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余 作品数:8 被引量:6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广东山区兰科植物的野生花卉资源 被引量:23 2001年 经初步统计,广东山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的野生兰花资源植物有148种,其中观花类87种,观叶类43种,花叶两赏类18种。介绍广东山区野生兰花资源植物的地理分布情况、生态特点和生长习性。提出保护和开发野生兰花资源的几点建议。 王英强 陈邦余关键词:生长习性 兰科植物 野生花卉资源 地理分布 生态特点 广东植物新类群 被引量:14 1995年 本文描述了在广东博罗县小金河发现的2个新种:博罗红豆(OrmosiaboluoensisY.Q.WangetP.Y.Chen)、小金冬青(IlexxiaojinensisY.Q.WangetP.Y.Chen)和1新变种:光果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var.leiocarpusY.Q.WangetP.Y.chen)。 王英强 陈邦余关键词:植物区系 植物 新类群 猪血木 2003年 陈邦余关键词:猪血木 生长发育 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1年 初步统计 ,广东山区共有兰科植物 71属 2 0 8种。其中以热带分布属 4 7属 ( 66.2 % )为主 ,占绝对优势 ,其次为热带—亚热带属 1 3属 ( 1 8.3% )。主要属为虾脊兰属、羊耳蒜属、玉凤花属、石斛属、兰属、石豆兰属 ,其中 2属为世界分布属 ,2属为热带分布属 ,2属为热带—亚热带分布属。广东山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多样 ,以热带亚洲成分 (占 39.4 % )为主导成分 ,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成分 ( 1 6.9% )。广东山区没有特有属 ,但特有种丰富 ,产中国特有种 39种 (占 1 8.8% ) ,其中广东特有种 6种 (占 2 .9% )。广东山区具有兰科植物从最原始到最进化各类型的代表。区系成份比较表明 ,本区与云南、广西和中南半岛兰科植物区系有较密切的联系。结果表明本区兰科植物区系的古老原始性 ;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与热带亚洲兰科植物区系具有密切的关系 ;可能是中国兰科植物演化中心的一部分。 王英强 陈邦余关键词:兰科 植物区系 广东博罗县小金河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 1995年 本区计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2科、532属、978种(包括变种、变型)。发现2新种,1新变种和3个广东新记录种。本区系的表征科为山茶科、壳斗科、桑科、芸香科、紫金牛科、樟科等,这些科大都是热带─亚热带分布式的,代表了本区系的性质。在属的地理成分中,本区以热带成分173属(占总数的35.2%)和热带─亚热带成分169属(占总数的34.4%)为主,说明了本区系具有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南亚热带特性.本区与世界各区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以与泛热带(占总数的32.7%)、热带亚洲(占总数的17.8%)和旧世界热带(占总数的11.4%)联系最为密切,而与地中海、西亚、中亚、温带亚洲几乎没有联系。与邻近地区比较,本区系与古田、黑石顶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八宝山,与甘什岭、弄岗的关系较为疏远。排序结果表明小金河区系、古田区系和黑石顶区系应属同一类型─—南亚热带植物区系,它是中亚热带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之间的过渡类型. 王英强 陈邦余关键词:植物区系 药用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比和矿质元素含量 被引量:3 1989年 36种亚热带季雨林中常见的中草药植物叶片的稳定性同位素比(σ^(13)C 值)为-26.4到-32.6‰,灌木型的σ^(13)C 值最低。表明全部种类都属光合作用C_3途径植物。叶片的7种元素 N、P、K、Ca、Mg、Na、Si 的含量依植物种类、生活型、药效和所用药用部位不同而异。在9个具不同药效的组合中,治疗贫血、高血压和健胃药有较多的 N,治疗蛇伤、癌症的药的叶片含较多 P 和 K,治疗风湿骨痛药含较多 Ca 和 Mg。其他微量元素组成中,治疗贫血的药的叶片含 Fe 多,治疗感冒及高血压药者含 Zn 多,健胃药含 Cu 多。结果认为叶片的矿质元素分布图式反映植株自身的吸收积累特性,且对相应的主要疗效可能有附加的效应。 林植芳 孙谷畴 王伟 陈邦余 郭俊彦 詹姆士.阿勒林格关键词:药用植物 矿质元素 楝科(Meliaceae)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15 1995年 楝科为泛热带分布科,全世界有51属,约550—600种,分布于旧世界热带地区有46属,热带美洲有8属.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为楝科两大现代分布中心.中国楝科共15属,61种,占世界属总数的29%,种总数的10%。中国楝科的分布是在全球楝科分布区的边缘,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南部诸省,种类由西南向东南递减。中国楝科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归为5类:1.热带亚洲、非洲和中南美洲间断分布(1属);2.旧世界热带分布(3属);3,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2属);4.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属);5.热带亚洲分布(8属)。中国楝科种的分布区类型仅有2类:1.热带亚洲分布(31种);2.中国特有分布(30种)。楝科植物的起源推断在早白垩纪。中国楝科植物由印度—马来西亚成分及特有成分组成。热带亚洲的楝科植物主要是通过中南半岛和中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发生联系,而菲律宾和台湾之间可有直接的联系。 陈邦余关键词:楝科 地理分布 荷莲豆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初报 被引量:1 1978年 荷莲豆又叫鱼鳞草、胜靠草、有米菜、假麦豆、水冰草、水荷兰等名,是广东省的一种习见常用中草药;生子低海拔山区的河沟边、田边的湿地上。我国台湾、福建、广西、 陈邦余关键词: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