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微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三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诗歌
  • 3篇文学
  • 2篇艺术
  • 2篇文化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思潮
  • 1篇东干文学
  • 1篇读物
  • 1篇新锐
  • 1篇信徒
  • 1篇行间
  • 1篇许地山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诗
  • 1篇寻根
  • 1篇寻根文学
  • 1篇艺术风格
  • 1篇艺术特色
  • 1篇意象

机构

  • 6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兰州大学
  • 1篇三亚学院

作者

  • 9篇刘小微
  • 1篇常文昌

传媒

  • 2篇北方论丛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04
  • 4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烛照诗史的理性之光——评罗振亚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
2004年
刘小微
关键词:书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现代主义诗歌诗歌史
在流动的诗行间回荡的爱情挽歌——浅谈阿波里奈《蜜腊波桥》的艺术特色被引量:2
2003年
阿波里奈的《蜜腊波桥》通过对诗行形式、节奏、意象、反讽等诸多诗歌因素的恰当地处理 ,丰富了诗的内蕴 ,建立起和谐统一的诗性张力结构。它的诗形、诗思、诗韵都极富流动感 ,是一首真正可读、可诵而且可看的立体未来主义诗歌。这首诗消解了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 ,使它们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 ,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带来诗的整体结构的彻底崩溃 ,而“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都已是新内容的发掘。”本文试图从艺术鉴赏的视角 ,来探索这首诗创造陌生化艺术效果的手法和特色。
刘小微
关键词:陌生化
新锐视角观照下的当代文学思潮——评吴秀明的《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
2004年
《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以新锐的视角,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做出个性化的观照,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意义。其新锐性主要体现在: 厘定出“三元一体”的转型时期当代文学思潮的新格局,体现“多元共生”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具有宏观整合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理性透视能力;从“热点”切入,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建立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话”关系。
刘小微
在中西文化夹层中奔走灵程的中国信徒——《玉官》与《信仰之旅》的互文性解读被引量:3
2011年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和林语堂的散文《信仰之旅》不约而同地反思了中国信徒在追求基督教信仰过程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以及在中西文化冲撞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更透彻地把握两部作品思考的共同要点:教会教育对中国学生的正负面影响;中国信徒面临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尤其是"祭祖"传统)与基督教信仰冲突时的尴尬;我们需要怎样的宗教。
刘小微
关键词:许地山
超越爱情的悲歌 指向人性的关怀——浅论冯至早期的四首叙事诗
2003年
透过表层的爱情主题,在四首叙事诗整体的背后潜藏着这样的感悟:生命是痛苦的历程,终极的追求通向的是虚无。体现为从追求与痛苦到幻灭与绝望两个层次阶段。接近于后来他所接受的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是诗人早期生活经历在心灵上的投影。在此,我尝试运用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挖掘这些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
刘小微
关键词:冯至爱情主题叙事诗哲学观念诗歌风格
梦一样站立"的歌吟者——浅谈扶桑诗歌的艺术风格被引量:1
2003年
 扶桑20世纪90年代崛起于诗坛。作品数量不多,但特色鲜明:以"爱"为主题,展现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坚韧;以冷调风格的人格化意象表现抽象情思;以反复低回的旋律与饱满的诗情构成张力。是真诚而精致的个人化歌唱,体现出一种从容超脱的创作姿态。
刘小微
关键词:个人化写作意象生成
再现·表现·还原——论韩少功小说对“知青”记忆的抒写方式
2015年
纵观韩少功30多年来的写作历程,"知青"记忆始终是其小说的"根"素材。对于这些记忆的抒写方式呈现出由记忆再现式抒写,到对记忆的表现式重构,再到碎片式记忆状态还原的写作姿态。不断更新的思想和对新的文学形式的不断探索,是韩少功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惊讶"和惊喜的根本原因。
刘小微
关键词:寻根文学
中亚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的互证与互补被引量:2
2011年
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具有互证与互补性。阅读东干文学作品遇到某些疑难之处,常常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答案;反过来,中国文化中某些失传的东西,有时在东干文学中还鲜活地存在着。这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东干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法。本文以文学文本为例,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在语言方面,东干语是中国晚清语言的活化石;东干文学中又有中国文学传承与变异的生动例证;从东干文学中还可以看出中国西北民俗在中亚的延伸。
常文昌刘小微
关键词:东干文学中国文化
论伊沙诗歌语言的创生性意义和策略被引量:5
2003年
伊沙通过消解崇高,竭力祛除约定话语对存在的遮蔽,力争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通过对日常口语不露痕迹的提炼,寻找到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伊沙式口语",来把握生活的真谛;通过对诗歌节奏的有效控制,对戏剧性结构的精心设置,建构出一种亦庄亦谐的新兴诗歌类型。
刘小微
关键词:不可复制性节奏戏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