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世良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体外
  • 6篇体外扩增
  • 6篇扩增
  • 5篇脐血
  • 4篇细胞
  • 3篇造血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干细胞
  • 3篇病理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人脐
  • 2篇人脐血
  • 2篇脐血造血
  • 2篇脐血造血干
  • 2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祖细胞
  • 2篇小鼠

机构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4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倪世良
  • 6篇孙自敏
  • 5篇汪健
  • 5篇翟志敏
  • 5篇刘会兰
  • 4篇朱俊锋
  • 4篇张凤
  • 3篇朱芳兵
  • 3篇李庆
  • 3篇徐静玮
  • 2篇耿良权
  • 2篇戴海明
  • 2篇周黎黎
  • 2篇夏瑞祥
  • 2篇任学雷
  • 1篇汪渊
  • 1篇李佳佳
  • 1篇祝怀平
  • 1篇王祖贻
  • 1篇杨艳丽

传媒

  • 4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2005年华...
  • 1篇第10届全国...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血部分体外扩增与第三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NOD/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的研究
<正>目的由于单份脐血所含造血干/祖细胞数量较低又较原始从而导致CBT后造血及免疫重建延迟,移植失败和移植相关死亡率高。脐血移植受限于体重小于30kg以下的儿童患者。本研究旨在通过NOD/SCID鼠移植模型,探讨人脐血部...
刘会兰倪世良翟志敏汪健李庆徐静玮耿良权孙自敏
文献传递
Ets-1和MMP-9在淋巴瘤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lymphoma)患者病理组织中Et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与临床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淋巴瘤和15例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中Ets-1、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①Ets-1、MMP-9在淋巴瘤中的表达高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P<0.05);Ⅲ、Ⅳ期淋巴瘤患者的Ets-1、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淋巴结内组Ets-1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外病变组(P<0.001)。②淋巴瘤病理组织中Ets-1表达率与MMP-9表达率间存在相关性。结论Ets-1、MMP-9蛋白在淋巴瘤病理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是预测淋巴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相关因素。
张凤朱芳兵朱俊锋倪世良夏瑞祥
关键词:ETS-1MMP-9淋巴瘤
两种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提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将101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接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5 d;B组61例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 g,连用3 d,以后每隔3 d减半至9 d后改成强的松40~60 mg/d维持。入院后每天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组(A组)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组(B组)提升血小板至100×109/L总有效率分别是67.5%和6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PLT≥50×109/L时间分别为(4.88±4.22)d、(5.75±3.79)d;≥100×109/L时间分别为(5.3±2.74)d、(6.71±4.36)d;PLT的峰值分别为(174.48±62.06)×109/L、(242.50±134.92)×109/L。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在早期显著提升血小板,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使血小板上升峰值更高。
李佳佳张凤杨艳丽朱俊锋朱芳兵倪世良
关键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C/HPC)在适合临床移植条件下体外扩增以获得理想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扩增时间,为脐血经体外扩增后成为高体重受者克服脐血移植细胞数量不足及缩短植入时间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集脐血4份,分离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MNC),免疫磁珠分选(MiniMACS)CD+34细胞,分别在细胞因子组合为A:SCF+FL+TPO、B:SCF+FL+TPO+IL蛳3及C:SCF+FL+TPO+G蛳CSF支持的无血清、无基质的液体培养基中扩增培养14 d,收集扩增前、扩增后7 d及14 d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半固体集落培养及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在含细胞因子IL蛳3组扩增培养7 d及14 d,均获得了总有核细胞数(total nucleated cells,TNC)及集落形成细胞(colony蛳forming cell,CFC)最大的扩增倍数。扩增7 d,IL蛳3组的CD+34细胞扩增倍数为(10.11±7.21 )倍,较其他两组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三组CD+33细胞、CD+41细胞、CD+71细胞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扩增,IL蛳3组高于其他两组;3组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均上调,7 d时A值达最高,IL蛳3组低于G蛳CSF组(P =0.008)。随着扩增时间的延长,扩增后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CD+34细胞占TNC的比例也明显下降,部分定向祖细胞的比例也出现先升高后?
