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界豪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热分解
  • 2篇热分解反应
  • 1篇速率常数
  • 1篇羟基
  • 1篇丙酮酸
  • 1篇从头算

机构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冯文林
  • 2篇陈界豪
  • 2篇王艳

传媒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199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丙酮酸和苯甲酰甲酸热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被引量:1
1999年
用从头算方法在6-31G的水平上研究了丙酮酸和苯甲酰甲酸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反应过程中各驻点都进行MP2相关能校准.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反应都是羟基氢经历五元环过渡态迁移到α-羰基氧上形成氢键中间体;然后氢键中间体直接分解成异构体和二氧化碳;最后异构体经历三元环过渡态异构化成相应的醛.其中氢迁是决速步骤.在MP2/6-31G//HF/6-31G基础上,对应于这两个反应速控步骤的活化位垒分别是186.0kJ·mol-1和169.3kJ·mol-1.在传统过渡态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这两个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速率常数,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有很好的吻合.
陈界豪王艳冯文林
关键词:从头算丙酮酸热分解速率常数
3-羟基-3-甲基-2-丁酮和苯甲酰甲酸甲酯热分解反应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用从头算的方法在6-31G水平上研究了3-羟基-3-甲基-2-丁酮(1)和苯甲酰甲酸甲酯(2)热分解反应的机理.结果是:前一反应是经历五元环过渡态到达氢键中间体,它接着直接分解成乙醛的异构体和丙酮,最后乙醛的异构体异构化成乙醛;后一反应经历六元环过渡态形成中间体1(INT1),中间体1(INT1)直接分解成中间体2(INT2)和甲醛,中间体2(INT2)经过第二个过渡态分解成苯甲醛的异构体和一氧化碳,最后苯甲醛异构体异构化成苯甲醛.其中氢迁过程是反应的速控步骤.在MP_2/6-3lG//HF/6-31G+ZPE水平上,对应于这两个反应速控步骤的活化位垒分别是251.42kJ/mol和247.94kJ/mol.采用传统过渡态理论计算了两反应的热反应速率常数,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陈界豪王艳冯文林
关键词:热分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