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立宏

作品数:56 被引量:69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技术创新
  • 8篇产业链
  • 7篇企业
  • 7篇煤电
  • 5篇煤电产业
  • 5篇煤电产业链
  • 4篇电力
  • 4篇一体化
  • 4篇政府
  • 4篇制造业
  • 4篇能源
  • 4篇规制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政府规制
  • 3篇实证
  • 3篇双重差分
  • 3篇企业绿色技术
  • 3篇企业绿色技术...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外部性

机构

  • 42篇华东理工大学
  • 17篇复旦大学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3篇上海立信会计...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四川省直机关...

作者

  • 54篇于立宏
  • 11篇郁义鸿
  • 4篇李嘉晨
  • 3篇费文博
  • 3篇王艳
  • 1篇邓光汉
  • 1篇黄丽
  • 1篇周一帆
  • 1篇管锡展
  • 1篇黄炳艺
  • 1篇周波
  • 1篇张秀平
  • 1篇赵月华
  • 1篇杨启东
  • 1篇张治涛
  • 1篇贺媛

传媒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经济管理学刊...
  • 2篇资源科学
  • 2篇软科学
  • 2篇科研管理
  • 2篇经济评论
  • 2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改革
  • 2篇产业经济研究
  • 1篇新华文摘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财经研究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动态演化与研究进展
2016年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研究从“势力说”与“效率说”的争论到如今多维度的实证分析已历经60余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创新使原有范式的实证结果更加精确,并衍生加入了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等动态变量.此外,新近理论进展主要体现为两大方面的演化,一是方法论的演进,博弈论的介入增加了原范式的理论逻辑性,使市场行为更多体现为企业策略行为,而产业模块化的分析改变了原有范式的微观基础;二是在新经济背景下,政府规制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原有研究范式的宏观环境有所变化,结构有所拓展.通过梳理目前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的动态演化和最新进展,可以为未来的产业组织研究提供更加完整的理论视角和实证方针.
于立宏李嘉晨
关键词:结构-行为-绩效博弈
规制俘获与规制权力分离理论述评
2010年
一、引言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垄断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力量,未加规制的垄断定价将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规制则可以消除市场失灵,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然而,Stiglar和Friedland(1962)以电力部门为例对实际规制效应的研究却发现,政府对电力公用事业的规制没有任何显著的效果。
于立宏
关键词:规制俘获权力社会公共利益政府规制电力部门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能否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水权试点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贯彻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平衡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为此,文章以水权试点政策为例,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能否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1)水权试点能够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水权试点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水权转移两种途径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3)确权登记试点以及行业和用水户间水权交易试点有利于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而跨区域水权交易试点无法有效提高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金融发展水平和供水基础设施水平越高,水权试点的政策效果越明显;水权试点政策效果与水资源禀赋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水资源禀赋水平的提升,水权试点的政策效果由不明显逐渐增强。(4)与水污染治理相似,水权试点的政策效果在省边界处也会大打折扣,即存在“边界效应”。文章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水权交易市场、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于立宏程思佳
绿色产业政策与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被引量:47
2022年
绿色产业政策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的、以绿色政策工具为手段,以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目标的各种策略组合。绿色产业政策鼓励企业绿色创新,强调以创新驱动的方式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国内关于绿色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研究存在严重缺口。文章将201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视为一次外生冲击,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政策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与非试验区企业相比,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同时,绿色金融产生的信贷资源配置效应,有助于引导金融资源从重污染行业流向绿色清洁行业,这不仅缓解了试验区非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也加重了污染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倒逼污染企业绿色转型。在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动态视角后,结果显示,试验区设立更易诱发制造业行业中成熟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地,从地区市场环境和企业所有制等角度对绿色金融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创新激励效果在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更高的分位区间以及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上述政策效果的评价结果,目前中国政府制定的以绿色金融为主要手段的区域型绿色产业政策能够在内化环境外部性成本的条件下,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但是,在未来还需精准化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丰富和完善试验区内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该研究为绿色金融在环境污染治理标准和治理体系中争取“一席之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同时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于绿色产业政策视角的可行思路。
金环于立宏徐远彬
关键词:绿色金融融资约束
