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
- 作品数:121 被引量:4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消肿止痛合剂诱导缺氧内皮细胞再生效应观察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研究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其信号通路VEGF-Dll4/Notch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3、104、105、106、107倍稀释的消肿止痛合剂药物原液分别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作用1、3、6、9d进行浓度筛选;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消肿止痛剂组(缺氧+消肿组)、缺氧+消肿止痛剂+Axitinib组(缺氧+消肿+AXI组)、缺氧+消肿止痛剂+MK-0752组(缺氧+消肿+MK组)。采用CCK-8法测定消肿止痛合剂对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按试剂盒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RT-PCR检测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8、72h细胞活性下降(P<0.01),24、48h细胞上清中LDH含量显著增加(P<0.01),且24、48h 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0.01);与缺氧组比较,消肿止痛合剂干预后,48、72h血管内皮细胞相对活性显著升高(P<0.01),细胞分泌的24、48h LDH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24、48h 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消肿止痛合剂组比较,VEGF阻断剂干预细胞后,消肿止痛合剂对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弱,48、72h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48、72h LD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48、72h VEGFA、Notch、Dll4 mRNA表达量降低(P<0.01)。Notch阻断剂干预细胞后,48、72h细胞活性不变,24、48h LHD下降的趋势增加,24、48h VEGF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Notch、Dll4 mRNA表达增加的趋势被有效抵制(P<0.01)。结论:消肿止痛合剂可改善大鼠皮瓣血管内皮细胞,其机制可能与影响VEGF-Dll4/Notc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何志军刘涛宋渊李岩陈文李金鹏姚兴璋
- 关键词:消肿止痛合剂血管内皮细胞皮瓣坏死
- 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慢性脊髓损伤(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CSCI)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深入研究CSCI对于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完善的动物模型是进行CSCI研究的前提。本文从CSCI模型动物选择和CSCI动物模型构建2个方面对CSCI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李玮农赵继荣邓强朱换平陈文陈祁青赵宁朱宝杨涛张立存
- 关键词:脊髓损伤
- 消肿止痛合剂在骨伤科疾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2022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及交通方式的改变,扭伤、骨折、血管断裂、脊髓损伤以及骨性关节炎等骨伤科疾病日益增多,且损伤与病变程度愈加严重。但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除了基本的手术疗法外,通过早期使用中医药改善损伤局部的内环境,维持细胞稳态,对于这类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消肿止痛合剂是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对骨伤科疾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疗效,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为此,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总结目前消肿止痛合剂在防治骨伤科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后期消肿止痛合剂在骨伤科疾病中的机制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 马岁录何志军刘涛何元旭王海刚何波李岩陈文
- 关键词:消肿止痛合剂骨伤科疾病信号通路细胞凋亡
- 基因组学在椎间盘退变遗传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发一系列脊柱相关疾患的病理基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IDD相关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IDD是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早期观点认为IDD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大椎间盘衰老引发,然而近年来IDD疾患的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明确IDD的发病机制并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显示,IDD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因此在基因水平寻找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通量测序、高分辨质谱以及计算机综合支撑下的组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为阐明IDD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了传统遗传学研究的一些不足。在IDD研究中,主要通过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n sequencing,WES)、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等技术来揭示IDD最初阶段的基因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以期在DNA层面发现与IDD相关的突变基因和位点。在该方法及相关技术的助力下,IDD遗传学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著加快了IDD新靶点的发现。笔者就基因组学相关技术在IDD遗传病因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今后IDD相关疾患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张立存赵继荣陈祁青赵宁陈文徐兵张天龙杨涛李玮农
- 关键词:DNA微阵列基因组学椎间盘退变计算机综合组学技术
-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腰椎小关节紊乱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有较大疗效,尤其是中医手法治疗。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治疗进展。
- 陈文赵继荣邓强史文宇
- 关键词:中医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
- 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5
- 2022年
- 中药外治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疗法,主要包括中药熏洗、中药敷贴、热熨疗法等,可配合中药内服、推拿按摩、针刺等手段,发挥协同效应,增强疗效。中药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效作用时间长、操作方便、用药安全性高,在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腰椎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控神经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发挥镇痛效应等方面。
- 赵继荣蒋鹏陈文陈祁青史凡凡杨文通
- 关键词:外治疗法中药腰椎间盘突出症
- 两种不同置钉后路复位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形态变化的比较
-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置钉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占位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后纵韧带连续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患者63例,分为A、B...
- 李中锋邓强张彦军杨镇源陈文范有福韩宪富彭冉东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伤椎置钉
- 文献传递
- 基于氧化应激的中医药干预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脊柱疾病发生的病变基础,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IDD近年来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IDD的有效防治日益成为临床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IDD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细胞或机体中的活性氧平衡被打破而导致细胞外基质以及椎间盘细胞表型变化,诱发椎间盘氧化应激从而导致IDD的发生。同时氧化应激能够通过对椎间盘细胞凋亡、自噬、衰老及细胞外基质等方式来影响IDD的发展。目前关于IDD的治疗,临床多使用阿片类以及活血止痛类的药物,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部分症状,但易诱发胃肠道不良反应,同时由于治疗周期漫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给治疗带来较大困难。中医药以其物优价廉、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治疗IDD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以及网络药理学等现代科技的研究深入,发现中医药能够通过干预氧化应激相关功能表达,即减缓细胞凋亡、自噬及减缓细胞外基质降解等方式,发挥治疗IDD的作用。本文阐述氧化应激在IDD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干预氧化应激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医药防治IDD提供参考和依据。
- 杨正汉赵继荣马俊飞陈倩文陈文赵宁
- 关键词:氧化应激椎间盘退变活性氧中医药
- 激光汽化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评价
- 目的:2012年5月—2016年7月我们采用以色列夏普兰半导体激光系统技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通过激光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椎间盘源...
- 史文宇陈文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半导体激光微创技术
- 腰椎滑脱术后颅内积气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8年
- 颅内积气简称气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气体从外界进入颅内,并积存在脑实质、脑室、脑池及硬脑膜下的间隙内。主要由开放性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肿瘤、感染、硬膜外麻醉、胸腰椎穿刺术或医源性颅内操作不当引起,临床多见。腰椎滑脱手术引起的颅内积气的病例临床罕见,我院于2018年1月25日收治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出现颅内积气,报道如下。
- 赵继荣陈文邓强马同薛旭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颅内积气术后腰椎穿刺术硬脑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