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太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原虫
  • 7篇疟原虫
  • 7篇细胞
  • 5篇红内期
  • 4篇约氏疟原虫
  • 3篇抗体
  • 3篇CD4+T细...
  • 2篇疫苗诱导
  • 2篇疟疾
  • 2篇作用机制研究
  • 2篇小鼠
  • 2篇免疫性
  • 2篇脑型疟
  • 2篇BALB/C
  • 2篇BALB/C...
  • 2篇CD8+T细...
  • 2篇传播阻断
  • 1篇信号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刘太平
  • 11篇徐文岳
  • 4篇赵晨浩
  • 4篇付雍
  • 3篇郑鸿
  • 3篇丁艳
  • 3篇朱锋
  • 2篇郭波
  • 1篇张健
  • 1篇欧倩怡
  • 1篇许桂莲
  • 1篇谭章平
  • 1篇傅晓岚
  • 1篇卢潇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疟原虫红内期全虫疫苗在抑制疟疾蚊期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疟疾是以按蚊为传播媒介的血液传播疾病,每年造成约2亿人口感染并导致其中60多万人死亡。随着疟原虫对抗疟药物和按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药物治疗和药物预防在疟疾防治中日显疲软。鉴此,开发长期高效的抗疟疫苗辅助...
朱锋刘太平赵晨浩卢潇张健徐文岳
关键词:传播阻断抗体CD4+T细胞
PD-1/PD-L信号在ITV全虫疫苗诱导免疫性保护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疟疾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疟疾仍然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三大传染病之一。在疟疾的防治措施中,红内期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虽然研究人员对红内期疫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迄...
刘太平
关键词:特异性抗体
文献传递
脑型疟发生的免疫病理机制被引量:9
2011年
脑型疟(cerebral malaria)是疟疾感染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的免疫病理学机制受到极大关注。早期的研究认为,脑型疟的发生主要与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导致脑血管阻塞有关。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型疟的发生主要由疟原虫感染后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导致,与炎症因子的过量释放和免疫细胞在脑血管的浸润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脑型疟发生的免疫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太平付雍徐文岳
关键词:炎症因子脑型疟CD8+T细胞
Balb/c小鼠PD-1敲除后抑制疟原虫生长及其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D-1 KO(knock out)对约氏疟原虫P.y17XL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感染约氏疟原虫P.y17XL后,比较WT和PD-1 KO小鼠的存活率及其体内的原虫血症;然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能否诱导WT小鼠巨噬细胞、DC、中性粒细胞和活化的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最后比较感染约氏疟原虫P.y17XL的WT和PD-1 KO小鼠的脾脏CD4+T细胞功能以及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结果与WT小鼠相比,PD-1 KO小鼠的疟原虫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而且存活率也明显高于感染的WT小鼠;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能诱导WT小鼠巨噬细胞、DC、中性粒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虽然WT和PD-1 KO小鼠的脾脏CD4+T细胞功能没有显著差别,但是PD-1 KO小鼠的血清总IgG水平在感染后第6、8天显著高于WT小鼠。结论 PD-1 KO后能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增强其清除红内期疟原虫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D-1 KO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赵晨浩刘太平赵婷婷徐文岳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红内期PD-1CD4+T细胞
不同种鼠对实验脑型疟发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比较昆明小鼠和C57BL/6小鼠作为种鼠对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伯氏疟原虫ANKA株感染C57BL/6小鼠和昆明小鼠作为传代用种鼠,当种鼠原虫率为5%~15%时接种子代C57BL/6小鼠,观察两组小鼠原虫率、脑型疟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同时,通过脑组织切片和脑部淋巴细胞的流式检测,观察两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微血管中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的粘附情况,另外,通过感染CD8+TKO小鼠,证实CD8+T细胞在两组小鼠发生脑型疟中的作用。结果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原虫率和脑型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用C57BL/6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发生脑型疟小鼠的脑部组织切片发现,脑部微血管可见明显的感染疟原虫红细胞的粘附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而用昆明小鼠作为种鼠感染CD8+T细胞缺失的C57BL/6小鼠并不能诱导实验脑型疟的发生。结论与C57BL/6小鼠相比,昆明小鼠作为种鼠的实验组的脑型疟发病率更高,而且感染疟原虫红细胞和CD8+T细胞在脑部微血管内的粘附也是该脑型疟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更适合用于实验脑型疟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的探讨。
付雍丁艳郭波刘太平郑鸿谭章平徐文岳
疟原虫与肝细胞相互作用-自噬
肝期是疟原虫感染的始动阶段,抑制肝期疟原虫的发育可从源头上控制疟疾的感染,因此是设计预防性疟疾药物的理想阶段。研究疟原虫与肝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可为疟疾预防药物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自噬是一种细胞通过溶酶体机制维持细胞自...