双重外部性约束下中国资源型企业绩效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中国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代际外部性与环境外部性的双重制约,却长期存在过度进入导致的过度开采,加剧了资源型企业的产能过剩与配置扭曲,但与此相关的"结构-行为-绩效"关系研究尚未将外部性纳入考量。本文引入双重外部性,构建了"SCP-2E"模型,并基于80家资源开采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使用者成本法和条件估值法分别估算了代际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然后将它们作为企业行为的因变量和影响绩效的自变量分别纳入资源型企业的SCP-2E模型中,同时考虑双重外部性下市场结构、所有权性质等因素对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资源型产业有着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2011年以来资源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只是单纯扩大了企业规模,而没有切实提高企业效率;进一步结合企业规模和所有权性质的相关性来看,大型企业多以国有企业为主,由此说明企业规模扩大、绩效却显著降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是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造成的;另外,目前企业绩效的提高,主要还是依赖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但在用电量增速较快的地区,也伴随着较大的环境外部性损失,暂时没有受到资源枯竭的约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资源开采权的审查,提高资源型企业的进入门槛和技术标准,适当鼓励企业在不增加生产投资和规模的前提下,通过技术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提升绩效,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重点应放在解决大型国企的低效率问题上。政府应该权衡经济增长与代际和环境负外部性,在保证能源、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和扩大可耗竭资源的进口,逐步建立国家和企业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
于立宏李嘉晨
关键词:代际外部性环境外部性所有权性质面板数据
多委托人激励理论:一个综述被引量:23
2005年
当双边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从一个增加到数个时,委托人之间便产生了合作与竞争的问题,此环境下的激励机制设计与传统委托-代理关系相比就要复杂得多。自Bernheim和Whinston(1985,1986)提出多委托人(亦称共同代理)框架以来,Martimort(1996~2004)的一系列论文进一步发展了多委托人激励理论。本文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路径:一是共同代理博弈均衡的特征;二是多委托人环境下的激励机制设计原理;三是委托人的竞争与合作对激励提供的影响;四是代理人面临多任务情况时的激励问题。最后论文总结了多委托人激励理论的多方面应用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于立宏管锡展
关键词:共同代理激励机制设计
中国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推进。随着CDM项目的日渐势微,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为最主要的政策工具。然而,在碳交易机制设计中,初始配额如何分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采取免费分配初始配额方式的欧盟遇到了配额供给过剩、价格大幅下跌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政府和企业在协商谈判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政府在制定减排目标和分配初始配额时难以对企业施加硬约束。本文运用逆向选择理论分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可以基于减排的技术特性而设计菜单式减排合约,以实现企业类型的甄别,强化企业面临的减排约束,提高规制效果。
于立宏周一帆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信息不对称信息甄别
基于纵向差异化的价值创新战略被引量:3
2007年
本文从客户价值与成本两个维度对价值创新战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纵向差异化的价值创新战略,即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来提升客户支付意愿。这往往需要增加成本。然而,客户价值的增加要超过企业的增量成本,进而能够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简称为高端战略)。在我国已经具有过剩经济特征,并正向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端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对高端战略与蓝海战略(同时实现产品横向差异化和降低成本)的成本收益的权衡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对高端战略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讨论。
于立宏郁义鸿
关键词:客户价值纵向差异化
数字经济、城市创新与区域收敛被引量:62
2021年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要素,能否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创新?文章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基本界定后,借助微观大数据构造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2015-2018年中国28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及创新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创业活力增强效应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两条重要路径。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消除样本选择偏差、选择分位数回归,以及创新性地采用各地级市市长过去修习的专业作为历史工具变量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成立。进一步空间杜宾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特征,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创新水平提升,而且对相邻地区的创新产出也产生了实质性影响,有利于缩小区域创新差距,实现区域创新收敛。此外,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发明专利的影响更显著,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的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质量创新而非策略创新。文章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也为理性看待数字经济、防止出现数字鸿沟,实现区域创新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金环于立宏
关键词:数字经济工具变量法
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污染减排的影响
2024年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规制影响企业创新选择的理论模型,揭示严格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够同时产生创新补偿效应、遵循成本效应的理论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创新企业数据库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以“十二五”期间政府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为准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上述理论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这一节能低碳政策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波特效应”,在降低企业污染排放的同时倒逼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是节能低碳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显示,与高融资约束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节能低碳政策在低融资约束企业和资源型城市中更容易产生“波特效应”。拓展分析发现,伴随节能低碳政策强度由低到高,企业技术创新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倒S型特征,即存在一个“最优政策强度”区间。本文为完善节能低碳政策体系提供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理论依据与微观证据。
于立宏金环孙慧燕
关键词:技术创新污染排放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