刘会兰孙自敏汪健翟志敏任学雷戴海明倪世良祝怀平王祖贻
关键词:脐血体外扩增细胞因子
6例Castleman病临床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提高对Castleman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8年间收治的6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血沉增高,浅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表现为浅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肝肿大。此3例淋巴结活检后病理均为浆细胞型,多中心型。1例以肾上腺占位为主要表现,1例以肠系膜包块为主要表现,1例以盆腔包块为表现,此3例术后病理学报告为透明血管型,临床分型为局灶型。结论Castleman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为该病最主要诊断依据,其预后与病理学分型关系密切。
朱俊锋倪世良周黎黎张凤
关键词:CASTLEMAN病病理
Ets-1在淋巴瘤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lymphoma)患者病理组织中Ets-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淋巴瘤、15例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中Ets-1的表达。结果Ets-1蛋白在淋巴瘤和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中表达于胞核,少见于胞浆。Ets-1在淋巴瘤中的阳性率为48.3%,高于良性增生性淋巴结炎的13.3%(P<0.05)。Ⅲ、Ⅳ期淋巴瘤患者的Ets-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男性组Ets-1表达阳性率为35.9%,明显低于女性组的71.4%(P<0.001);淋巴结内组Ets-1表达阳性率为70.0%,明显高于淋巴结外病变组的26.7%(P<0.001);Ets-1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生物学行为均无关(P>0.05)。结论①Ets-1在淋巴瘤病理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Ets-1可能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提示它们可能成为淋巴瘤治疗的新靶点。②Ets-1在淋巴瘤病理组织中表达上调均与Ann Arbor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是预测淋巴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相关因素。③Ets-1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生物学行为均无关。
张凤朱俊锋倪世良朱芳兵周黎黎夏瑞祥
关键词:ETS-1淋巴瘤
体外扩增与新鲜脐血CD34+细胞混合移植对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功能的研究
目的单份新鲜脐血移植已成为常规治疗低体重儿童患者的手段之一,但与骨髓或外周血干/祖细胞数比较,脐血所含的细胞数低,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体外扩增脐血后总有核细胞数和祖细胞数均倍增,但可能耗竭长期再植入细胞。我们尝试将...
倪世良孙自敏翟志敏汪健任学雷刘会兰王祖贻
文献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部分体外扩增脐血移植NOD/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脐血部分体外扩增和第三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对移植鼠早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常规冻存的人脐血MNC,复温后以含有一定量CD34+细胞的脐血MNC为依据,取需移植的1/4量、1/6量细胞在含有SCF、F...
孙自敏刘会兰汪健翟志敏李庆徐静玮倪世良耿良权
文献传递
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NOD/SCID鼠造血重建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脐血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NOD/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基(SCF、FL、TPO、IL-3)中体外扩增7d,MSC培养传至第3代,移植物注射给亚致死量照射NOD/SCICD鼠,FCM分析移植后2周小鼠骨髓人CD45+细胞表达率。结果体外扩增脐血、MSC与未扩增脐血共移植后,小鼠骨髓CD45+细胞比率提高3·55倍,差异有显著性(P<0·05),部分小鼠血小板恢复照射前水平。结论此3种移植物共移植可能促进NOD/SCICD小鼠早期造血重建和血小板恢复。
倪世良孙自敏翟志敏汪健李庆徐静玮刘会兰
关键词:骨髓细胞间质干细胞移植脐血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支持的体外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 ELISA方法检测脐血造血干 /祖胞体外扩增前后的端粒酶活性、细胞扩增倍数及免疫表型的变化。结果 新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表达弱的端粒酶活性 ,体外培养 7d ,细胞端粒酶活性达最高 ,干 /祖细胞扩增倍数也明显增高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细胞分化成熟 ,端粒酶活性减低。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的升高与造血干 /祖细胞的扩增相一致 ;从临床应用价值来看 ,脐血CD 34+细胞体外扩增时间应以 7d内为宜 ;IL 3促分化能力大于G CSF。
刘会兰孙自敏汪渊戴海明汪健翟志敏任学雷倪世良
关键词:体外扩增端粒酶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