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照成

作品数:23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殖民
  • 7篇奈保尔
  • 5篇后殖民
  • 4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政治
  • 2篇直觉
  • 2篇殖民统治
  • 2篇世界文学
  • 2篇统治
  • 2篇普世文明
  • 2篇乌托邦
  • 2篇论语
  • 2篇父子
  • 2篇父子关系
  • 2篇《论语》
  • 2篇《米格尔街》
  • 2篇V.S.奈保...
  • 1篇宣言
  • 1篇学生管理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
  • 6篇无锡商业职业...
  • 6篇中国计量大学
  • 4篇中国计量学院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西安欧亚学院

作者

  • 22篇高照成
  • 1篇黄芝
  • 1篇方汉文
  • 1篇冯海燕

传媒

  • 5篇无锡商业职业...
  • 3篇江南大学学报...
  • 2篇外语与外语教...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外国语学...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主体性与非历史化: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视角被引量:2
2017年
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强调民族主体性,同时认为只有以历史主体性话语对文本进行阐释,才能揭示文本的意义。夏志清运用"新批评"与自由主义观念,在其所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肆意评判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因而使得阐释主体与被阐释的中国文本之间没有形成历史主义主客体关系。特里·伊格尔顿称这种批评为"个体自由主义"的现代复归。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主张以历史主义的民族主体性来揭示文本意义,才是真正具有现代价值的阐释方法。
高照成
关键词:非历史化《中国现代小说史》詹姆逊
高职院校的发展重在内涵
2004年
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管理水平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两大基本主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并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和体制。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强化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在学校发展中的指引性作用。
高照成
关键词:教学质量学生管理
V.S.奈保尔政治立场略论被引量:3
2012年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政治立场颇为复杂。依据西方语境中对于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区分,奈保尔既不属于"左派",也不能被划为"右派;"独立的观察视角和作家的使命感使他说出了那些看似"政治上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话语。与此同时,随着阅历的累积和思想的发展,奈保尔以前的一些激进观点也处于不断的修正之中。
高照成
关键词:V.S.奈保尔左派右派普世文明
奈保尔笔下的后殖民世界
一直以来,V.S.奈保尔在西方世界都是一个颇富争议性的作家。而他于2001年的9·11事件后一个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让人联想到他一贯的对于(存在于亚洲的某些穆斯林国家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广大前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
高照成
关键词:英国文学V.S.奈保尔
文献传递
从《河湾》看奈保尔的历史与文化观——兼谈奈保尔的文学思想被引量:7
2004年
作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奈保尔善于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所侵蚀的观察结合于作品之中。他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完全是靠创作实绩而非其他因素。《河湾》,作为其主要代表作品之一,通过主人公对于自身经历的叙述,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非洲大陆在殖民体系瓦解以后进入后殖民时期的历史发展图景,其中饱含着作者本人对于后殖民时代的非洲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历史、文化、民族及政治状况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
高照成
关键词:奈保尔后殖民直觉
V·S·奈保尔的小说美学观念与实践
2015年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发表了一系列小说美学观念,奈保尔认为文学应积极地介入当代社会现实和人生境况;他信赖写作过程中的直觉和激情,强调形式和内容的独创但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虚构;他同时认为一定的审美距离感是进行写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些基本观念构成了奈保尔创作实践的基本原则,也对深入理解这位作家的创作有重要意义。
高照成
关键词:奈保尔直觉
读奈保尔:从《米格尔街》开始被引量:2
2005年
《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早期的一部试笔之作,虽语言和技法都稍显稚嫩,但仍称得上一部不错的短篇小说集。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中充满着机智和幽默,人物形象的刻画虽然稍显夸张,但依然可以传达出特立尼达殖民地下层百姓生活的悲欢。文章主要分析了其中一些人物的形象和这些形象产生的原因。
高照成黄芝
关键词:《米格尔街》奈保尔殖民统治
比较诗学视野中的中国唯美主义思潮被引量:1
2004年
文章在比较诗学的理论视野内,探讨了现代中国语境中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与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接受关系。文章认为,中国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是西方文艺思潮、现代中国历史语境和古典诗学传统诸因素互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它才获得了区别于西方文学理论和中国古典诗学中同类观念的话语特征。
高照成
关键词:唯美主义古典诗学为艺术而艺术
原典性实证研究——兼评刘介民《类同研究的再发现: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
2003年
文章以刘介民《类同研究的再发现 :徐志摩在中西文化之间》为例 ,探讨比较文学跨文化、跨学科的原典性实证研究 ,涉及到比较文学的观念、思维方式、原典材料。
高照成
关键词:实证个案
“世界文学”:一个乌托邦式文学愿景被引量:6
2016年
"世界文学"是一个与"世界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概念,就其基本含义来说,是指世界上多个民族和国家文学的汇集和交流。无论是歌德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谈及"世界文学"时强调的都是多个民族和国家之间文学的接触与交流,并进而形成为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但近年来,以美国学者达姆罗什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们却偏离了上述先驱者们的初衷,过多地聚焦于本应主要作为不同语言之间文学交流实践的"世界文学"的概念探讨。该种倾向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走入了一个明显的误区。
高照成
关键词:世界文学民族文学《共产党宣言》跨文化交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