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宫颈
  • 3篇基因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孕酮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状瘤
  • 2篇人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瘤
  • 2篇乳头状瘤病
  • 2篇乳头状瘤病毒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内
  • 2篇上皮内瘤
  • 2篇上皮内瘤样病...
  • 2篇皮内
  • 2篇肿瘤
  • 2篇瘤病毒

机构

  • 1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作者

  • 11篇黄雅琴
  • 6篇陶萍萍
  • 6篇单江静
  • 5篇高阳
  • 4篇王运根
  • 4篇阮雅文
  • 3篇郑伟平
  • 2篇于爱军
  • 1篇张慧雅
  • 1篇孟晓华
  • 1篇陈君霞
  • 1篇吴建红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蛋白在宫颈疾病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宫颈活检及手术标本139例,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3例,CINⅡ、Ⅲ级48例,宫颈鳞癌(SCC)48例;对照组慢性宫颈炎5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级别及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hMLH1阳性率在CIN各组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及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SH2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CC组与CIN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LH1阳性率随FIGO分期增加而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MSH2阳性率随FIGO分期增加而上升,且与淋巴转移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两者与肿瘤大小均无关。[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但两者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陶萍萍王运根郑伟平单江静黄雅琴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表达异常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王运根于爱军吴建红陶萍萍高阳单江静黄雅琴
一、简要技术说明:该项目为绍兴市科技计划一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2007A33007。属于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研究共收集新鲜组织标本146例,包括子宫颈鳞癌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48例,慢性宫颈炎50例。用...
关键词:
关键词:蛋白表达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多重感染的型别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型别、年龄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可能联系,以达到有效治疗和预防。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对2264例女性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分析多重感染型别、年龄与高危型HPV感染率及之间的关系。结果多重感染高危型HPV检出率为85.86%,单一感染高危型HPV检出率为45.41%,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高危型HPV检出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合并感染型别数的增加,高危型HPV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6,v=5,P<0.01);31~40岁年龄段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为77.35%,较其他各个年龄段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高危型HPV检出率显著增加(P<0.01),临床上应重视对>31岁HPV多重感染女性的治疗及随访。
黄雅琴陶萍萍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导流杂交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213例疗效观察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方案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21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依据所选择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性治疗组和保守性手术组,检查治疗前血清β-HCG及孕酮值,在治疗后的第2,6,12天分别测定血清β-HCG值。结果2组治疗前血清孕酮值无显著性差异,保守性手术组PEP发生率(3.2%)低于药物性治疗组(11.8%)(P<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高手术技巧可降低PEP的发生率。
黄雅琴高阳单江静
关键词:异位妊娠持续性血清孕酮血清Β-HCG保守治疗
综合治疗盆腔脓肿13例被引量:11
2004年
盆腔炎性疾病是妇女常见疾病,急性者发病急危,可因败血症危及生命,慢性者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盆腔脓肿可发生于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初次发病之后,也常在慢性附件炎屡次发作的基础上形成[1].本文就13例盆腔脓肿的综合治疗报告如下.
黄雅琴阮雅文陶萍萍
关键词:盆腔脓肿病原体中药保留灌肠
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和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nm23-H1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手术及活检宫颈新鲜组织标本146例,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 级48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48例,慢性宫颈炎50 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m23-H1蛋白,同时用PCR-SSCP法检测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结果 (1) nm23-H1蛋白表达率随着宫颈肿瘤的进展逐渐减弱.(2) nm23-H1 基因D17S396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sity,LOH)发生率在宫颈癌晚期较多见,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在癌前病变及早期癌中较多见.(3) LOH的增加与nm23-H1蛋白的低表达有关,MSI对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不大.结论 nm23-H1基因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进展及浸润转移,nm23-H1基因的MSI和 LOH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肿瘤进展.
王运根陶萍萍于爱军单江静郑伟平高阳黄雅琴
关键词:NM23-H1基因宫颈肿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mRNA检测筛查宫颈病变的价值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2 354例门诊妇女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cytologic test,TCT)检查联合HPV E6/E7 mRNA检测,两项检查中任一项或两项阳性的452例妇女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HPV E6/E7 mRNA表达量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χ2=80.366,P=0.000<0.01)。通过ROC曲线分析,以1 484.3 copy/ml为阳性分界点,诊断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72.7%。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具有潜在价值,HPV E6/E7 mRNA表达量超过1 484.3 copy/ml的妇女可初步锁定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
黄雅琴孟晓华高阳陈君霞张慧雅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首次孕酮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孕早期首次孕酮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年龄18~45岁早孕妇女,其中先兆流产88例、难免流产93例,另随机选取同时期正常早孕妇女88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受检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确定不良妊娠结局的孕酮水平临界值。结果难免流产组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较对照组和先兆流产组均减低( P<0.01);对照组与先兆流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孕酮取值44.8 nmol/L 时,预测难免流产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86.1%,约登指数为0.766。结论难免流产者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较正常孕妇和先兆流产者均减低,首次孕酮水平低于44.8 nmol/L预示不良妊娠结局。
黄雅琴郑伟平阮雅文
关键词:孕酮雌二醇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信号,约8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在绝经后。近年来,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宫腔镜是早期诊断绝经后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但术中膨宫压力和膨宫介质可能造成子宫内膜组织尤其是肿瘤细胞经输卵管播散至盆腹腔而增加临床分期。本次研究分析154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探讨宫腔镜术前筛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黄雅琴单江静阮雅文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恶性病变绝经后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组织宫腔内病变危险信号
腹腔镜手术中自血回输治疗妇科血腹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自血回输治疗妇科血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12例妇科血腹症患者均行急诊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内积血大于400mL及以上的患者术中予自血回输。根据术前的临床表现分为休克组124例、对照组288例。结果经休克组、对照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术后24-48h血白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计数各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住院时间休克组较对照组长。结论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血腹症安全、高效、微创,尤其对轻、中度休克患者,术中配合自血回输,抢救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黄雅琴王运根高阳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自血回输休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