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景玲

作品数:69 被引量:41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影响因素
  • 14篇溶解态
  • 8篇营养盐
  • 8篇海域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
  • 7篇
  • 7篇沉积物
  • 6篇水体
  • 5篇天然水体
  • 5篇夏季
  • 4篇悬浮颗粒物
  • 4篇荧光
  • 4篇生物地球
  • 4篇生物地球化学
  • 4篇通量
  • 4篇邻近海域
  • 4篇南海北部
  • 4篇近海

机构

  • 65篇中国海洋大学
  • 2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东省海洋水...
  • 1篇青岛市环境保...

作者

  • 69篇任景玲
  • 36篇刘素美
  • 25篇张经
  • 20篇张桂玲
  • 7篇蒋增杰
  • 7篇王召伟
  • 6篇吴莹
  • 5篇张国玲
  • 5篇李磊
  • 4篇辛成林
  • 4篇杜金洲
  • 3篇张瑞峰
  • 3篇罗忻
  • 3篇谢亮
  • 3篇方建光
  • 3篇李丹丹
  • 3篇张继红
  • 3篇李建兵
  • 3篇房瑞雪
  • 2篇程岩

传媒

  • 14篇海洋环境科学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科学
  • 5篇环境科学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Marine...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2011-04,2011-08,2011-10和2012-01对桑沟湾海域大面调查的资料,利用改进的荧光镓(LMG)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溶解态铝的含量,研究了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平均浓度分别是(47.3±14.4),(56.0±14.6),(64.5±11.3)和(32.1±6.0)n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秋季最高,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低。除几个异常站位外,溶解态铝的分布大致呈现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其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夏季表层溶解态铝的浓度在近岸出现低值,夏、秋季湾口北部均出现高值。影响桑沟湾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与黄海的水交换、河流及地下水、浮游植物和养殖生物、悬浮颗粒物。根据简单箱式模型对桑沟湾溶解态铝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除了河流和大气沉降外,桑沟湾溶解态铝还存在其他的源。与相邻的爱莲湾和俚岛湾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在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与世界大洋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全年均较高。
房瑞雪任景玲李磊蒋增杰杜金洲方建光
关键词:影响因素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2006年6、8、10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态Al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航次溶解态铝的水平分布规律相似,都是近岸浓度最高,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浓度降低,6、8、10月溶解态Al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9±77)、(109±80)和(138±73)nmol/L,统计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溶解态铝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影响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团混合、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以及浮游植物的调节作用。
闫丽任景玲罗建吴莹周锋郝锵刘素美
关键词:影响因素
海南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口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差异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讨论了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8月夏季海南省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差异。结果发现,万泉河冬、夏两季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6±127)和(157±97)nmol/L,季节差异不明显。文昌/文教河冬、夏两季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2±156)和(222±66)nmol/L,冬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略高于夏季。万泉河溶解态铝在河海混合初期表现为清除行为,而后表现为保守混合行为,而文昌/文教河则表现出明显的非保守混合行为,在中等盐度区域存在明显外源输入,原因可能是八门湾底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释放的影响。部分河流上游采样点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引起的污水排放的影响,溶解态铝含量明显增加。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明显低于我国其他及世界主要河流。
任景玲姜喆张桂玲张国玲刘素美许东峰
春季黄海及东海悬浮颗粒物中某些地球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7年
测定东、黄海部分典型站位的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元素Al,Ti,Fe,Mn,Ba,Cu,V及颗粒态P的含量,并结合其他相关要素,初步探讨该海域悬浮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组成及其来源。研究发现,Ba,V,Cu与陆源元素铝、钛有很好的相关性,陆源输入对研究区域的金属分布有较大影响。归一化后的Cu和V表现为近岸低、外海高,表层高、底层低的分布特征,与P,POC的分布相似;对航次样品与黄河、长江、大洋钙质软泥等物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位于长江口的E4站样品与长江源、黄河源归为一类,而其他站位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生源影响。
窦维伟任景玲刘素美张经吴莹
关键词:金属元素悬浮颗粒物
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的清除机制:现场培养结果启示被引量:1
2015年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至0.68d-1,沙尘添加组的比生长率介于两者之间。培养过程中营养盐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消耗殆尽。对照组和N/P/Si加富组中溶解态Al浓度缓慢下降,而N/P/Si/Al加富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在指数增长期降低约40%,在衰亡期显著回升,沙尘添加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随培养时间不断升高。利用草酸盐淋洗试剂区分指数增长期浮游植物细胞中Al的存在形态,对照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为(3.6±0.1)mg/g和(2.1±0.3)mg/g,而N/P/Si/Al加富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增加至(5.1±0.3)mg/g和(3.2±0.4)mg/g。浮游植物细胞的生长能够显著清除海洋中溶解态Al,其清除机制是细胞内吸收作用为主,细胞外吸附作用为辅。
王召伟任景玲金杰刘素美石金辉
