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红梅

作品数:43 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8篇胶质
  • 8篇胶质瘤
  • 7篇组织芯片
  • 7篇内皮
  • 6篇分子
  • 5篇蛋白
  • 5篇皮素
  • 5篇内皮素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4篇神经胶质
  • 4篇神经胶质瘤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帕金森病大鼠
  • 4篇缺血
  • 4篇自由基
  • 4篇脑缺血
  • 3篇血管

机构

  • 41篇苏州大学附属...
  • 4篇苏州大学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太仓市中医医...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南通第三人民...

作者

  • 43篇霍红梅
  • 18篇包仕尧
  • 18篇张志琳
  • 8篇翟德忠
  • 8篇朱卿
  • 7篇刘春风
  • 7篇黄强
  • 7篇王爱东
  • 7篇兰青
  • 5篇钱志远
  • 5篇邵国富
  • 5篇罗蔚锋
  • 4篇董军
  • 4篇吴冠会
  • 4篇田野
  • 3篇韩旺
  • 3篇张力元
  • 3篇江家贵
  • 2篇曹苇
  • 2篇吴永友

传媒

  • 6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江苏医药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区域rCBF改变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急性期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血流星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 ,rCBF)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按实验需要将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单纯缺血二组 ;用氢清除法测定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在MCAO后 1h、3h、6h、2 4hrCBF。结果 正常对照组各相应部位rCBF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一侧MCAO后 ,两侧额叶皮层、丘脑、下丘脑、对侧小脑半球rCBF下降 ,MCAO后 1h达最低水平 (P <0 .0 5或P <0 .0 1) ,随时间延长 ,rCBF逐渐增加 ,除对侧小脑、下丘脑外 ,其余部位rCBF至MCAO后 2 4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一侧MCAO后 ,可引起两侧额叶、上脑、下丘脑。
楚冰邵国富包仕尧霍红梅周旭平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RCBF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缺血损伤与抗粘附分子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0年
脑缺血后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与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有密切关系。防止和减轻粘附分子作用的抗粘附分子治疗在动物模型中可明显缩小梗死体积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文章着重介绍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
霍红梅张志琳包仕尧
关键词:脑缺血损伤粘附分子
姜黄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其相关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5~4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以MTT法检测在6、12、24、48h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DCFH-DA染色流式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结果:低浓度(5、10μmol/L)姜黄素作用后MCF-7细胞增殖受抑制(P<0.01),但无凋亡发生;伴随细胞内ROS短暂升高后随时间逐步下降,SOD、CAT先下降后逐步提高。高浓度(20、40μmol/L)姜黄素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伴随细胞内ROS即刻明显升高,随时间延长无明显下降;SOD、CAT明显下降(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剂量依赖的抗氧化与促氧化双重作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通过对乳腺癌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参与了其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
霍红梅张利元江家贵朱旬
关键词:乳腺癌姜黄素活性氧氧化应激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为诱导骨髓基质分化形成神经干细胞、神经元,以及移植鼠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奠定基础。方法取60~90gSD大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特点,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表型。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CD90表达阳性的细胞已占到92.9%。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的细胞已从原代的73.4%降低到2.3%。结论传3代的细胞适合于细胞诱导分化,可作为理想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来源。
罗蔚锋包仕尧张志琳刘春风霍红梅
关键词: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培养
全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后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4-VO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模型,于4-VO后2d、4d、7d、14d和28d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检测并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2d时即增高,至7d时达到高峰,14d时逐渐恢复,28d时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再灌注后2d、4d、7d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脑组织含水量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7d时达到高峰。
陈应柱苏海洪霍红梅田野包仕尧
关键词:全脑缺血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变化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含水量
安定对放射性脑损伤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安定对放射性脑损伤后自由基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清醒状态下照射模型,照射前30 min腹腔预注射安定,分别于照射后6 h1、d、1周、1个月后处死,制备脑组织匀浆,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在各时间点,预注射安定组照射后,脑组织匀浆SOD含量、MDA含量与未用安定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定能减轻放射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自由基水平,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霍红梅王琛张志琳
关键词:放射性损伤自由基
早期中医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8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脑卒中后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艾灸疗法、中药冷刺激和情志疏导等中医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的康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法)、治疗效果、吞咽能力:洼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康复干预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评分、吞咽能力评定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的康复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4.6%;观察组患者饮水试验功能评级为(1.62±0.39)级,对照组为(2.38±0.61)级;观察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为(4.58±1.64)次,对照组为(4.09±1.23)次。以上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24.1%。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康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吞咽能力,还能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周红栗先增周金洁霍红梅陈岑高晓丽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生活质量中医康复
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建立兔主动脉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共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Transwell膜为载体,将原代培养的ECs接种在Transwell膜的一侧,将SMCs接种于膜的另一侧或培养板底部,模拟血管壁的结构关系,建立两种共培养体系,并利用电镜对其进行观察。结果:原代培养的ECs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ECs和SMCs在Transwell膜上生长良好,ECs单层生长,呈"鹅卵石"样外观;SMCs多层生长,呈明显"峰-谷"状外观。膜两侧的ECs和SMCs可以发生细胞连接。结论:我们建立的兔ECs和SMCs共培养体系是成功的,能较好地模拟血管壁的结构关系。
曹勇军钱进军刘春风张志琳霍红梅
关键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
长程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探索长程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脑损伤体积、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MS组与假刺激组大鼠各48只,于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90min后的3周内每日接受1次TMS(200脉冲)与假刺激治疗。检测2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及脑损伤体积,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2周和3周时,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TMS组在治疗3d、7d、14d、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假刺激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治疗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877,P<0.01)。治疗3周后,TMS组脑损伤体积明显小于假刺激组(P<0.05),2组脑损伤体积与最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相关(r=0.859,P<0.01)。结论长程TMS有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其作用通过持续上调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表达、减小梗死后脑损伤体积等作用而实现。
孙永安赵合庆张志琳霍红梅李文包仕尧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神经功能
东莨菪碱对大鼠癫疒间持续状态后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能否改善癫持续状态后引起的脑水肿。方法 :2 %戊四氮 112mg·kg-1大鼠皮下注射制作全身性癫持续状态模型 ,发作 45min后 ,腹腔注射药物 ,干显重法测脑水分含量。结果 :癫持续状态 45min后存在轻度脑水肿 ,东莨菪碱与地西泮联合应用可减轻发作后脑水肿 ,地西泮单独应用不能减轻发作后脑水肿。结论 :东莨菪碱和地西泮联合应用治疗癫持续状态 ,不仅具有抗癫作用 。
霍红梅张志琳包仕尧罗蔚峰
关键词:癫痫脑水肿动物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