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素梅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肌梗死患者
  • 6篇注射液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急性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6篇参附
  • 6篇参附注射液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非糖尿病
  • 4篇预后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糖耐量
  • 3篇糖耐量异常
  • 3篇替罗非班
  • 3篇疗效
  • 3篇慢性

机构

  • 17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17篇刘素梅
  • 13篇靳文军
  • 12篇王献忠
  • 10篇朱国英
  • 5篇吴晓炜
  • 4篇尹义梅
  • 3篇李延民
  • 3篇郝亚逢
  • 1篇魏雪梅
  • 1篇刘晓霞
  • 1篇赵瑞芳
  • 1篇马琳
  • 1篇杨雅娟
  • 1篇杜俊文
  • 1篇张世勤
  • 1篇白晓敏
  • 1篇李颖
  • 1篇张俊芳
  • 1篇刘欣
  • 1篇王虹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6.1 mmol/L)46例和血糖升高1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38例、血糖升高2组(8.0 mmol/L<空腹血糖≤11.1 mmol/L)27例和血糖升高3组(空腹血糖>11.1 mmol/L)11例。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1组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血糖升高2组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均<0.05);血糖升高3组CK、AST、乳酸脱氢酶(LDH)和ST段恢复时间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升高(P<0.05或P<0.01)。结论非糖尿病AM I患者血糖>8.0 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靳文军王献忠尹义梅刘素梅朱国英吴晓炜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糖预后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血糖正常组46例和血糖升高组76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2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组AMI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AMI患者血糖升高不利于受损心肌的修复,AMI患者早期血糖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
靳文军刘素梅王献忠尹义梅朱国英吴晓炜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糖预后
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7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滴。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肌耗氧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肌耗氧指数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肌耗氧指数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增加(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有较好疗效。
刘素梅靳文军王献忠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参附注射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同期于我院心内科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PCI治疗。观察组术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静脉滴注0.15μg/(kg·min),持续24 h;对照组推注生理盐水20 m L。观察两组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电图、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及不良反应,随访半年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冠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01);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44);不良反应及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不良反应较轻。
靳文军王献忠刘素梅朱国英李延民郝亚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替罗非班
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观察方法,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7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为治疗组,以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TⅡ)、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观察治疗后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停药比例,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每搏输出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BNP、ATⅡ、E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浆BNP、ATⅡ、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8%,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停药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可有效调节内源性神经激素,改善心功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临床疗效优于伊那普利联用倍他乐克。
刘素梅靳文军朱国英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伊那普利倍他乐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SS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静滴山莨菪碱,治疗组静滴参附注射液,14d后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之67.39%。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显著改善SSS患者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且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刘素梅朱国英靳文军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参附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以简称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1,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均增加(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7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各项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液黏度有关。
刘素梅靳文军王献忠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药物作用附子
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对照组给服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及停药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每搏输出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伊那普利和倍他乐克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刘素梅朱国英赵瑞芳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参附注射液伊那普利倍他乐克
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不同时机应用替罗非班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1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34例、试验2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30例和对照组(空白组)32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冠脉造影血流情况、心电图、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及不良反应,并随访半年观察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疗效比较,试验1组冠脉血流优于试验2组及对照组(P<0.05);试验1组相关导联ST段回落值大于其他两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1组和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随访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的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安全性尚可。术前应用可能是临床上应用替罗非班的合理时机。
靳文军王献忠刘素梅朱国瑛李延民郝亚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替罗非班
低剂量与推荐剂量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3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分别于PCI术前静注低剂量替罗非班0.15μg/(kg·min)和推荐剂量替罗非班0.18μg/(kg·min),均持续24 h。观察术后冠脉造影血流情况、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PAR)及不良反应,随访半年观察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冠脉血流、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给药后12 h对照组PAR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靳文军王献忠刘素梅朱国瑛李延民郝亚逢
关键词:替罗非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