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芝艳
- 作品数:23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病理及电镜观察被引量:4
- 1997年
- 淀粉样变性是指淀粉样蛋白在皮肤、粘膜或内脏器官的细胞外沉积引起的一种少见疾病。口腔粘膜中舌粘膜是本病的好发部位。本组4例典型地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例,3例病变部位为舌,1例为皮肤和口腔粘膜同时受累,临床提示有必要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及追踪随访。并就其临床表现、常规病理、组织化学及电镜进行研究,同时讨论了淀粉样蛋白的光镜、电镜特点,组织学类型,生化组成及来源。
- 吴丽更侯芝艳杨海贤
-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病因电镜
-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凝集素检测意义被引量:1
- 1989年
-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6例粘液表皮样癌,9例正常涎腺作对照观察。用4种凝集素抗体(PNA、WGA、SBA 和 UEA)检测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结果表明,PNA 和 UEA 在细胞分布上极不一致,用于诊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有实用意义,而癌内粘液属混合性粘蛋白,与正常腺体内粘液相比,仅含量略增高。凝集素检测本癌还可解释癌细胞发生、转化的部分原因。
- 高津马洪达杜宗尧侯芝艳李松岭朱晓虹
- 关键词:涎腺肿瘤粘液表皮样癌凝集素
- 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p53、bcl-2、c-my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bcl-2、p53、c-myc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恶性涎腺肿瘤的凋亡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恶性涎腺肿瘤中bcl-2、p53和c-myc蛋白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异常在涎腺肿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cl-2和c-myc蛋白的共同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
- 蒋书勤李彭军赵占考侯芝艳
- 关键词:涎腺肿瘤P53基因BCL-2基因C-MYC基因细胞凋亡基因表达
- 用复合骨形成蛋白加碘仿盖髓的动物实验被引量:7
- 1994年
- 选用成年杂种狗3只,在其上下颌前牙、磨牙唇颊面穿髓,分别以复合骨形成蛋白加碘仿、复合骨形成蛋白、羟基磷灰石、氢氧化钙盖髓,锌水门汀充填。术后4、6、10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结果表明:复合骨形成蛋白可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时间早于羟基磷灰石、氢氧化钙。加入碘仿无拮抗作用,对组织无毒、无刺激性。提示复合骨形成蛋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盖髓剂,加入碘仿可能提高其抗感染能力。
- 夏镇斌程玉华赵广军陈东侯芝艳
-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羟基磷灰石盖髓剂
-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级及其预后意义
- 1991年
- 本文对19例腺样囊性癌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观察与预后的关系。以癌细胞增生,排列、异型的程度和分裂象的多少,将恶性程度分为三级,证实细胞异型性、细胞分裂像、癌巢周围结缔组织增生、侵犯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神经、侵犯骨、侵犯淋巴结、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与预后有密切关系。
- 李克莉李满敬韩琳侯芝艳
- 关键词:涎腺肿瘤腺样囊性癌病理预后
- 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H-ras和P53蛋白产物的表达及其意义
- 1997年
- 目的:探讨癌基因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过度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例瘤旁腺体,21例良性多形性腺瘤和24例恶性多形性腺瘤中C-H-ras和P53蛋白产物的表达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5例瘤旁腺体导管上皮细胞浆C-H-ras呈阳性表达,而P53未见表达。C-H-ras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均有过度表达,表达率分别为48%和38%。良性多形性腺瘤中主要分布于腺管样结构及部分实性条索或团块的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在恶性多形性肿瘤中主要分布于腺癌细胞的胞浆;P53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也均见过度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9%和50%。P53蛋白有核型及核/浆型两种表达形式。良性多形性腺瘤中以核/浆型为主,主要分布于腺管样结构的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恶性多形性腺瘤中以核型为主,主要分布于腺癌细胞的细胞核。结论:C-H-ras蛋白产物的过度表达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P53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癌变及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共同作用促进了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
- 蒋书勤侯芝艳
- 关键词:多形性腺癌癌基因蛋白产物
- 1878例涎腺肿瘤WHO组织病理学新分类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8
- 1999年
- 目的 根据 W H O1990 年涎腺肿瘤组织病理学新分类标准对1878 例涎腺肿瘤及肿瘤样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并重点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描述。结果 1878 例涎腺肿瘤以涎腺上皮性肿瘤为主,为1431 例,占76 .20 % ,其中腺瘤发病居首位,其次是涎腺癌,涎腺肿瘤样疾病居第三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者,恶性多形性腺瘤为最常见的涎腺癌,特别注意了腺癌亚分类中的几种少见类型。涎腺肿瘤的性别分布除腺淋巴瘤外一般无明显差异;涎腺腺瘤的发病年龄早于涎腺癌,涎腺腺瘤多发于大涎腺,涎腺癌以小涎腺稍多见,腮腺是涎腺肿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结论 涎腺肿瘤 W H O
- 侯芝艳吴丽更尹凯
- 关键词:涎腺肿瘤上皮性肿瘤WHO组织病理学
- 正常和龋病牙髓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观察龋病发展进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对龋源性刺激的反应。方法:采用von Willebrand's Factor标记正常和龋病牙髓中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龋病牙髓中vWF阳性的血管增多,牙本质龋各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牙髓自身稳定和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 王岷峰杨若愚吴丽更侯芝艳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龋齿牙髓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 人龋病进展过程中T、B淋巴细胞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人龋病发展过程中牙髓组织内T、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以探讨牙髓免疫防御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4组不同龋坏深度牙髓组织中的T、B细胞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4组龋病牙髓龋坏区CD45RO阳性T细胞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非龋坏区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深龋组T细胞数多于正常组和其他各龋病组 ,各龋病组牙髓龋坏区T细胞数均多于非龋坏区 (P<0.05) ;中龋组和深龋组CD20阳性B细胞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牙髓免疫系统对龋源性刺激产生了积极的应答 ,早期阶段以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为主 ,而进展期阶段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
- 吴丽更杨若愚王岷峰侯芝艳陈阵
- 关键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牙髓
- 正常年轻恒牙发育过程中牙髓免疫活性细胞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人完全萌出但尚未发育完成的前磨牙牙髓组织中牙髓树突状细胞 (pulpaldendriticcells ,PDCs) ,T、B淋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特点 ,以探明年轻恒牙发育过程中牙髓局部免疫防御状态的改变。方法 按根尖孔的闭合状态分为大喇叭组、小喇叭组和闭合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标记上述细胞 ,并对前两种细胞进行双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大喇叭组HLA DR+细胞数多于小喇叭组及闭合组 ;② 3组HLA DR+血管表达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 3组CD4 5RO+T细胞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④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HLA DR+PDCs和CD4 5RO+T细胞几乎很少接触。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尚不能认为两者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PDCs在人正常发育性牙髓组织中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其他免疫活性细胞与此进程无明显相关。
- 吴丽更杨若愚侯芝艳王岷峰
- 关键词:牙髓免疫组织化学牙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