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会
-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 杨昆孙磊董莉王锋杨秀娜郭春阳郭新宁杨君莉蒋艳敏董军红洪欣刘新会
- 按照COPD、冠心病、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搜集了COPD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检测其在无创通气治疗前和通气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临床表现、心率变异性分析、血气分析、肺功能、APACHEII评分、血脑钠肽等相关指标。...
- 关键词:
-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治疗无创通气治疗
- BiPAP治疗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 孙磊杨昆郭春阳蒋艳敏董莉刘新会朱登芝王锋杨秀娜邵闳郝哲洪欣董军红
- 该研究检测COPD呼吸衰竭患者和COPD合并冠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在BiPAP通气治疗前和应用呼吸机通气后不同时间段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肺功能、心脏彩超、APACHEII评分、血脑钠肽等相关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发现:C...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呼吸衰竭治疗通气治疗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及降钙素原检测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作为对照组(n=40),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n=60),观察组患者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n=20),NYHA心功能Ⅲ级(n=20),NYHA心功能Ⅳ级(n=20),检测对照组患者NT-proBNP与PCT水平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与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TproBNP与PCT水平(4 987±2 618)ng/L,(0.592±0.490)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8±171)ng/L,(0.097±0.118)μg/L(P<0.05)。观察组的3个亚组间NT-proBNP水平(2 547±533)ng/L、(4 430±693)ng/L、(7 982±2 117)ng/L与PCT水平(0.204±0.097)μg/L、(0.439±0.152)μg/L、(1.132±0.47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与PCT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3个亚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494±82)ng/L、(842±299)ng/L、(1 392±422)ng/L及PCT(0.068±0.295)μg/L、(0.097±0.035)μg/L、(0.170±0.059)μg/L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NT-proBNP与PCT是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 蒋艳敏郭春阳杨秀娜刘新会杨君莉董军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降钙素原
-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BiPAP通气治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合并冠心病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依据血浆脑钠肽水平将患者分为血浆脑钠肽正常组(A组)和脑钠肽升高组(B组),2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 h2、4 h3、d后血气指标、治疗有效率以及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A组在无创通气治疗2 h后p(CO2)明显下降(P<0.05),B组在无创通气治疗24 h后p(CO2)下降(P<0.05);A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而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冠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而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的患者无创通气疗效优于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者。
- 孙磊朱登芝杨昆郝哲董莉刘新会洪欣
- 关键词:正压通气脑钠肽
- 孟鲁斯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0例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孟鲁斯特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肺通气功能、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92.5%,观察组咳嗽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后的FVC、FEVl、FEV1/FVC、P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F25%-75%、FEF50%、FEF75%2组比较,在年龄〈4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40岁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孟鲁斯特治疗伴有小气道病变的慢性咳嗽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小气道功能,尤其对于〈40岁的患者,且患者耐受性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杨秀娜陈刚郭春阳杨君莉刘新会蒋艳敏
- 关键词:孟鲁斯特
-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恒温和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效果研究
- 刘新会孙磊张传静洪欣杨秀娜常燕
- 采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增温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既能使湿化液保持恒定的温度,又能掌握滴入的速度,更接近气道的生理状态,药液在气管、支气管粘膜内的分布更广泛、更均匀、疗效发挥更充分。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湿化滴速、温度是湿化效果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输液增温器肺炎诊断
- 孟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伴有小气道病变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伴有小气道病变的影响及用孟鲁司特治疗后患者血清IL-8、TNF-α、TGF-β1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成人支气管哮喘伴有小气道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基本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比较2组治疗前后治疗效果、肺功能及血清IL-8、TNF-α、TGF-β1。结果治疗后,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肺功能小气道的FEF25%~75%、FEF50%、FEF75%明显增加,而且治疗后2组IL-8、TNF-α、TGF-β1降低,且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孟鲁斯特在哮喘治疗中,联合糖皮质激素、消炎药物等治疗,能够改善伴有小气道病变的小气道功能,而且能够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 杨秀娜刘新会杨昆董莉孙磊杨君莉
-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小气道病变孟鲁司特白细胞介素-8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IL-13、TGF-α浓度变化及其肺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IL-13、TGF-α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3年3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45例为AECOPD组,治疗后其症状明显缓解处于COPD稳定期设定为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13、TGF-α的浓度,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3浓度(40.6±8.7 pg/ml)、TGF-α浓度(52.6±9.4 pg/ml)均较COPD组(22.8±4.6 pg/ml、34.2±8.5 pg/ml)和正常对照组(6.3±1.9 pg/ml、20.6±7.5 pg/ml)的表达明显增高(均P<0.05),血清IL-13、TGF-α浓度在COPD组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E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45.9±8.7%)、FEV1/FVC(44.5±10.7%)均较COPD组(58.6±10.2%、68.3±8.6%)和正常对照组(88.7±8.3%、85.2±10.6%)明显下降(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IL-13、TGF-α浓度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α和IL-13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两者的血清浓度检测更可作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参考指标,且两者浓度变化与患者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 杨秀娜杨梅刘新会郭春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3肺功能
- 应用护理专案改善降低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对降低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方法成立了护理专案改善小组,确定以降低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后,对活动前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痰标本的留取情况进行了现况调查,对影响其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制定和落实了实施对策。结果 2016年12月份痰标本总量为213份,其中不合格痰标本为20份,不合格率为9.4%。较活动前的29.7%降低了20.3%,低于目标值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专案改善显著降低了痰标本留取的不合格率,提高了痰标本留取的质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 刘新会高泽宇李红娟孙佳李彦辉董军红
- 关键词: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率
- 气管切开患者2种气道湿化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2种气道湿化方法 ,比较2组湿化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湿化良好明显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42例(91.30%)与39例(82.98%)],湿化不足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2例(4.35%)与5例(10.64%)]。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肺部感染、痰液阻塞、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 刘新会孙磊常燕张传静洪欣
- 关键词: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