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旭东 作品数:76 被引量:269 H指数:9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胶质瘤中Fbxw7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F框/WD-40域蛋白7(F-Box and WD40 domain protein 7,Fbxw7)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 (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印迹法观察86例胶质瘤患者的胶质瘤组织和30例头颅外伤去骨瓣内减压患者(对照组)脑组织中Fbxw7、IDH1的表达与分布,其中低级别胶质瘤48例(WHOⅠ-Ⅱ)、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Ⅳ)38例,分析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中Fbxw7、IDH1的表达的差异,分析Fbxw7的表达与可能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头晕病史、癫痫情况、术前KPS评分、胶质瘤细胞成分、IDH1蛋白表达、肿瘤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织中Fbxw7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3.251, P<0.01),且Fbxw7在胶质瘤组织中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表达降低(χ2=8.017, P<0.01);胶质瘤组织中IDH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10.838, P<0.01), IDH1在胶质瘤组织中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χ2=4.282, P=0.036);Fbxw7的表达与胶质瘤直径,病理级别、癫痫发作、IDH1表达有关(χ2=10.994、8.017、14.918、30.454,P<0.05)。结论 Fbxw7蛋白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表达的差异,可能为了解胶质瘤分子学机制提供新思路。 杨卓 王新军 付旭东 曾凡涛 王修成 周少龙 张旭阳关键词:IDH1 胶质瘤 病理参数 Arc表达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13年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癫痫灶组织Arc表达,探讨Arc表达在T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12例手术减压或清创患者的颞叶组织作为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研究,选取50例难治性TLE患者术中切除的癫痫灶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Arc mRNA在癫痫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同部位比较,难治性TLE组颞叶中的BDNF蛋白和Trk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Arc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难治性TLE患者癫痫组织中BDNF-TrkB信号传导通路可诱导Arc表达增高,提示Arc表达可能参与TLE的形成过程。 张艳艳 江亚南 付旭东 周少龙 李雪元 王新军关键词:难治性颞叶癫痫 ARC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仿生型纳米红细胞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及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构建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修饰的包载阿霉素(DOX)的仿生型纳米红细胞(NE)靶向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物理挤压法制备包载DOX的纳米红细胞NE-DOX,RGD修饰后构建RGD-NE-DOX,检测其形态、粒径、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透析法测定体外释药特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体外摄取情况及靶向性,并进行体内组织分布及药效学研究。结果制备的RGD-NE-DOX呈球形,平均粒径(197.41±2.27)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0.21±0.02),电位(-16.87±1.51) mV,载药量(14.8±1.2)%,包封率(58.69±3.7)%;RGD-NE-DOX较单纯DOX突释降低,缓释特性明显;乳腺癌细胞MCF-7对RGD-NE-DOX的摄取多于NE-DOX和游离DOX,但正常乳腺细胞Hs578Bst几乎不摄取RGD-NE-DOX;体内组织分布结果表明RGD-NE-DOX肿瘤靶向性强,作用时间长;药效学结果表明RGD-NE-DOX抗肿瘤作用更强(P<0.05),组织切片显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结论仿生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RGD-NE-DOX循环时间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靶向性,抗肿瘤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魏恺言 付旭东 王新军 周少龙 马建 刘菲菲 孟恩平关键词:红细胞 靶向性 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7—2017-05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3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在显微镜下开颅清除血肿,术后早期在神经重症监护室监护,控制血压、神经营养及后期康复治疗。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复查头颅CT示脑内血肿清除理想。术后患者死亡3例(7.14%),其中2例死于脑疝所致脑干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Ⅰ级7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能安全有效清除血肿,对脑组织损伤小,止血较为彻底,病人恢复满意。 王向阳 郭电渠 韩冰 王新厂 刘文彬 付旭东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显微手术 NS和PUMA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核干因子(NS)和p53上调凋亡因子(PUMA)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标本62例,其中WHO分级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19例,Ⅳ级14例。另取同期10例因颅脑损伤行内减压术获取的的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中NS和PUMA蛋白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组织NS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胶质瘤组织PUMA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Ⅱ级胶质瘤比较,Ⅲ+Ⅳ级胶质瘤组织NS蛋白的表达较高(0.224±0.015vs0.302±0.024),PUMA蛋白的表达较低(0.182±0.020vs0.167±0.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和PUMA蛋白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在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程森 寿记新 付旭东 马建 周少龙关键词:核干因子 神经胶质瘤 臭氧自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臭氧自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病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共51例,其中28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臭氧治疗(研究组)。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昏迷程度,采用意识水平(LOC)评分评估3个月后两组有效率,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变化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臭氧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各自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自血疗法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GCS评分,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组织供氧,清除自由基,对促醒有益。 李明贺 付旭东 杨卓 张倩 荆洲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促醒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改良经颈静脉孔入路的显微解剖 2010年 目的:研究改良经颈静脉孔(JF)入路切除JF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的技术及其暴露范围。方法:用彩色乳胶灌注10例成人带颈头颅湿标本后,显微镜下逐层解剖,研究JF区的血管、神经和硬膜等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结果:以枕下三角和横突为标志可以定位椎动脉水平段;以横突和肩胛提肌为标志可以确定椎动脉C2-C1段及保护后组颅神经、颈内静脉及颈内动脉。头外侧直肌可以定位JF后壁;磨除颈突可以暴露JF后壁;以髁导静脉为标志磨除颈静脉结节可暴露JF内侧壁;磨除乳突、岩骨鼓部,以鼓乳切迹为标志轮廓化面神经可以暴露JF外侧壁。结论:改良经颈静脉孔入路能从内、外、后、下等方向充分暴露JF,同时椎动脉、面神经及听力功能也得到很好的保护,是切除颅内外沟通型JF区肿瘤的理想入路。 付旭东 宋来君 王新军 寿记新 吴建珩关键词:颈静脉孔 显微解剖 手术入路 伴有癫痫的人脑胶质瘤中HMGB1/TLR4的表达研究 :研究HMGB1/TLR4在伴有癫痫的胶质瘤患者瘤体及瘤周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胶质瘤相关性癫痫的发生机制. 方法:选取95例胶质瘤患者瘤体及瘤周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M... 周少龙 王新军 付旭东 王建业 寿记新关键词:癫痫 高迁移率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脑胶质瘤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 比较体外可调压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与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125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51例行LPS(LPS组),74例行VPS(VPS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LPS组总有效率为94.12%,VPS组总有效率为93.2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V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二次手术率为3.92%,VPS组二次手术率为1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与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均较好,但LP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均低于VPS,无明显手术禁忌证时推荐选择LPS. 魏恺言 付旭东 王新军 周少龙 马建 刘菲菲 孟恩平关键词:交通性脑积水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二次手术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研究组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颅内压、脑组织氧摄取率、病死率、GC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脑灌注压(CC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7 d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及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3%,4/43)低于对照组(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VADL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CP均有所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组织氧摄取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与传统开颅减压术相比,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术野暴露充分,骨窗范围大,患者颅内高压得到充分降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刘泉 王新军 付旭东 王建业 马建 孟恩平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