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3篇镇痛
  • 3篇曲马多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躁动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七氟醚
  • 2篇七氟醚麻醉
  • 2篇注射液
  • 2篇麻醉药
  • 2篇靶控
  • 2篇靶控输注
  • 2篇丙泊酚
  • 2篇参附
  • 2篇参附注射液
  • 2篇超前镇痛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机构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医学科...
  • 1篇安阳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余永华
  • 3篇王琦
  • 3篇姚尚龙
  • 2篇何农
  • 2篇廖志辉
  • 2篇戈燕
  • 1篇卫富强
  • 1篇杨述华
  • 1篇曾邦雄
  • 1篇武宙阳
  • 1篇李晴
  • 1篇刘欣
  • 1篇邓伟
  • 1篇易明

传媒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全科...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哌卡因应用于腹部手术的硬膜外麻醉被引量:1
2001年
余永华李晴曾邦雄
关键词: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
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 确定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最低有效浓度.方法 58例产妇宫口扩张1~4 cm时应用最低局麻药浓度实施镇痛,序贯给药后记录相应观察指标.结果 左旋布比卡因的最低局麻药有效浓度为0.096%(95%CI:0.086~0.110).结论 单纯0.1%左旋布比卡因可以用于分娩镇痛且对运动阻滞作用较弱.
王军霞张宏武宙阳余永华
关键词:布比卡因分娩镇痛最低有效浓度
曲马多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曲马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90例无痛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Q组),芬太尼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Q组(2mg/kg曲马多);F组(15ug/kg芬太尼);C组(3ml生理盐水),均于3min后予以丙泊酚(1.5 ~2.5)mg/kg静推,术中患者如出现四肢不自主运动时追加丙泊酚.观察并比较三组术中MAP、HR、RR、SP02的变化,记录曲马多,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患者清醒,离院时间,术中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暂停和体动发生率.结果 Q、F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F组对血压,心率,呼吸抑制明显(P<0.05),而C组的体动发生率明显高于Q、F两组(P<0.05).结论 使用无痛肠镜时丙泊酚联合曲马多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提供良好的镇痛作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体动发生率,是安全有效并可行的.
王琦余永华姚尚龙
关键词:曲马多丙泊酚无痛肠镜
参附注射液拮抗吸入麻醉药对气管平滑肌的痉挛作用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吸入麻醉对引起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 1 2 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n=60 )和对照组 (n=60 ) ,治疗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 ,行气管插管 ,记录机控呼吸的气管压力值 ,再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 2 ml/kg。手术结束前再记录机控呼吸道压力值。结果 手术结束前两组间气道压力值有显著差异 ,P<0 .0 5。
余永华戈燕卫富强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麻醉药气管平滑肌痉挛
参附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肢体手术需要充气带加压肢体止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对照组(n=30),实验组患者术前20min滴注参附注射液(1ml/kg),对照组患者给等量复方乳酸钠溶液。肢体缺血前、再灌注后10min分别检测血丙二醛(MDA)、磷酸肌酸激酶(CPK)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结果:肢体缺血再灌注后10min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1),SOD含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PK值测定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SOD活性,降低MDA与CPK值,能有效防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余永华戈燕杨述华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肢体缺血脂质过氧化反应丙二醛四肢骨折
咪达唑仑用于神经阻滞中镇静40例
2005年
邓伟刘欣余永华
关键词:咪达唑仑神经阻滞靶控输注
麻醉药物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6年
药物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属于遗传药理学的研究范围。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是药理学与遗传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1959年Vogel等首先提出遗传药理学的概念,其主要任务是对基因变异引起的药物反应差异进行研究。通常基因密码决定蛋白质结构,基因密码的改变就引起蛋白质的改变,导致酶,药物受体和转运器的变化,从而引起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改变。
廖志辉徐秀征余永华何农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遗传药理学药效动力学基因密码基因组学
帕瑞昔布钠与曲马多对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比较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比较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和曲马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曲马多组(B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拔管前(停药10min,T2)、拔管时(T3)、拔管后10min(T4)观察三组MAP、HR、SpO2,并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和躁动分级。结果T2~T4时A、B组MAP、HR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因吸氧无一例患者SpO2降低。A、C组睁眼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或P〈0.01)。A、B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30min、2h A、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和曲马多用于七氟醚全身麻醉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并可预防术后躁动的发生,但曲马多对患者的苏醒有延迟作用。
余永华王琦姚尚龙
关键词:曲马多超前镇痛苏醒期躁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不同伤害性刺激下的响应面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不同血药浓度下抑制人体对伤害刺激反应的情况,运用响应曲面法进行量效分析,计算不同刺激下丙泊酚半数最大有效浓度,量化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不同刺激下的相互作用大小。方法 12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12组(n=10),采用不同浓度的丙泊酚(2、3、4μg/ml)和瑞芬太尼(2、4、6、8ng/ml)组合靶控输注,观察患者在两药不同配伍浓度时,气管插管和切皮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在气管插管刺激下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相互作用指数为0.523 0±0.223 7,在切皮刺激下的相互作用指数为0.361 3±0.148 4,抑制气管插管和切皮刺激的丙泊酚半数最大有效浓度分别为(6.878 7±1.832 1)μg/ml和(4.411 6±0.902 5)μg/ml。结论在抑制因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具有协同作用,气管插管时丙泊酚所需的半数最大有效浓度及其与瑞芬太尼的协同作用强度均大于切皮时。
廖志辉何农余永华易明
关键词:药物相互作用伤害性刺激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响应面分析法
昂丹司琼预防气管内麻醉后的恶心呕吐
2002年
目的 :观察盐酸昂丹司琼预防气管内麻醉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选择 60例气管内全身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 8mg ,对照组患者则静脉注射 0 .9%氯化钠注射液 4mL ,手术结束后 2 4h内随访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仅 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对照组 13例患者发生过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盐酸昂丹司琼能有效预防气管内麻醉后的恶心。
余永华戈燕
关键词:昂丹司琼恶心气管内麻醉静脉给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