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一流”高校治理共同体培育机理与路径研究
- 2023年
- 当前,支撑高校治理的学术智力供给更加充足、“双一流”建设积累较多治理经验且“双一流”高校治理主体日渐成熟,为培育“双一流”高校治理共同体提供较多机遇。为此,一方面要厘清“双一流”高校治理共同体打造逻辑,既要凝聚高校治理共同体思想认同和充实建设资源,也应凸显学生群体的治理价值和巧借外部力量助推高校治理。另一方面,也需科学谋划助力“双一流”高校治理共同体落地的实践路径,不仅应尝试将治理共同体思想写入高校章程,创建协作平台,也要积极创设提升高校治理主体能力的培训课程,并精准考核治理共同体的治理效能。
- 陈燕王文彬王慧敏
- 新时代大学学科成效评价理论框架与应用探索被引量:17
- 2021年
-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新发展阶段评价模式和方法改革的供给需要,认为强化成效和效能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大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概念内涵、评价分类进行系统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立体思维成效评价体系构建新模式、二维结构成效评价体系模型构建新思路。最后,给出了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确立的四条实施路径,为新时代大学学科成效评价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
- 林梦泉陈燕李勇张瑾
- 关键词:大学学科
- 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现实挑战及未来走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19学术年会综述被引量:11
- 2020年
- 2019年7月13日至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理事会换届大会曁2019学术年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本次会议以“不忘初心,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反思”为主题,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和鲁东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省级评估机构及《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等传媒单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领域的专家学者近400人参加了会议。
- 安卓安卓杜瑞军陈燕姚冬萍姚冬萍
- 关键词:教育评估
- 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的困境与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从专家遴选与问卷发放、评价实施、问卷回收、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分析了当前对中国学科进行国际声誉评价的现状。发现存在西方主导评价、学科标准差异明显、人文社科领域评价面临挑战、评价实施存在不足等问题与困境。提出秉持开放、平衡的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理念,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学科国际声誉评价体系,改进学科国际声誉评价实施体系,构建中国学科国际声誉评价的长效机制等评价中国学科国际声誉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构建学科声誉评价中国标准、合理评价学科国际声誉提供新思路。
- 陈燕铁晓锐
- 关键词:学科
- 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服务于高校学位点建设协同治理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建立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作为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深度挖掘二者的特有功能、科学认识差异化理念、克服重后者轻前者的误用、优化学科建设治理生态是高校实现高效治理的新课题。分析了当前对两类评估被动式应用和其在学位授权点治理中特殊作用的缺失,在剖析两类评估特征的基础上,从两个维度研究了二者在高校学位授权点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协同治理的可行性。提出三个协同治理建议:在学科发展时空布局上,注重不同生命周期学位授权点两类评估的协同;在学科生态布局上,理性认知二者互补的评估机制与结果,注重学位授权点布局生态,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在建设资源布局上,注重根据学科新生态布局进行资源配置,建立信息跟踪等支撑体系,助推构建高校内部质量治理新格局。
- 陈燕张瑾
- 关键词:学位授权点协同治理
- 代表作评价制度: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被引量:22
- 2020年
- 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作为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扭转重数量轻质量倾向,促进评价真正回归价值评估、回归科学。在学科评价视域内,厘清代表作评价制度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发展程度差异大,评价对象选取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外显指标凸显,评价内容的整体成效、实际创新强调不足;存在价值偏好,缺乏高共识的评价标准;公信力受损,评价过程需要进一步规范等。为破解以上制约因素,探索提出:合理设置代表性"数量";突出"代表作集群"的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研制专家评价指南;优化学术共同体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有效发挥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科内涵式建设。
- 陈燕韩菲
- 关键词:学科评价
- 树立包容性评价新理念探索构建国际大学评价新范式被引量:2
- 2022年
- 通过分析当前主要国际大学排名呈现的基本特征,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现代性和大学评价实践的理论探讨,提出树立包容性评价新理念,探索构建包容性国际大学评价新范式。包容性评价理念是包容性发展理念在评价领域的延伸,是对评价现代性的超越,其主要内涵是“坚持教育性,尊重多元性,突出情境性,倡导共生性,注重发展性”。构建包容性国际大学评价体系,其主要原则为“采用新评价理念,实行多维视角评价,尊重特色差异,淡化分数排名,坚持公益性,使用多种语言”,其体系框架为“人才培养力、学术创新力、社会贡献力、声誉影响力”四维度。
- 黄宝印黄海军陈燕张妮
- 关键词:大学排名
- 学科建设水平评价与成效评价的内涵及应用策略探析被引量:9
- 2022年
- 学科建设水平评价与成效评价是检验学科发展状态的两类重要评价方式,是学科建设评价的重要活动,具有左右建设方向和效能的直接作用。但若对二者的理解不够,在实践应用中就会产生偏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评促建”“以评促升”。本研究在厘清水平评价与成效评价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比较的视角,对两类评价的评估主体和对象、评估目的、评价要素、评估数据获取、结果形成与应用等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政府成效评价和专业机构水平评价案例,分析两类评价的时序逻辑和空间逻辑结构关系,进而从应用场景、应用逻辑、交融应用等三方面探讨如何科学应用两类评价方式,融通其独特功能,为切实发挥两类评价作用、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效能提供一种理论与应用支持。
- 张瑾陈燕林梦泉
- 关键词:学科建设
-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视角(2000—2020年)被引量:17
- 2021年
-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却进展缓慢。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0年收录在CSSCI数据库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1168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论文进行分析,揭示其文献增长、期刊分布、机构分布、作者分布、专业学位类别分布、研究主题等特征,提出今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建议: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涵和基本理论研究;加大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力度;重视学生和社会需求视角的相关研究;扩大核心效应和相关支撑。
- 陈燕铁晓锐
-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文献计量学
- 破解教育评价难题 探索“融合评价”新方法被引量:30
- 2019年
- 分析了教育评价面临的挑战以及评价改革与方法创新的紧迫性,重点剖析了计量评价的本质与"客观"性,同行评议的本质与"主观"性;以基于客观事实的同行评议为基础,提出"融合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理论框架和应用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融合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丰富教育评价理论体系、创新实现路径、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助推教育评价改革。
- 林梦泉任超陈燕吕睿鑫
- 关键词:同行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