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 作品数:15 被引量:9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评价VR技术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评价虚拟现实(VR)技术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主动退出训练2例,最终纳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R技术训练,共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中上肢功能部分限定值、Fugl-Meyer量表的上肢功能(FMA-UE)评分、组块测试(BBT)、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Brunnstrom分期及屈肌组、伸肌组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估)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肌张力、手和手臂的使用、精巧手的使用限定值均低于干预前,FMA-UE评分、BBT和MBI均高于干预前,Brunnstrom分期均优于干预前,屈肌组、伸肌组肌张力均优于干预,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R技术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能加强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康复效果,促进ICF脑卒中核心分类组合限定值的下降,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江婵娟 黄秀平 殷其勇 陈和木 鲍文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高晓平 冯小军 陈冲 鲍文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脊髓损伤患者6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疗法。两组疗程12 w。比较两组干预12 w疗效,干预前与干预12 w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 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ASIA)运动和感觉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 BI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2 w腓肠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肱四头肌相关肌肉表面肌电信号(sEMG)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脊髓损伤患者脊柱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裴少保 裴少保 尹宗生 张之栋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 功能康复训练 脊柱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推拿手法配合相关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0 2010年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呈现出发病率增加,患病人群低龄化趋势。目前,大多数此病患者首选非手术疗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尤以推拿手法较多被采用。其中推拿手法配合其它相关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更多见,主要包括单纯推拿手法治疗,配合药物疗法、牵引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针灸疗法、心理疗法等单独或综合应用的治疗。因此,本文对推拿手法配合其它相关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进行归纳,旨为探寻如何建立规范统一且行之有效的推拿手法提供参考。 鲍文 高晓平 吴毅文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推拿 手法 非手术疗法 推拿手法、药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附523例报告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008年间共收治的5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颈椎牵引、药物疗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采用推拿手法,药物治疗,其优良率为77.8%,好转... 吴毅文 高晓平 杨金发 鲍文关键词:推拿手法 治疗组 颈椎病 CSM 临床疗效观察 文献传递 推拿手法、药物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Cervical spinal stenosis;CS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008年间共收治的155 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药物疗法治疗,使用统计学... 刘彤 吴毅文 鲍文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 推拿手法 药物治疗 文献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植物神经紊乱导致特殊表现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6 2013年 作者在运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具有植物神经紊乱表现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笔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发现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性,而且更重要地认识到临床表现复杂的脊髓型颈椎病,其采用的非手术疗法也各不相同,要因人因病情而异。近二十多年来,笔者用非手术疗法包括推拿手法和药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合计有一千余例,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为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吴毅文 高晓平 鲍文 窦云龙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植物神经紊乱 推拿 注意功能训练对偏侧忽略康复的作用 陈建军 穆燕芳 沈玲玲 鲍文温阳祛湿通络针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温阳祛湿通络针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对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阳祛湿通络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评分]、疼痛程度[六点行为评分法(BRS-6)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w后,治疗总有效率、Barthel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BRS-6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温阳祛湿通络针法配合中药熏蒸用于治疗LDH临床疗效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程度,且临床应用价值高。 程密密 鲍文 俞武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药熏蒸 疼痛缓解 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3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008年间共收治的5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手法、颈椎牵引、药物疗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1.采用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其优良率为77.8%,好转率为99.5%。2.推拿牵引药物治疗组与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牵引药物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四组之间作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P<0.0083),推拿牵引药物治疗组均优于其它三组,其次是推拿手法,药物疗法治疗组。3.本组病例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报告证明,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吴毅文 高晓平 杨金发 鲍文关键词:推拿手法 药物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