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秀梅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2篇电生理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多普勒超声检...
  • 2篇血管
  • 2篇血流
  • 2篇血流速度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颅多普勒
  • 2篇颅多普勒超声
  • 2篇膜下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经颅多普勒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刘秀梅
  • 3篇金友贺
  • 2篇汤浩
  • 2篇魏保龄
  • 2篇赵立民
  • 1篇张铁民
  • 1篇于淑华
  • 1篇冯景昌
  • 1篇王忠
  • 1篇谭郁玲
  • 1篇李盛昌
  • 1篇章小芳
  • 1篇张合
  • 1篇徐桂芝
  • 1篇王玉霞
  • 1篇韩秀杰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2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流变化情况,预测血管痉挛(VSP)的发生.方法:本文应用TCD动态观察28例SAH患者病后4周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FV)变化,与脑CT显示出血量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SAH后FV异常率为75%(21/28),VSP的发生率为35.7%(10/28),其中60%(6/10)发生于病后8-12天,持续6~18天;两侧FV明显高于对侧(P<0.01);3例出现症状性VSP患者均为出血量较大者,并于症状出现前1~2天FV每天增加30cm/s以上,平均FV为200cm/s.结论:通过TCD检查可以预测SAH后VSP的发生,其发生率为35.7%,多于病后1~2周内发生; 出血量越多,VSP发生可能性越大;FV大于200cm/s或每大增加超过30cm/s.有发生症状性VSP的倾向.
赵立民金友贺刘秀梅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速度
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流变化情况,预测血管痉挛(VSP)的发生。方法本文应用TCD动态观察28例SAH患者病后4周内大脑动脉血流速度(FV)变化,与脑CT显示出血量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临床体征的变化。结果SAH后FV异常率为75%(21/28),VSP的发生率为35.7%(10/28),其中60%(6/10)发生于病后8~12天,持续6~18天;病侧明显高于对侧(P<0.01);3例出现症状性VSP患者均为出血量较大者,并于症状出现前1~2天FV)每天增加30cm/s以上,平均FV为200cm/s。结论通过TCD检查可以预测SAH后VSP的发生,其发生率为35.7%,多于病后1~2周内发生;出血量越多,VSP发生可能性越大;FV大于200cm/s或每天增加超过30cm/s,有发生症状性VSP的倾向。
赵立民金友贺刘秀梅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流速度TCD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抗磷脂抗体的关系被引量:4
1995年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是循环血清中可与阴性或中性磷脂特异性结合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或复合物),主要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和狼疮抗凝物(?upus anticoagulant,LA)。报告表明许多血栓性疾病与aPL相关,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尤为突出。目前aP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已受到广泛重视。近十几年来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进展。
韩秀杰刘秀梅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磷脂抗体免疫病理学
脑卒中早期诊断信息的研究(摘要)
1995年
脑卒中早期诊断信息的研究(摘要)魏保龄,刘秀梅,汤浩,冯景昌,金友贺,于淑华,章小芳,王忠,张铁民,张合一、资料与方法1.测查对象:247例中127例病人和120例同龄正常人。127例病例中,高血压94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13例,脑梗塞20例...
魏保龄刘秀梅汤浩冯景昌金友贺于淑华章小芳王忠张铁民张合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诊断信息脑电生理脑梗塞病诱发电位短暂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电生理方法早期诊断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系国内3个单位262例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TIA231例、梗塞31例)电生理研究的综合报道。采用脑干听觉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电地形图三种方法。TIA 的电生理异常发现和临床电生理前瞻性调查结果显示电生理方法对本病诊断有早期的乃至警告的意义。
瞿冶平李盛昌徐桂芝王玉霞许梅芬魏保龄刘秀梅汤浩葛茂振陈士谟王德生段淑荣谭郁玲
关键词:局部缺血电生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