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斑点叉尾鮰
  • 3篇斑点叉尾HU...
  • 2篇养殖
  • 2篇小瓜虫
  • 2篇小瓜虫病
  • 1篇单养
  • 1篇养殖技术
  • 1篇养殖效果
  • 1篇幼苗
  • 1篇幼苗发育
  • 1篇鱼苗
  • 1篇原基
  • 1篇鳃丝
  • 1篇生物学
  • 1篇饲料
  • 1篇饲养
  • 1篇投饵
  • 1篇投饵技术
  • 1篇胚胎
  • 1篇配合饲料

机构

  • 7篇湖北省水产科...

作者

  • 7篇何世强
  • 6篇葛雷
  • 3篇蔡焰值
  • 3篇陶建军
  • 1篇吴遵霖
  • 1篇李全忠
  • 1篇谌宗华
  • 1篇沈德长
  • 1篇程传国
  • 1篇常洪
  • 1篇黄畛
  • 1篇龚珞军
  • 1篇张汉华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 1篇水利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江西水产科技
  • 1篇湖北渔业
  • 1篇鱼类病害研究

年份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网箱养鲤配合饲料的研究
1985年
在集约式网箱强化养殖条件下,用配合饲料单养鲤鱼,具有水质好、较少受其它自然因子干扰、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更能显示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故常被苏、日等国采用。1981—1983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主持,与京山县及英由县协作,分别在惠亭水库和白莲河水库进行了网箱养鲤配合饲料的研究。着重研究了鲤鱼饲料配方与投饵技术。
吴遵霖李全忠龚珞军黄畛张汉华谌宗华何世强沈德长程传国
关键词:配合饲料网箱投饵技术养殖效果单养集约式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初步研究及防治被引量:1
1995年
斑点叉尾鮰烂尾病的初步研究及防治葛雷,常洪,王华,何世强(湖北省水产研究所)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自1984年从美国引进国内,通过近十年的推广,养殖区域逐步扩大,在养殖过程中也时有鱼病发生。1993年4月中旬,河北省龙感湖塞...
葛雷常洪王华何世强
关键词:斑点叉尾HUI烂尾病
班点叉尾Hui小瓜虫病的防治
1996年
葛雷何世强
关键词:小瓜虫病
斑点叉尾鮰苗种饲养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斑点叉尾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进到我国,并于1987年繁殖成功。本文报告了1984年、1987—1990年在池塘中网箱、水泥池、鳗池、池塘和咸淡水池塘中饲养鱼苗、鱼种试验情况。饲养方式为单养和与鲢混养2种。饲养鱼种单位产量和饲养时间均超过80年代美国生产水平。
蔡焰值陶建军葛雷何世强
关键词:斑点叉尾HUI鱼苗饲养
斑点叉尾鮰生物学及其养殖技术被引量:12
1989年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回)科(Ictaluridae)鱼类.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现将有关技术简报如下.一、生物学特征斑点叉尾(鱼回)体形较长,前部较宽肥,体后部稍细长,头部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
蔡焰值陶建军何世强葛雷
关键词:生物学养殖
斑点叉尾回小瓜虫病的防治被引量:2
1995年
葛雷何世强
关键词:斑点叉尾HUI小瓜虫病
斑点叉尾鮰胚胎和幼苗发育的观察被引量:13
1991年
斑点叉尾鮰卵为圆球形、桔黄色,属于沉性,透明并具有粘性,卵与卵之间的粘性较强,产出时互相粘合成不规则的块状。卵的平均直径为3.457 mm,受精卵在水温 25.5—29℃时,出膜时间为146小时56分钟(6 天以上)。孵化出膜的仔鱼呈金黄色,卵黄桃红色,体较透明,体全长 7.89—8.13 mm,平均为7.95 mm。出膜4天后,开始摄食,转入混合营养阶段,10天左右器官分化完善。出膜后仔鱼集群堆积于水体底部。眼晶体、黑色素和嗅囊出现,心脏形成和搏动,内耳、尾和胸鳍原基形成,开始血液循环及红色素,鳃弓、鳃丝和鳃盖原基形成,消化道、肛门和肝脏等均在出膜之前形成。
蔡焰值陶建军葛雷何世强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幼苗发育原基鳃丝卵黄胚胎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