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天文地球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各组成及其摩尔百分比如下:P<Sub>2</Sub>O<Sub>5</Sub>,45~83mol%;B<Sub>2</Sub>O<Sub>3</Sub>,5~35...
- 盛秋春陈丹平沈应龙刘双李文涛王晓琳
- 文献传递
- 钆硼硅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钆硼硅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体系中包含摩尔分数为10-25%的SiO<Sub>2</Sub>,20-35%的B<Sub>2</Sub>O<Sub>3</Sub>,10-35%的Al<Sub>2</Sub>O...
- 唐春梅陈丹平刘双
- 文献传递
- 稀土掺杂石英光纤预制棒制备工艺最新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光纤激光器输出功率不断提高,高功率激光光纤的制备在工艺上要求更大尺寸的芯棒和对稀土掺杂光纤预制棒折射率分布更精确的控制。然而,多数现有的稀土掺杂石英光纤预制棒制备工艺是在通信光纤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局限性逐步显现,因而迫切需要发展新工艺来制备高功率激光光纤预制棒。对一些制备稀土掺杂石英光纤预制棒的新工艺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讨论了各工艺的优缺点。
- 刘双陈丹平
- 关键词:激光器石英光纤光子晶体光纤
- 近紫外激发的高硅氧发兰光玻璃的制备方法
- 一种近紫外激发的高硅氧发兰光玻璃的制备方法,首先熔制硼硅酸盐玻璃,在较高温度热处理分相后酸浸获得较大孔径且完整的多孔玻璃;再将多孔玻璃浸渍于含铕离子的溶液中浸泡掺杂。然后置于还原气氛下高温烧结。得到致密的高硅氧发兰光玻璃...
- 沈应龙陈丹平刘双盛秋春
- 文献传递
- 近紫外激发的高硅氧发兰光玻璃的制备方法
- 一种近紫外激发的高硅氧发兰光玻璃的制备方法,首先熔制硼硅酸盐玻璃,在较高温度热处理分相后酸浸获得较大孔径且完整的多孔玻璃;再将多孔玻璃浸渍于含铕离子的溶液中浸泡掺杂。然后置于还原气氛下高温烧结。得到致密的高硅氧发兰光玻璃...
- 沈应龙陈丹平刘双盛秋春
- 文献传递
- 稀土掺杂石英玻璃棒的制备方法
- 一种稀土掺杂的石英玻璃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配制混合料:②硼硅酸盐玻璃熔制;③破碎成粒径为0.01~2mm的玻璃粉;④制得(SiO<Sub>2</Sub>+Al<Sub>2</Sub>O<Sub>3</Su...
- 刘双陈丹平于春雷
- 文献传递
- Eu掺杂的高Gd玻璃荧光及闪烁发光性能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分别在空气和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掺杂(1 wt%)的15SiO2-25B2O3-30Al2O3-30Gd2O3氧化物玻璃,对二者的光致发光和闪烁发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还原气氛下制得的玻璃在395 nm紫光和X射线激发下,均可以得到450—550 nm的Eu2+蓝绿发光和615 nm的Eu3+红光;然而在不同的激发光源下,Eu2+和Eu3+发光强度比存在明显不同,395 nm紫光激发下,Eu3+发光强度仅为Eu2+的0.02倍,X射线激发下,Eu3+发光强度变为Eu2+强度的1.37倍.通过声子边带谱分析,还原后玻璃中Si形成体附近的Eu3+全部被还原为Eu2+,B和Al形成体周围的Eu3+部分被还原为Eu2+.进一步分析闪烁发光的机理表明:Gd的敏化剂作用以及B和Al形成体周围Eu2+→Eu3+的能量传递都增强了还原玻璃中Eu3+的闪烁发光性能.
- 唐春梅沈应龙盛秋春刘双李文涛王龙飞陈丹平
- 稀土掺杂石英玻璃棒的制备方法
- 一种稀土掺杂的石英玻璃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配制混合料:②硼硅酸盐玻璃熔制;③破碎成粒径为0.01~2mm的玻璃粉;④制得(SiO<Sub>2</Sub>+Al<Sub>2</Sub>O<Sub>3</Su...
- 刘双陈丹平于春雷
- 文献传递
- 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掺镨硼磷酸盐基近红外超宽带发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各组成及其摩尔百分比如下:P<Sub>2</Sub>O<Sub>5</Sub>,45~83mol%;B<Sub>2</Sub>O<Sub>3</Sub>,5~35...
- 盛秋春陈丹平沈应龙刘双李文涛王晓琳
- 1979-2018年藏东南典型冰川泥石流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强降雨和高温是冰川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深入理解小流域冰川泥石流的孕灾气象条件变化规律,可为冰川泥石流的预警预判和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依据和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年),利用Sen’s斜率法、Mann-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法、变异系数(CV)和降雨集中指数(PCI)多种方法和指标,详细分析了藏东南典型冰川泥石流流域卡达沟的降雨量、气温和极端气候指数近4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均气温和暖昼日数分别以0.05℃·a^(-1)和1.46 d·a^(-1)的速率显著上升,暖昼日数年际波动极大。两者均具有32 a准周期以及中短尺度周期。(2)春、夏、秋、冬季气温分别以0.044℃·a^(-1)、0.039℃·a^(-1)、0.049℃·a^(-1)和0.06℃·a^(-1)的速率显著上升。所有月份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其中3月和11月气温波动极大。(3)年降雨量下降趋势不显著。极端降雨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于1988年发生了突变。年降雨量和年极端降雨日数均具有16~22 a、8~10 a、4~6 a、2~5 a和2~3 a的多尺度周期。(4)降雨的年内分配总体上较均衡。除6、7月降雨量以1.44 mm·a^(-1)和1.15 mm·a^(-1)的速率呈显著减少趋势外,季节降雨和月降雨总体变化趋势不显著。总体来看,卡达沟流域正处于湿热向干热的过渡期,目前还处于阶段性的高温期和多周期强振幅中心叠加的丰水期。同时暖昼日数、极端降雨日数以及月降雨存在中等及以上变异,容易发生极端旱涝事件。极端水热条件组合增加了卡达沟冰川泥石流未来暴发的风险。
- 李豪刘双刘双
-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候冰川泥石流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