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银
- 作品数:89 被引量:339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疗效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均采取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中心注视弱视与旁中心注视弱视患儿,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心注视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旁中心注视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弱视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4.1%,均高于重度弱视患儿的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9、4.857, P<0.05)。轻度、中度弱视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8, 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效果较为理想,尤其是弱视程度比较轻的患儿,更具有操作简单、无痛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刘欣高宗银黄雄飞
- 关键词:综合疗法临床疗效
- 角膜层间微创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角膜层间微创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 ,对 2 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施 8~ 9mm深达 1 / 3~ 2 / 3角膜的层间分离并进行层间微创术。结果 :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 ,无不良反应 ,眼部症状如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 ,甚至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随访 6~ 2 4个月 ,临床疗效稳定。结论 :角膜层间微创术在患者尚不具备穿透性角膜移植条件下 ,既能起到重建眼表结构 ,又能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同时它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不需特殊材料。
- 高宗银金敏胡燕飞杨为中王小园胡玉娟陈文俐苏嘉励
- 关键词:大泡性角膜病变显微镜穿透性角膜移植药物治疗
- 探讨局部应用治疗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治疗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结构的影响。方法58例青光眼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单项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黏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7.36±1.42)s、结膜杯状细胞密度(32.08±2.64)个/mm^2以及黏蛋白水平(14.32±2.10)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74±1.65)s、(62.31±5.37)个/mm^2、(32.57±4.38)ng/ml,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1.79±0.78)分高于对照组的(0.52±0.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青光眼的过程中,局部应用治疗青光眼药物,会对患者泪膜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减少泪液分泌,损伤眼表结构,并且联合用药具有更大的损伤性。
- 刘欣高宗银黄雄飞
- 关键词:眼表结构青光眼药物
- 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注射0.5%利多卡因麻醉在青光眼术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观察
- 2009年
- 目的研究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注射0.5%利多卡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中采取表面麻醉,行前房穿刺后前房内注射浓度为0.5%利多卡因。对照组术中采取表面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的方式。2组均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中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眼压、角膜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可配合完成手术,2组各有3例患者悬吊上直肌时诉疼痛,对照组中有8例行虹膜周切时诉疼痛。对照组有2例术中出现术眼瞳孔散大,2例眶压增高导致手术操作难度加大。术后对照组有1例出现下睑淤血,1例术后出现轻度上睑下垂,持续2周后消退。2组术后1、3、6d和3、6个月时角膜内皮无异常改变,术后3及6个月眼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使用表面麻醉联合前房内注射0.5%利多卡因的麻醉方式,麻醉效果好,患者疼痛耐受佳,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少,且术后眼压控制效果良好,对角膜内皮细胞无影响,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眼前段手术麻醉方式。
- 张柳金敏杨为中高宗银
- 关键词:利多卡因小梁切除术前房内注射
-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 (5眼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治疗经过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5眼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腔注药后 ,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菌素治疗 ,眼内炎症得到控制 ,5眼最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细菌培养为表皮萄葡球菌 3眼 ,金黄色萄葡球菌 1眼 ,施氏假单胞菌 1眼 ,这些细菌均对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他定 (复达欣 )敏感。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杨为中邓奋刚金敏匡丽晖高宗银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眼内炎
-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56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51例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为4.8%,全部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5例囊袋内固定植入,42例睫状沟固定植入和4例DGR人工晶体双襻缝线固定法植入。术后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46例(90.2%); 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05,低于0.3者4例(7.8%);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例(2.0%)。结论 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保证。
- 高宗银金敏胡燕飞杨为中王小园胡玉娟陈文俐苏嘉励
-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术人工晶体后囊膜破裂
- 绝经后女性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干眼症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与干眼患病的关系。方法分析性横断面研究。将就诊于两家医院的绝经后妇女按是否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或治疗时长分成三组:超过12个月的中长期HRT组25人,3至12个月的短期HRT组20人,未治疗的对照组40人。根据患者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实验(SIT)指标来确诊干眼患者,并测量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和血雌激素值。各组干眼患者人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和血雌激素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结果各组干眼患病率为:中长期HRT组72.0%(18/25)、短期HRT组45.0%(9/20)和对照组35.0%(14/40),中长期HRT组的干眼患病率高于对照组(χ^2=8.427,P:O.004)。眼压、中央角膜厚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30,P:0.125)和(F=1.903,p=0.156).。血雌激素值中长期HRT组、短期HRT组均高于对照组(F=26.310,23.251;均P〈O.01)。结论中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与干眼高发相关,临床医生需正确评估其风险,合理用药。
- 钟帆杨为中高宗银陆晓和胡燕飞杨宇
- 关键词:激素替代治疗干眼绝经眼压中央角膜厚度
- 火把花根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89例虹膜睫状体炎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火把花根片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1/2007-12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虹膜睫状体炎患者89例,分为治疗组(火把花根片+糖皮质激素)45例,对照组(糖皮质激素+安慰剂)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为火把花根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4d时统计其治愈率分别为88%,6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mo,治疗组复发3例3眼,复发率8%;对照组复发5例5眼,复发率17%,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可用于虹膜睫状体炎的治疗,治愈率及复发率较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好。
- 高宗银金敏朱云喜
- 关键词:火把花根片糖皮质激素虹膜睫状体炎
- B超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02年
- 目的 :探讨B超检查方法对视网膜脱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 10 4例经手术证实的视网膜脱离B超检查图像分析 ,总结出视网膜脱离的B超特征。结果 :视网脱离的B超图像特征为“—”字形、弧形、V型、Y型、T型、人字型。对屈光间质不清 ,眼底窥不清的视网膜脱离诊断符合率为 94 %。结论 :B超检查对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有效、准确的诊断方法 ,对屈光质不清者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金敏高宗银曾绮玲
- 关键词:B超视网膜脱离屈光系统
- 昆明山海棠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 高宗银陈金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