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7篇艺术
  • 6篇绘画
  • 5篇素描
  • 4篇语言
  • 2篇当代绘画
  • 2篇对峙
  • 2篇有我
  • 2篇札记
  • 2篇素描教学
  • 2篇文化
  • 2篇文化属性
  • 2篇沃霍尔
  • 2篇扩音
  • 2篇扩音器
  • 2篇绘画性
  • 2篇价值观
  • 2篇教学
  • 1篇大展
  • 1篇当代艺术
  • 1篇东西方艺术

机构

  • 17篇鲁迅美术学院
  • 2篇《美术大观》...

作者

  • 17篇于艾君
  • 2篇王嵘

传媒

  • 6篇美苑
  • 6篇艺术广角
  • 2篇美术大观
  • 1篇美术研究
  • 1篇诗刊
  • 1篇艺术当代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暗室”
2006年
同样作为镜像的诉示方式 ,摄影的出现一度使再现意义上的绘画陷入一种实用方法论层面上的“绝境”。现实物质性的一面在相纸上荡然无存,一切都被药水显影成某种幻觉,人们基于此对熟视无睹的现实展开二度想象。
于艾君
关键词:方法论物质性绘画
手工机器:一种对峙或锋锐
2014年
无论怎样,作为“美国价值观”扩音器的安迪·沃霍尔等人的生活和实践,高调、智慧而无保留地赞美了机器复制时代的物欲。人在物质和彼此提供的感官世界里“有我”畅游,以至于多年以后,我们依旧会惊诧并艳羡于彼时彼地的波普干将们——他们的生活,他们有将“机器”品质转化、提炼甚至直接“上升”成文化属性乃至“根性”的非凡创造力。
于艾君
关键词:对峙文化属性沃霍尔扩音器价值观
艺术札记七题
2005年
绘画的“轻”与“重” 我们知道,在劳特累克时代,照片开始流行起来。库尔贝和马奈就曾经参考照片进行绘画。摄影术的出现迫使画家们对以往写实绘画以细节再现为主要目的之一的技艺训练提出了美学上的质疑。细将的轻易获取确实为绘画提供了方便.但也重新提出或定义了绘画的难度。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所需要并追求的绘画性?照片所展示的细节与绘画所需要的细节有怎样的关系?照片的真实性与绘画的真实性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这些问题一时间还真难以尽述,但可以肯定,
于艾君
关键词:写实绘画札记艺术摄影术绘画性画家
艺术生态中的自律与选择——以东北为例探讨青年艺术被引量:1
2015年
几年前,应《画廊》和《艺术当代》的邀约,硬着头皮写了几篇关于东北当代艺术的分析介绍性文章。写此类文章非我志趣,对于一个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工作室的艺术家来说,对他者的好奇一般是用来校正、对比自己的劳动,而不可能如星探般的职业批评家那样,几乎将所有苗头尽收眼底。所以,当一个艺术家说起地域性的艺术状态来,多少会因视野偏狭而不那么客观,此处也是。
于艾君
关键词:艺术生态青年自律当代艺术艺术状态艺术家
札记选
2012年
1我希望作品是匿名的——如果它们可以被"艺术"附体的话。2我觉得,与许多时下惹眼的仅仅追求视觉刺激的画相比,我的作品似乎很落伍,我试图在当下寻求一种古典性,我试图不惹眼、不媚目,也就是说我不仅仅追求视觉效果或感官体验。我希望它们能产生一种弦外之音的"思想感"——是感觉,不是思想。
于艾君
关键词:札记视觉刺激感官体验视觉效果古典性
山水无意 油彩有心——说说刘子平的油画系列作品
2009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刘子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系任教。其时我正在准备高考,那个时候社会上还不曾有现今这么多画班,画册资料也极其有限。大家虽苦于没有得到立竿见影的画技,但也少了白天黑夜地画头像之烦躁,同学们在一起玩耍切磋,虽不怎么用功,日子过得还不错。
于艾君
关键词:油画山水画技
以素描的方式被引量:1
2004年
于艾君
关键词:素描媒材前卫艺术笔画真如言外之意
当代绘画的“绘画性”被引量:1
2013年
对“绘画性”的基本追问 本文之所以想把议题限定于绘画的绘画性,是因为广义的“绘画性”还可以被用来阐述除绘画之外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在关于1997年惠特尼双年展的一文《最后的前卫》中,美术学者段炼先生这样定义绘画性:“所谓绘画性,
于艾君
关键词:绘画性艺术表现形式双年展
追忆(外二首)
2002年
于艾君
关键词:角落无奈追忆
由“教学检查”引发的素描话题
2009年
小引 一年一度的教学检查使大家对素描问题再度重视起来。包括素描教学与学院传统的衔接方式,素描的基础性与语言性,以及素描在个人艺术生涯中的位置关系等问题都值得探讨。教学检查意在教学,而不是检查本身,当然它也会遗漏一些不怎么“优秀”但有一己面貌的作品,因为对于“优秀”的判别很多时候是见仁见智的。
于艾君
关键词:教学检查素描教学衔接方式艺术生涯语言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