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杰
-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应用柞蚕蛹繁殖链孢变形虫防治棉铃虫研究
- <正> 近年来,我们在柞蚕微粒子病研究中,发现了寄生柞蚕的一种新原虫,命名为链孢变形孢虫(Vairimorpha chainsporum Wen et Ding SP.nov).它不仅是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新种,而且发现该...
- 张禹丁杰李宏
- 文献传递
- 柞蚕微粒子虫对柞蚕幼虫组织细胞的侵染及增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1998年
- 柞蚕微粒子虫对柞蚕幼虫组织细胞的侵染及增殖规律研究丁杰宿桂梅张禹于广安(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凤城118100)我们从1990年开始对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已经确定柞蚕微粒子虫(Nosemapernyi新种)是引起柞蚕微粒子病的病...
- 丁杰宿桂梅张禹于广安
- 关键词:柞蚕微粒子虫柞蚕幼虫组织细胞浸染
- 柞蚕微粒子病传染规律的研究
- 柞蚕饲养于野外,受环境、气候及蚕体生理等各方面条件影响极大,其发病、传染规律复杂。经10年研究,基本弄清了该病的传染源有:蚕场内病蚕及其尸体;制种室内的病蛾及其尸体、蚕场内的患病昆虫。弄清了该病的传染经路有:经食下传染(...
- 张禹宿桂梅陈凤林李宏丁杰
- 关键词:柞蚕微粒子病传染规律
- 文献传递
- 柞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被引量:4
- 2003年
- 宿桂梅丁杰
- 关键词:柞蚕微粒子病饥饿发病率抗病性
- 应用柞蚕蛹繁殖链孢变形孢虫防治棉铃虫研究
- 我们在柞蚕微粒子病研究中,发现了寄生柞蚕的一种新原虫--链孢变形孢虫;同时发现该原虫对棉铃虫有较强致病力.应用柞蚕蛹繁殖链孢变形孢虫,每粒蛹可繁7.9×109粒孢子,是大量繁殖链孢变形孢虫的理想寄主.用链孢变形孢虫防治棉...
- 张禹丁杰
- 关键词:柞蚕蛹生物防治棉铃虫
- 文献传递
- 中国柞蚕微粒子病病原研究续报被引量:13
- 1994年
- 对辽宁柞蚕的第3、4种微孢子虫的光镜和电镜观察以及寄生习性的研究结果确定:其一为链孢变形孢虫新种,另一为讷卡变形孢虫,后者在柞蚕上尚属首次发现。
- 丁杰宿桂梅问锦曾
- 关键词:微粒子病
- 野外昆虫与柞蚕微粒子病的关系被引量:7
- 1996年
- 野外昆虫与柞蚕微粒子病的关系张禹丁杰于广安宿桂梅(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微粒子病是由柞蚕微粒子虫(Nosemapernyi)寄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传染途径有母体传染和食下传染。长期以来,人们多重视母体传染而忽视食下传染,特别是柞蚕饲养...
- 张禹丁杰于广安宿桂梅
- 关键词:柞蚕微粒子病昆虫
- 应用柞蚕蛹繁殖链孢变形孢虫防治棉铃虫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在柞蚕微粒子病研究中 ,发现了寄生柞蚕的一种新原虫———链孢变形孢虫 ;同时发现该原虫对棉铃虫有较强致病力。应用柞蚕蛹繁殖链孢变形孢虫 ,每粒蛹可繁 7.9× 10 9粒孢子 ,是大量繁殖链孢变形孢虫的理想寄主。用链孢变形孢虫防治棉铃虫 ,可使棉铃虫每龄的发育历期比对照相应延长 2~ 15d ,死亡率达 70 %左右 ,生存率可降低 80 %左右 ,平均产卵量可降低 70 % ,同时该孢虫可通过母体经卵传染到后代 。
- 张禹丁杰李宏
- 关键词:柞蚕蛹繁殖棉铃虫生物防治
- 柞蚕微孢子虫对柞蚕组织细胞的侵染及组织病变观察被引量:6
- 2003年
- 采用不同接种剂量和饲养温度处理柞蚕幼虫 ,其组织 Giemsa染色。观察结果表明 :接种量2 .4× 1 0 5,2 5℃侵染顺序为中肠——丝腺——肌肉——血液——脂肪——神经——马氏管 ;接种量 3.6×1 0 4,1 8~ 2 2℃侵染顺序为中肠——血液——丝腺——脂肪——肌肉 ;温度因子对孢子侵染和发育的影响要大些 ,发病程度与侵染龄期有关 ,且个体间存在差异。
- 宿桂梅丁杰
- 关键词:柞蚕微孢子虫组织细胞侵染组织病变
- 柞蚕消化液血疑活性物质与血淋巴凝集素性质的比较试验
- 1991年
- 关于昆虫凝集素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他们先后在家蚕(Suzuki 1983年)、柞蚕(屈贤铭1985年)、蓖麻蚕(莫汉庆等1983年)、(虫宗)尾别麻蝇(Komano 1980年)以及美国(虫非)蠊(Anderson 等1972年)等昆虫的血淋巴中发现了凝集素,并探明其对外源物质具有识别作用。
- 丁杰宿桂梅
- 关键词:柞蚕消化液凝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