉卢红刘绍敏张春生张吉龙张慧敏施志政谭有恒
关键词:广延大气簇射数据采集系统宇宙线
寻找超高能宇宙线源——西藏广延空气簇射实验
1998年
总结了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期间西藏空气簇射阵列的观测结果。寻找了来自于蟹状星云、X射线双星、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和其它活动天体的能量为10TeVγ射线连续发射,没有发现连续稳定发射的迹象,但给出了每个源的流强上限。在阵列所观测的天区寻找了10TeV的γ暴,结果没有发现能量10TeV的γ暴,最后也给出了发现此种γ暴的上限。应用该阵列,明显地观测到了能量为10TeV的宇宙线流强的太阳和月亮阴影。观测了朝向和远离太阳的行星际空间磁场对宇宙线阴影的影响,这是行星际磁场对阴影位移影响的第一次直接观测。研究并发现在实验期间,太阳阴影的位置每年都在变化。同时观测在此期间,朝向和远离方向的宇宙线阴影的不同变化。另外,应用该实验的数据,给出了所谓的“膝”区的原初宇宙线能谱。
贾焕玉Amenomori M戴本忠戴本忠冯振勇丁林垲冯振勇黄庆霍安祥KajinoF黄庆拉巴次仁刘绍敏霍安祥孟宪茹MizutaniK木均拉巴次仁NishizawaM刘绍敏OhnishiM梅东明O
关键词:宇宙线广延空气簇射阵列超高能Γ射线
超新星遗迹和活动星系核10TeV γ射线发射的实验探索被引量:3
1999年
利用羊八井一期阵列从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的数据,采用等天顶角方法估计背景,寻找包括蟹状星云在内的58个超新星遗迹和包括Mrk421和Mrk501在内的25个活动星系核的10TeVγ射线稳定直流超出.利用李-马的方法,计算了这些候选源直流超出的显著性,没有出现统计上有显著意义的直流超出.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对这些候选源的数据样本偏离标准正态分布的程度进行了检验,没有发现显著偏离标准正态分布.最后,给出了它们的流强上限.
张吉龙丁林恺王辉卢红刘绍敏任敬儒许贤武张春生张慧敏施志政谭有恒霍安祥扎西桑珠扎西次仁拉巴次仁孟宪茹梅东明冯振勇余光策贾焕玉黄庆木钧周文德
关键词:广延大气簇射Γ射线超新星遗迹活动星系核
10TeV宇宙线的太阳阴影与太阳活动的关联被引量:2
1997年
利用1990年6月至1993年10月间采集的数据,西藏空气簇射阵列(海拔高度4300m)以5.7、7.1的显著性观测到了10TeV宇宙线的太阳阴影和月亮阴影;研究发现,行星际磁场效应使太阳阴影偏向西0.62°,南0.22°:仔细研究了太阳阴影与太阳活动及其不对称性的关联,对太阳阴影位置的偏转发其变化行为给出了新的定性解释。
刘绍敏丁林恺史策扎西次仁扎西次仁木钧王辉王辉冯振勇王辉卢红周文德拉巴次仁冯振勇任敬儒张吉龙张春生余光策施志政拉巴次仁梅东明黄庆孟烈霍安祥张吉龙
关键词:宇宙线行星际磁场太阳活动
日影偏离度与太阳平均磁场的关联
1999年
利用西藏羊八井空气簇射阵列1990年6月至1996年8月间观测到的10TeV宇宙线的太阳阴影位置,以及相同期间的太阳表面平均磁场的数值,研究了太阳阴影的偏离度与太阳平均磁场的关系,并结合简单的理论模型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计算和解释.
卢红刘绍敏丁林恺扎西次仁扎西桑珠木钧王辉冯振勇任敬儒许贤武余光策周文德拉巴次仁孟宪茹孟烈张吉龙张春生张慧敏施志政贾焕玉黄庆谭有恒霍安祥戴本忠
关键词:宇宙线
10TeVγ射线的星系际红外背景光子吸收现象的研究
2000年
TeVγ射线在星系际空间传播过程中将与红外背景光子作用而被衰减或吸收 .大气 ˇC成像望远镜实验观测到了Mrk42 1和Mrk5 0 1处于活动高态时的TeVγ射线发射并测出它们的能谱 .报道了利用TibetⅡ /HD阵列在 1995年10月至 1997年至 8月收集的数据 ,通过Mrk42 1和Mrk5 0 1的能谱研究星系际红外背景光子吸收现象的初步结果 .结果显示 :直到 30TeV能区尚未观测到Mrk42 1和Mrk5 0
许贤武丁林恺曹培圆戴本忠冯振勇傅宇郭宏伟何瑁黄庆霍安祥贾焕玉李金玉刘绍敏卢红陆穗苓罗光宣梅东明孟宪茹木钧彭朝然任敬儒史策施志政谭有恒王承瑞王辉余光策袁爱芳张春生张慧敏张吉龙张乃健张学尧扎西桑珠扎西次仁周文德
关键词:宇宙射线
羊八井50m^2RPC实验及初步测试结果被引量:7
1999年
介绍了羊八井50m2电阻板室(RPC)地毯实验的结构、安装和对其性能的初步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RPC完全能够很好地在海拔4300m,气压594mbar的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正常地运行.
卢红沈培若何会海丁林恺谭有恒况浩怀孟烈王辉冯振勇刘绍敏余光策单增罗布孟宪茹袁爱芳贾焕玉
关键词:宇宙线粒子探测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