刘太平郑鸿赵晨浩徐文岳
关键词:疟原虫自噬IFN-Γ
疟原虫子孢子利用肝细胞局部C3促进其在肝细胞内的发育
疟疾仍然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预防疟疾的手段。已知疟原虫子孢子只能在肝细胞内选择性发育,但是关于疟原虫在肝细胞内选择性发育的分子机制还非常不清楚。补体是抗感染的固有免疫系统,其关键成分C...
丁艳刘太平付雍朱锋郭波徐文岳
关键词:疟原虫子孢子补体C3
疟原虫红内期全虫疫苗在抑制疟疾蚊期传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疟疾是以按蚊为传播媒介的血液传播疾病,每年造成约2亿人口感染并导致其中60多万人死亡。随着疟原虫对抗疟药物和按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药物治疗和药物预防在疟疾防治中日显疲软。鉴此,开发长期高效的抗疟疫苗辅助...
朱锋刘太平赵晨浩徐文岳
关键词:传播阻断抗体
文献传递
活体成像技术在实验脑型疟中的应用研究
2017年
目的构建表达Luciferase的伯氏疟原虫ANKA株(Plasmodium berghei ANKA),感染昆明小鼠并于实验脑型疟发生时对小鼠进行活体成像,建立实验脑型疟活体成像平台,为脑型疟发病机理及疟疾疫苗和药物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l0027并酶切使其线性化。复苏冻存原虫并于体外培养富集成熟裂殖体。收集成熟裂殖体与线性化的质粒混匀后进行电转化,对构建的虫株进行药物筛选;提取疟原虫基因组,进行PCR鉴定。构建的伯氏疟原虫ANKA-Luciferase疟原虫采用常规方法感染昆明小鼠,当小鼠于感染6d后出现偏瘫、昏迷及视网膜病变等典型脑型疟症状时,采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疟原虫增殖及分布情况;解剖分离感染小鼠各脏器组织并成像,观察疟原虫在各器官组织粘附情况。结果 PCR检测两端插入序列及Luciferase序列均能获得预期片段,提示重组质粒成功整合入伯氏疟原虫ANKA基因组内。活体成像观察感染小鼠在小鼠脑型疟发生时体内原虫水平较高,且随血流呈全身性分布;器官成像观察原虫在小鼠各重要脏器均有粘附,特别是脑部聚集了大量的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伯氏疟原虫ANKA-Luciferase疟原虫,并利用此原虫感染小鼠建立了实验脑型疟活体成像平台。
丁艳刘太平郑鸿徐文岳付雍
关键词:荧光素酶活体成像
C5a/C5aR通路对约氏疟原虫增殖和小鼠生存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C5a/C5aR通路对约氏疟原虫17XL(P.y17XL)的增殖及其对BALB/c小鼠致死率的影响。结论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BALB/c组和C5aR-/-BALB/c组,每组5只,相同剂量的P.y17XL(2×105)分别感染正常BALB/c组小鼠和C5aR-/-BALB/c组小鼠,于感染后0、2、4和6d观察两组小鼠原虫血症和存活率的变化,并且采用ELISA检测感染P.y17XLBALB/c小鼠血清中C5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5aR-/-组小鼠生存期缩短,P.y17XL在C5aR-/-组小鼠的原虫血症较野生株小鼠高(P<0.05),而P.y17XL感染小鼠的血清中C5a含量低于未感染的小鼠。结论 C5a/C5aR能够抑制P.y17XL的增殖,并能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期。
刘太平许桂莲欧倩怡徐文岳
关键词:脑型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