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免疫学技术检测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8年
-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本文介绍了酶联免疫技术、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层析技术、胶体金标记技术、免疫传感器、免疫芯片等免疫学检测技术,以及这些免疫学技术检测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 姬华刘秀梅王洪新韩海红
- 关键词:真菌毒素免疫学技术
- 2013年中国三省贝类及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药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四川、福建和广西贝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86株副溶血性弧菌对8种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结果 186株副溶血性弧菌总耐药率为69.35%,主要耐受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氨苄西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的几何均数大于耐药解释标准。4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中介。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氯霉素、环丙沙星等4种抗生素100%敏感。按照分离省份、采样环节和样品种类分类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氨苄西林耐药谱3个采样环节中养殖场的耐药率最高为73.68%,3个省份中四川菌株的耐药率最高为70.94%,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58份样品中,有44份样品分离出2株及以上菌株,样品分离菌株的耐药谱多态率为77.27%(34/44)。结论贝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养殖环境可能是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主要来源,需加强贝类养殖过程的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
- 韩海红李凤琴徐进陈艳余东敏闫韶飞吴青李薇薇郭云昌李宁
- 关键词:贝类副溶血性弧菌药物敏感性微量肉汤稀释法最小抑菌浓度
- 北京市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6
- 2015年
- 目的对北京市夏季市售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进行比较研究,为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提供思路,为北京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与临床感染病例的关联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采集的水产品样品和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采用血清玻片凝集法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方法检测菌株的tlh、tdh、trh基因。结果 2014年7~9月共采集水产品样品16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0份,总污染率为48.78%;其中淡水产品污染率为38.78%(19/49),平均菌量浓度为66.63 MPN/g;海水产品污染率为53.04%(61/115),平均菌量浓度为38.14 MPN/g。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9个血清群,其中O2群28株,占35.00%,O1群11株,占13.75%,O5群10株,占12.50%。80株菌tlh基因均为阳性,只有1株菌携带tdh毒力基因,所有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哨点医院腹泻病人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21株,血清型O3∶K6占61.90%(13/21),O4:K8占28.57%(6/21);毒力基因型tdh(+)/trh(-)占95.24%(20/21),tdh(-)/trh(-)占4.76%(1/21)。结论来源于食品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不具备致病性,而导致消费者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表明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不能作为评估副溶血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散发的依据。
- 吴青韩海红余东敏胡豫杰王伟李志刚杜春明徐进
- 关键词:腹泻病例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TDHTRH
- 北京市餐饮业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水平调查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评估北京市餐饮业食用冰块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方法在北京市场抽检了63份餐饮业食用冰块样品,冰块独立分装在无菌采样袋中,2 h内完成采样到检测的过程。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其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 63份餐饮业食用冰块样品均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连锁快餐店和咖啡店食用冰块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指示菌计数较低,部分饮品甜品店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较高。结论检测的食用冰块样品均是安全的。部分饮品甜品店用食用冰块指示菌较高,提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需要严格执行卫生操作规范的程序。
- 韩春卉余东敏韩海红董银萍白莉王伟甘辛胡豫杰徐进
- 关键词: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食用冰块致病菌
- 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背景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全球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1996后出现的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可能是由‘大流行菌群’引起。同本学者在2003年完成了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菌株RIMD2210633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本...
- 韩海红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DNA芯片比较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
- 文献传递
- 副溶血弧菌预测模型与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细菌。本文主要概述了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预测模型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 姬华韩海红王洪新刘秀梅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风险评估
- 生食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调查、定量风险评估和分离菌株特征分析
- 副溶血性弧菌是世界范围内与海产品消费相关的重要致病菌,由其引起的典型疾病是胃肠炎。中国的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原体。由于贝类的滤食作用,贝类中可富集大量的副溶血性弧菌,从而带来食源性感染风险...
- 韩海红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ERIC-PCRREP-PCR
- 文献传递
- 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标志基因研究概况被引量:13
- 2015年
- 副溶血性弧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中,O3:K6血清型是1996年后导致多个国家多起食物中毒暴发的病原菌。中国1992-200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胃肠炎占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31.1%。副溶血性弧菌环境株大部分是非致病性的,而临床株则能产生耐热直接溶血素、耐热相关溶血素以及其它毒力因子。本文综述了3种重要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标志物,包括种特异性基因、毒力基因以及大流行菌群特异基因,旨在为研究者们针对性的选取基因开展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鉴别其致病因子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韩海红李宁郭云昌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 2015年我国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及耐药特征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究我国2015年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1046株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毒力基因tlh、tdh和trh情况,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沙星、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046株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中有965株(92.3%)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总耐药率为92.2%。全部菌株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对其余10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最高的前3位抗生素分别为头孢唑林(85.4%)、氨苄西林(59.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9.3%)。1046株副溶血性弧菌全部携带tlh基因,其中19株(1.8%)trh基因阳性,4株(0.4%)tdh基因阳性。毒力基因阳性的所有菌株均未发现多重耐药现象,部分毒力基因阳性菌株对青霉素类和第一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结论我国2015年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低,对第一代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水产养殖地区应在养殖环节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并规范使用。
- 白瑶叶淑瑶闫韶飞韩海红余东敏李志刚杜春明李凤琴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毒力耐药食品
- 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省级监测点微生物质控考核结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对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未知肠道致病菌定性的质量控制考核,以评价其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力。方法制备2种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制备4种不同血清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未知肠道致病菌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报告结果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Z比分做出满意与否评价。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未知肠道致病菌的结果评价为正确或者错误,没有报告结果的评价为缺失。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满意率为82.81%;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正确率为45.16%;未知肠道致病菌考核中,沙门菌血清型的正确率为90.63%。3项考核均正确的率为28.13%。结论 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沙门菌鉴定和血清分型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验能力,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分型能力有待加强。
- 韩海红李凤琴徐进白莉王伟胡豫杰李业鹏裴晓燕余东敏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