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燕

作品数:14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篇直肠
  • 8篇直肠癌
  • 8篇肠癌
  • 5篇术后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癌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保肛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低位直肠癌保...
  • 2篇直肠癌保肛
  • 2篇直肠癌保肛术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脓肿
  • 2篇结直肠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机构

  • 14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湖州市中医院

作者

  • 14篇陈燕
  • 12篇郑照正
  • 9篇张贵阳
  • 7篇童国俊
  • 6篇刘剑
  • 4篇朱聪
  • 2篇谈振华
  • 2篇严强
  • 2篇徐旭婷
  • 2篇余胜
  • 1篇陈苏红
  • 1篇王众
  • 1篇韩德山
  • 1篇仲艳
  • 1篇徐玲芬
  • 1篇谢新芳
  • 1篇陆关珍
  • 1篇孙言花
  • 1篇张明
  • 1篇谢平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医院管理论坛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08月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90例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择期手术79例(88%),急诊手术11例(12%);平均手术时间145.7分钟,平均获取淋巴结16.8枚,手术中平均出血量65ml。共35例(39%)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患者因心肌梗死、肠瘘伴腹腔感染、呼衰、肺部感染或心衰死亡。高龄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与有无合并肿瘤梗阻、基础疾病类型及手术方式有关(均P<0.05)。结论80岁以上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尽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经充分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及术后处理,能够很好耐受手术。
郑照正朱聪陈燕张贵阳
关键词:结直肠癌高龄患者并发症
胃肠间质瘤预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源性的肿瘤,自1983年被Mazur[1]首次提出后逐渐被熟悉。GIST可以表现从良性至恶性各种难以预测的生物学行为,找到能够准确评估GIST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研究致力于探讨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但由于GIST发病率低,缺少大样本研究。
陈燕张贵阳郑照正谈振华高玉海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预后影响因素META分析
改良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改良的双戳孔法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入联合腔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2例,经腹腔镜直视下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置入盆腔,并采用经皮穿刺套线针将其固定于前腹壁,最后建立皮下隧道。结果:所有腹膜透析管均成功置入,同时联合腔内固定可防范术后导管漂管,无感染、拔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的双戳孔法腹腔镜引导下腹膜透析管置入腔内固定术方法简便安全,定位精准,术后并发症少。
陈燕谈振华郑照正谢平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腔镜腹膜透析管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34例,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71例(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63例(开腹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80.0±23.9)min vs.(150.0±19.7)min](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112.9±27.8)ml vs.(170.0±21.0)ml](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6.6±1.2)d vs.(13.7±2.7)d](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腹腔镜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9.7%vs.39.7%)(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淋巴结的转移。
陈燕郑照正朱聪
关键词:结直肠癌腹腔镜开腹手术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防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防风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oll-like receptors 4/nuclear factor kappa-B,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通过5%的2,4,6-三硝基苯磺酸结肠内灌注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肠;造模后治疗组大鼠给予防风水煎液灌胃治疗,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d。在造模前及治疗前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疾病活动指标评分,治疗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清、结肠,测量完整结肠长度,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统计病理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标评分显著升高,结肠显著缩短,病理评分显著提高,炎症因子IL-6、IL-8、TNF-α含量显著升高,TLR4、NF-κ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防风治疗后,治疗组大鼠上述情况有所好转,相较于模型组,疾病活动指标评分明显下降,结肠长度明显增长,病理评分显著下降,炎症因子IL-6、IL-8、TNF-α含量明显下降,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防风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肠道炎症,从而治疗大鼠的溃疡性结肠炎。
朱聪张贵阳陈燕余胜郑照正
关键词:防风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
双套管负压引流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Dixon手术是理想的直肠癌保肛手术。虽然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开展和双吻合器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中下段直肠癌的保肛率,但也间接影响残端肠管的血供,增加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文献报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高达5%~15%。
童国俊张贵阳刘剑郑照正陈燕
关键词: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DIXON手术保肛手术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及其检测价值分析。方法选择75例CRC患者作为CRC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LDH水平以及不同肿瘤发病部位、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生存状态下患者的血清LDH水平,并分析LDH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CRC组的血清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与直肠癌患者的血清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血清LDH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转移患者,死亡者高于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血清LDH水平与肿瘤分期、淋巴结的转移以及存活状态均呈正相关性(P<0.01),与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CRC患者的血清LDH水平异常升高,LDH水平监测对CRC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预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童国俊张贵阳刘剑郑照正陈燕
关键词:结直肠癌乳酸脱氢酶预后
解毒促愈熏洗剂对肛门周围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肛门周围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有硬结,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感染,早期切开引流是控制感染进一步加重的关键。近年来多主张在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实施一次切开根治手术,以免肛瘘形成。
陈燕翟海峰杨通
关键词:肛门周围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熏洗剂解毒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
下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肛周脓毒创面感染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下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肛周脓毒创面感染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40只SD健康雄性大鼠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0)、上调SDF-1组(n=10)、下调SDF-1组(n=10)。取正常组大鼠肛周组织及其他三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于干预5、10、15 d后对各组大鼠创面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创面愈合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DF-1、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相对表达量,检测各组大鼠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2(Ang-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上调SDF-1组比较,下调SDF-1组大鼠PI3K、Akt表达较高(P<0.05),创面愈合率较高(P<0.05),大鼠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较高(P<0.05),VEGF、Ang-2水平较高(P<0.05),下调SDF-1组大鼠hs-CRP、IL-17、TGF-β1水平较低(P<0.05)。结论下调肛周脓肿模型大鼠SDF-1表达,能够靶向调控PI3K、Akt表达,加速大鼠创面愈合,促进创面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生成,抑制炎症反应。
仲艳童国俊陆关珍郑照正陈燕朱聪
关键词:肛周脓肿新生毛细血管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被引量:2
2017年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多见的院内感染,给患者带来了附加的伤痛,甚至可能引起患者抵触情绪,影响后续治疗的配合。本文分析总结了影响结直肠癌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术前准备不充足、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室空气清洁度不够、术后护理工作不到位、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医护人员应注意手术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的细节操作,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童国俊张贵阳刘剑郑照正陈燕
关键词:结直肠癌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