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钦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存素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耐药机制被引量:1
- 2014年
- 肿瘤治疗中的耐药问题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生存素(survivin)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调控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并可与多种基因及蛋白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耐药性.
- 郑瑛陈钦张斌曹旭晨
- 关键词:肿瘤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生存素
- SHP2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含Src同源区2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rc homology 2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SHP2)是一种跨膜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及控制细胞活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活化状态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Ras/ERK,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激素水平、侵袭转移、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等密切相关。SHP2基因的敲除或抑制SHP2蛋白表达,可不同程度阻断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甚至不可逆地使肿瘤丧失重新获得干细胞特性的能力。因此,SHP2很可能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新的靶点。本文就SHP2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陈钦郑瑛张斌曹旭晨
- 关键词:信号通路乳腺癌
- 保乳术后放疗对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8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行保乳手术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LNR和pN分期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并在LNR基础上,根据PMRT与否比较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2例患者被分为pN1(114例)、pN2(23例)、pN3(15例),其中LNR〈0.21为114例,位于0.21~0.65为26例,〉0.65为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LN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放疗与否均与DFS、OS具有相关性(P〈0.05),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OS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PMRT依然是DFS、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而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时仅在LNR〈0.21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R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可用于评价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针对不同的LNR分级,需要进一步细化PMRT的适应症。
- 郑瑛陈钦贾苗苗梁至洁曹旭晨
-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放疗
- 淋巴结转移率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保乳治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评价接受保留乳房治疗(BCT)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是否优于pN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问152例接受BCT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NR和pN分期评价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价值。结果152例患者中,pN1期114例,pN2期23例,pN3期15例。LNR≤0.20者114例,LNR为0.21~0.65者26例,LNR〉0.65者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分期、LNR、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放疗均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均P〈0.05),而pN分期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关(均P〉0.05)。在不同pN分期中,LNR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在评价接受BCT、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时,LNR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更优于pN分期。
- 郑瑛陈钦梁至洁贾苗苗曹旭晨
- 关键词:乳房切除术淋巴结转移率预后
- 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新技术——腋窝反向淋巴制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 贾苗苗梁至洁陈钦曹旭晨
- 关键词:淋巴结淋巴管上肢淋巴水肿
- 术后放疗对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放疗对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45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明确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以这些因素进行分层,通过生存分析探究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放疗对整体患者的生存(HR=0.949,95%CI:0.435~2.074,P=0.896)与复发(HR=0.611,95%CI:0.231~1.614,P=0.320)不是独立有益因素,结外浸润(ECE)和组织学Ⅲ级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两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放疗对具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ECE+组OS:P=0.020,LRRFS:P=0.014;GradeⅢ组OS:P=0.002,LRRFS:P〈0.001;)对无危险因素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ECE-亚组OS:P=0.353,LRRFS:P=0.796;GradeⅠ~Ⅱ亚组OS:P=0.267,LRRFS:P=0.589)。结论:结外浸润和组织学Ⅲ级是T1~2期伴1~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放疗可以明显改善这些带危险因素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总生存,而对于未发生结外浸润及组织学级Ⅰ~Ⅱ的患者,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梁至洁贾苗苗陈钦王静郑瑛李玲妹曹旭晨
- 关键词:乳腺癌放疗组织学分级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