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海燕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隐喻
  • 2篇架构
  • 1篇信息处理
  • 1篇意识形态
  • 1篇隐喻功能
  • 1篇隐喻机制
  • 1篇英语
  • 1篇英语听力
  • 1篇英语听力策略
  • 1篇语法
  • 1篇语法隐喻
  • 1篇语篇
  • 1篇语言
  • 1篇育人
  • 1篇政教
  • 1篇知识
  • 1篇实践育人
  • 1篇思政
  • 1篇思政教育
  • 1篇司法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丁海燕
  • 1篇汪少华

传媒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外国语言文学
  • 1篇河南教育(高...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策略的构建被引量:9
2007年
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已被广泛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研究。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的既有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方式。听力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听者的现存知识与新输入信息相互作用,形成意义的过程。作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听力理解的信息处理过程,认为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处理模式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的交互作用,详细阐述了图式知识在听力过程中的理解、选择和预期作用,以期说明图式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讨论了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有效地激活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图式可以加速理解的过程,并提出了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图式知识的积累。
丁海燕
关键词:图式理论背景知识听力理解信息处理图式激活
法律语言中的隐喻机制被引量:9
2009年
法律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晦涩难懂的,法律语言中的抽象概念往往都可以通过隐喻来再现。以美国《公司法》中的"公司"概念为例,多方位分析探讨了法律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机制,并进一步阐释了隐喻在法律语言中的构建新概念、解释和推理功能。在法律领域,隐喻不但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概念,而且还塑造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丁海燕
关键词:法律语言隐喻
“公司”的概念化:中、美《公司法》中隐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综合运用批评隐喻分析和语法隐喻分析两种隐喻分析模式,从隐喻角度探讨中、美公司法中"公司"一词的概念化过程及其意义建构。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概念隐喻在《中国公司法》中较多呈现为"承担者"和"办理者"的拟人化角色,而《美国标准商事公司法》中则几乎没有出现这两个隐喻。此外,《中国公司法》中的"公司"出现在主动句中的主语位置,扮演施事者语义角色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美国标准商事公司法》中的"公司"一词。两部公司法所呈现的不同隐喻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架构者不同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司"一词所规定的社会权力结构特征上的差异。
丁海燕汪少华
关键词:概念隐喻语法隐喻意识形态架构
架构法律语篇的隐喻功能
2009年
隐喻是人们认知主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表达方式,也是法律思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Lakoff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点,从认知的角度揭示出隐喻在法律思维中具有三种功能:构建新概念功能、从抽象到具体的阐释功能和架构法律推理功能。
丁海燕
关键词:法律语篇隐喻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实践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路径研究
2023年
实践育人是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在新文科背景下,探索外语实践教学中思政育人的方法路径,需要结合专业优势和学校特色,集中专业教师、辅导员、校外导师等精干力量,以专业实践课程、双创教育、专业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实习实践为基础,以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构建为切入点,实现实践教育和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丁海燕
关键词:思政教育实践育人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对成人英语习得的影响被引量:14
2003年
外语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外 ,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文章联系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 ,阐明情感因素的内涵及对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 ,并探讨成人英语习得中降低情感过滤 。
丁海燕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说情感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