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权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心理环境方法探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从技术层面探讨和分析心理环境方法(心理调节环境方法)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状态描述的"个案?镜像?统计"方法、心理环境信息检测的"信息提取?反馈?判断"方法、心理分析的"平衡点?扰动点?特异点"方法、心理环境调节的"选择?实施?评价"方法、心理环境调节效果评价的"前测后测?对照测验?调节因素与效果相关测验"方法。然后从咨询师思维的角度,概括出这些方法各包含的三个要点,并讨论了在运用心理环境方法时,咨询师思维本身也具有的"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直觉思维"三个要点,最后总结出在运用心理环境方法时的"心理三角形思维方法"。
- 陈正权肖旭
- 系统科学思想在心理咨询环境方法提出和运用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心理咨询环境方法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根据心理咨询的总目标,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于来访者的心理环境,通过咨询师的直接咨询和咨询师所设计的心理环境的双重影响以使来访者达到心理调节目标的方法.系统科学思想在心理咨询环境方法的提出、心理环境设计基本原则确立、心理系统分析方法确立、心理咨询师观念建立和心理咨询环境方法运用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 陈正权肖旭
- 关键词:系统科学思想心理咨询心理环境
- 作文结对交流行为的心理环境调节机制被引量:4
- 2010年
- 写作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在将心理环境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灾后学生心理重建的过程中,笔者及其研究小组把作文结对交流活动作为切入点。实践表明,作文结对交流行为不仅是调整灾区学生和其他群众心理环境较好的切入点,而且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心理环境调节意义,其机制是以作文交流为切入点的、参与各方互为心理环境的、多向互动的自适应调节机制。
- 陈正权肖旭
- 关键词:作文叙事疗法灾后心理重建汶川地震
- 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负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的关系。方法:对汶川地震灾区5所学校共12个班的560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灾区学生PTSD与PTG显著负相关;以班为单位,PTSD均值与PTG均值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TSD均值的变异中,有72.6%的变异由PTG均值引起。结论:PTG的产生能够有效降低PTSD症状,预防PTSD发生。
- 陈正权肖旭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
- 灾区学生心理调节系统的文化要素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灾难后的节日对受灾地区的个人及群体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它既可能再次唤起创伤,也可能给当事人提供进行心理调节的契机。故在2008年春节,笔者及其研究小组在承担“心理环境方法在汶川地震灾区学生心理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在灾区学校开展大学生与灾区学生结对的作文叙事活动时,专门开展了以“过年”为题的作文叙事活动。参加该活动的灾区学校六所,灾区学生人数291人,收到作文篇数261篇,作文字数144千字,交流字数159千字,总字数303千字。
- 陈正权肖旭
- 关键词:调节系统受灾地区心理调节心理重建心理环境
- 灾后学生心理重建长效机制探讨被引量:7
- 2012年
- 以大学生与灾区九所学校学生进行作文叙事的材料为基础,探讨了心理教育、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面康复与成长的心理重建长效机制",讨论了该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问题。
- 陈正权肖旭
- 关键词:心理重建地震
- 创伤事件冲击下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系统的结构特征
- 2012年
- 以"汶川地震灾区学生心理镜像"为材料,研究了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系统的结构特征,包括要素特征:闯入、嵌入和植入;关系特征:中断、崩解、重组;整体特征:涨落与巨涨落、跃迁、竞争与回复。讨论了研究这些特征的应用意义。
- 陈正权肖旭
- 关键词:心理应激结构特征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