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征祥
- 作品数:94 被引量:61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触发的区域地震活动和静应力场变化被引量:65
- 2000年
- 研究了1976 年7 月28 日唐山7.8 级地震(39°28′N, 118°11′E)前后区域地震活动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震源区以外的3 个区域中观测到地震活动增强, 该变化通过信度0.99 的Z-统计检验, 认为可能是由唐山大地震触发的. 最大触发地震震级为5.5. 这些区域地震的震中距为几十至300 km . 采用半空间弹性位错模型, 计算了唐山地震诱发的区域库仑破裂静应力场的变化ΔScfs. 在上述3 个区域中的地震优势破裂面上, ΔScfs> 0.
- 刘桂萍傅征祥
-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地震活动地震
- 中国大陆东部强震活动时间过程的不均匀性研究被引量:15
- 1991年
- 自十四世纪以来,我国大陆东部三个主要地震区(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震区)的浅源强震(Ms≥6.0)活动的时间过程是随机的还是不均匀的,这一点是受研究时间尺度大小的制约。根据对事件时间过程均匀性的泊松检验发现,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震区而言,如果取时间尺度ΔT=5年和10年时,其强震序列表现为随机平稳的泊松过程;当取ΔT=20年时,则显示出非平稳的性质;对于东南沿海地震区,ΔT=10年时已表现出显著的非平稳过程的特征。说明中国大陆东部地震区显示出10—20年尺度的强震群集的非均匀过程。 中国大陆东部三个主要地震区中,几百年尺度的强震活动过程可以划分为活动速率有显著差异的五个阶段:平静期—活跃警告期—过渡期—高潮期—剩余释放期。它们可以按蠕变过程去定性理解。
- 傅征祥
-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强震不均匀性
- 建立生命的地震易损性概率矩阵初探被引量:3
- 1993年
-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M_S=6.8)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损失程度遵从正态的概率分布,据此初步建立起土坯墙房的生命地震易损性概率矩阵P(D_0|I)。该矩阵将可应用在地震灾害生命损失的概率预测研究中。
- 傅征祥
- 关键词: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概率矩阵
- 1970年通海7.7级大地震强余震触发被引量:16
- 2004年
- 1970年1月5日云南通海发生了MS7.7地震,震后发生了多次MS>5.0的强余震。文中计算了1970年通海7.7级大地震后,主震分别在5次强余震破裂面上诱发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结果表明,有4次强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ΔCFS>0)的地区,增加的范围为10-2~10-1MPa;有1次强余震按2种震源机制解结果给出的破裂面计算,得到2种结果,分别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和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负的地区。研究结果表明,主震位错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可能是1970年通海7.7级大地震强余震活动的重要原因。
- 郝平傅征祥田勤俭刘桂萍刘杰
- 关键词:余震地震触发库仑破裂应力震源机制
- 青藏高原北缘海原、古浪、昌马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被引量:52
- 2001年
-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 ( 192 0年 2月 ,M =8 5)、古浪 ( 192 7年 5月 ,M =8 0 )和昌马 ( 1932年 12月 ,M =7 6) 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 16~ 4 4a发生 ;而昌马地震发生可能不受海原和古浪地震诱发静应力变化的影响。
- 傅征祥刘桂萍陈棋福
- 关键词:青藏高原诱发地震海原地震震源机制
- 运用细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演化过程被引量:3
- 2004年
- 强震发生前震源及其周围地区可能会出现前震活动,这种前震活动可以分为二种:一种为连续型,即前震的频度或震级随时间渐渐增大,直至主震发生;另一种为不连续型,前震的频度和震级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发震。这种现象不但在破裂声发射试验中观测到,也在中国大陆地区多次强震前被观测到。文中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引入时间 状态依从摩擦本构关系,即把自组织非线性系统的普适特征与真实断层摩擦的具体特征结合起来,研究了强震前短期前兆地震活动的时间演化过程的机理。文中研究了模型中各参数对模拟事件时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摩擦强度在断层上的分布,或是说静摩擦系数的离散程度直接影响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演化过程。
- 李纲刘杰傅征祥刘桂萍
- 关键词:震源前震活动细胞自动机
-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强余震库仑破裂应力触发研究被引量:29
- 2004年
- 2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 8.1级地震 ,震后在地震断裂带附近发生了 5次MS>5 .0的强余震 .本文计算了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后 ,主震分别在 5次强余震破裂面上诱发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Δσf) .结果表明 ,其中有 4次强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Δσf>0 )的地区 ,增加的范围为 1 0 -2 ~ 1 0 -1 MPa;有一次强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负的地区 ,Δσf=- 0 .56MPa.本文的结果表明 ,主震位错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是昆仑山口西地震强余震活动的重要原因 。
- 郝平傅征祥田勤俭刘杰刘桂萍
-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地震触发地震活动地震模型
- 地震发生非稳态泊松过程和中长期概率预测研究被引量:14
- 1998年
- 在描述事件非稳态泊松过程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与稳态泊松过程差别的基础上 ,将非稳态泊松过程应用在华北地震区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中。研究表明 ,假定未来几百年间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的强震 ( M≥ 7.0 )活动 ,将重现上一次地震轮回的非稳态泊松时间过程 ,那么 ,在 2 0 1 0年前它们发生一次 7级大地震的累计概率分别为 0 .2 6(不确定性范围 :0 .0 6~ 0 .5 0 )和 0 .0 4 (不确定性范围 :0 .0 0~ 0 .1 3)。
- 傅征祥粟生平王晓青
- 关键词:地震预测
- 华北地区主要地震带中强震潜在危险性估计被引量:5
- 1993年
- 从华北地区五条主要地震带上的中强地震资料人手,结合对各地震带上地震定向迁移规律已有认识,对各地震带带内未来5-20年内中强地震活动危险性及带内不同地段地震迁移概率进行了定量估计。震例检验结果表明,文中所用的对地震带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计算、危险性排序和对各带带内地震迁移场所有概率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预测结论可以作为未来华北地区中长期强震形势估计的参考依据。
- 李志雄李献智傅征祥
- 关键词:地震带强震危险性
- 省界附近小地震的重新定位
- 1990年
- 由于各省独立管理各自的地震台网,在与邻省交界附近的小地震往往也只用本省的台网资料去定位,而忽略应用邻省的台网资料。实际上,联合使用这些台网的资料,有可能改善地震定位的精度。本文对山西西南与陕西交界地区的小震,应用两省的资料重新定位,并对结果进行初步的讨论。
- 程燕傅征祥
- 关键词: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