浮游植物对溶解态Al的清除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近期黄、东海溶解态Al调查结果显示,赤潮爆发过程中溶解态Al的含量会明显降低,说明浮游植物生长对Al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实验室培养,探讨了不同浓度Al加富条件下部分硅藻(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威氏海链藻)和甲藻(东海原甲藻)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溶解态Al在硅藻的指数生长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在衰亡期略有回升,而甲藻生长过程对水体中溶解态Al的这种清除相对于硅藻并不明显。采用痕量元素淋洗试剂对浮游植物进行淋洗,以区分细胞内结合态Al和细胞外吸附态Al的含量。淋洗实验结果表明:指数生长期硅藻细胞内结合态Al占浮游植物细胞内总Al含量的比例约为20%—80%,且稳定期的硅藻细胞内结合态Al的比例较指数生长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硅藻在生长过程中会主动吸收溶液中的溶解态Al,实验结果对深入认识Al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王召伟任景玲闫丽谢芳苏荣国
关键词:硅藻甲藻
桑沟湾溶解态无机砷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4年
作为一种化学形态有变的有毒类金属元素,砷在水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2011年4月、8月、10月和2012年1月航次桑沟湾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和亚砷酸盐(As^3+)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个航次中TDIA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3.4-12.4、8.9-16.9、14.7-21.3和13.8-21.9 nmol·L^-1,As^3+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2.1、0.4-3.8、1.8-4.0和0.3-2.9 nmol·L^-1.春、夏季桑沟湾TDIAs的浓度低于秋、冬季,高值出现在湾口和河口区.春、冬季As3+的含量低于夏、秋季,As^3+与TDIAs的比值在夏季达到最大值.桑沟湾TDIAs平均浓度为13.9 nmol·L^-1±4.7 nmol·L^-1,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水质标准.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桑沟湾属于一级水质,这表明桑沟湾未受到明显的人为污染.桑沟湾春、夏季TDIAs的浓度低于与之相邻的爱莲湾和俚岛湾,水文环境和陆源输入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影响桑沟湾TDIAs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河流的输入、与黄海的交换以及生物活动的清除,其中养殖活动的影响尤为显著.养殖生物对砷的富集作用可能会带来潜在的生态危机和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确保桑沟湾养殖产业的平衡发展.
李磊任景玲刘素美蒋增杰杜金洲方建光
春季东海营养盐跨陆架输运通量的初步估算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2011年5月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春季东海营养盐分布特征。受长江冲淡水影响,表层长江口附近营养盐浓度较高;外海受黑潮表层水的影响营养盐浓度较低。计算并分析了跨200 m等深线的营养盐输运通量,结果表明黑潮在台湾东北部和九州岛西南部入侵陆架并将营养盐输运到陆架上,中段(26°N^29°N)则是营养盐向外输运。春季黑潮跨过200 m等深线向东海陆架的体积输运净通量为0.44 Sv,DIN、PO_4-P、Si O_3-Si通量分别为8.93 kmol/s、0.46 kmol/s、8.22 kmol/s。春季通过台湾海峡的营养盐DIN、PO_4-P、Si O_3-Si通量分别为6.65 kmol/s、0.41 kmol/s、6.52 kmol/s。表明春季台湾暖流对东海陆架海域营养盐的贡献与黑潮的贡献相当。
董书航刘素美任景玲李佳张经
关键词:营养盐黑潮
一种海水痕量元素CTD采集收放用敷塑纤维通讯缆的设计及检测试验
2022年
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采集、预处理和分析在海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认识全球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其浓度在这些过程中易受沾污。本文结合海水痕量元素CTD现场采集工作环境,工作拉力等特殊要求,先后跟缆绳设计、生产制造厂家进行缆绳相关技术讨论、确定缆绳各项技术指标。设计敷塑纤维通讯缆,并委托缆绳生产厂家加工出样缆两条。通过对样缆进行静态拉力试验验证缆绳自身工作拉力,并通过成分分析、浸出试验验证最大化减少缆绳对于海中溶解态痕量金属的沾污。该研究结果可提高采样过程的可靠性,保证数据的准确率。
张宗兵刁新源任景玲任景玲苏函倪佐涛倪佐涛丛石磊陈杨艾金腾陈杨陈杨
关键词:浸出试验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Distribution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被引量:2
2009年
The distribution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 (TDIAs, [TDIAs] = [As^5+]+[As^3+]) and arsenite (As3.)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are presented hero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9 cruises carried out in 2000 - 2003. The study area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hydrographic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emphasis is put on a southeast transect from Changjiang Estuary to the Ryukyu Islands (i.e. PN sec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errestdal input on the marginal seas of China. Arsenic species (TDlAs and arsenite) are determined by selective hydride generation -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HG-AFS). TDIAs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in the coastal area of Changjiang Estuary and decreased slightly towards the shelf regio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DIAs were also existed in the near bottom layer of shelf edge of the East China Sea which indicated another source of arsenic from the incursion of Kuroshio Waters.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DIAs in the study area depend on the hydrographic stages of Changjiang and the incursion intensity of Kuroshio Waters. Arsenite showed opposite distributions with TDIAs,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appeared at the surface layer of shelf region, which wa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chlorophyll a. Biological conversion of arsenate into arsenite was hypothesized for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The stoichoimetric ratios of As to P were estimated to be about 2×10^3 at PN Section in summ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arsenic in the Yellow Sea and East China Sea were comparable with other areas in the world.
任景玲刘素美张经
关键词:SPECIES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