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

作品数:9 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二叠系
  • 2篇等深流
  • 2篇等深流沉积
  • 2篇底流
  • 2篇地层
  • 2篇深水
  • 2篇剖面
  • 1篇地层格架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典型剖面
  • 1篇盐岩
  • 1篇岩层
  • 1篇岩溶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源岩
  • 1篇上升流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9篇解习农
  • 9篇陈慧
  • 4篇李红敬
  • 3篇苏明
  • 2篇彭伟
  • 1篇简晓玲
  • 1篇周炼
  • 1篇任建业
  • 1篇胡超涌
  • 1篇万玲
  • 1篇尚飞
  • 1篇刘峥君
  • 1篇黄亚浩
  • 1篇林正良
  • 1篇张成
  • 1篇颜佳新
  • 1篇姚伯初
  • 1篇黄俊华
  • 1篇康波
  • 1篇毛凯楠

传媒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页岩层有机质富集规律被引量:6
2015年
泌阳凹陷古近系核三段泥页岩是主要烃源岩,可划分出5套富有机质泥页岩层,页岩层系中有机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呈规律性分布。利用常量、微量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分析了5号和3号页岩层内有机质富集及其与沉积环境(气候、盐度、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的相关性,并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研究表明:15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湖扩体系域中下部,3号页岩层有机质主要富集于最大湖泛面附近;2浊流活动对沉积层中有机质含量起稀释作用,导致深凹周缘区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较大且频繁,但深凹中心区变化相对较小;35号和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与氧化还原指标(V/Cr,Pr/Ph)均呈线性相关,其中3号页岩层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还与古生产力指标(Cu、Ni)呈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干旱炎热气候下咸化水体的盐度分层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保存条件,是5号页岩层有机质富集的关键,而温暖潮湿气候下藻类勃发对应的高生产力水平,以及湖盆深处缺氧底水环境决定了3号页岩层有机质的富集。
尚飞刘峥君解习农陈慧黄亚浩
关键词:层序地层格架泌阳凹陷核三段
南海南北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对油气成藏条件控制被引量:68
2011年
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由于边界条件的差异,形成了离散型、走滑-伸展型和伸展-挠曲复合型3类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由于其构造演化差异性,导致了盆地沉积充填存在较大差异,相应地导致这些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资源量的巨大差异.南海北部离散型大陆边缘盆地主要发育湖相泥岩和海相泥岩烃源岩,尽管存在较好的湖相烃源岩,但由于各断陷分隔且面积较小,因而油气主要富集于各富烃凹陷周缘.南海南部伸展-挠曲复合型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明显,南部曾母盆地周缘前陆阶段早于礼乐盆地、北康盆地和南薇西盆地,一方面由于坳陷面积大及相应的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及海相泥岩烃源岩面积大、厚度大,另一方面断坳转换时期(15.5 Ma)缓慢的沉降速率导致大面积碳酸盐岩及礁灰岩广泛发育,形成了较为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南海西部走滑-伸展型陆缘盆地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具有较厚的沉积物充填和高热流值,油气聚集以天然气藏为主.总之,无论是烃源岩分布范围及厚度,还是储集层,特别是礁灰岩储层分布以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南海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减条件均优于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前者具有更优的油气勘探前景.
解习农张成任建业姚伯初万玲陈慧康波
碳酸盐岩中与古暴露面相关的成岩作用被引量:6
2014年
碳酸盐岩沉积物记录了环境演变、古气候变迁以及后期成岩环境等重要的指示信息,同时碳酸盐岩也是重要的油气地质储集体,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碳酸盐岩不整合暴露面通常发育3层结构:风化土壤层带、半风化岩石带、原岩带。相比而言,半风化岩石带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比碎屑岩更为复杂,尤其是沉积物埋藏后的抬升,使之再次暴露,导致碳酸盐岩形成复杂的成岩响应。系统总结了碳酸盐岩埋藏后的抬升暴露所形成的与古暴露面相关的成岩现象,分别从风化带古土壤、半风化带与暴露面相关的成岩结核、古岩溶以及角砾岩化等方面阐述了与古暴露面相关的标志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从而为碳酸盐岩中古暴露面的识别提供充足的地质依据。
郭来源解习农陈慧
关键词:碳酸盐岩古土壤结核古岩溶角砾岩
利用古氧相和古生产力替代指标评价四川上寺剖面二叠系海相烃源岩被引量:31
2010年
中国具备良好的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如何正确识别并合理评价海相烃源岩是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作者尝试利用多个微量元素分别作为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来进行有效烃源岩评价。研究中利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中Mo,U,V,Cu,Ni,Zn6个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计算得到对应两组元素过剩值:Moxs,Uxs,Vxs和Cuxs,Nixs,Znxs;对这两组元素过剩值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两个系数——古生产力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生产力系数)和古氧相替代指标综合系数(简称古氧相系数),用以恢复海相烃源岩的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将该系数与上寺剖面残余有机碳测试结果(TOC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此确定古生产力和古氧相条件的定量等级划分。最终,根据该划分标准来判断上寺剖面烃源岩的品质。利用古生产力和古氧相的综合替代指标方法可为海相烃源岩评价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陈慧解习农李红敬苏明彭伟胡超涌
关键词:海相烃源岩古生产力微量元素
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洋陆过渡区深水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南海中层水循环(自西向东)底流控制;神狐南海山以南水深约1 500~2 500 m的陆坡区(坡度>2°)普遍发生坡移,发育'重力流滑塌体系'和'峡谷体系',鲜见等深流沉积;下陆坡区(水深>2 500 m,坡度稍缓<2°)滑塌现象明显减少,主要发育'峡谷体系'以及'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分散的、流速较低的南海深层水循环底流控制。地震沉积记录显示,神狐南海山附近等深流侵蚀特征最早出现于晚中新世早期,其后至现今该区较稳定发育等深流沉积/侵蚀的加积序列,说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的稳定底流沉积/侵蚀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
陈慧解习农David Van Rooij苏明
关键词:底流等深流沉积
扬子地区二叠系硅质岩成因分析及沉积环境研究被引量:17
2009年
对扬子地区2个典型剖面即广元上寺剖面和罗甸纳水剖面的二叠系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扬子板块不同地区不同产状的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存在差异,燧石条带和团块状硅质岩∑REE均小于层状硅质岩的∑REE;同一地区不同产状的硅质岩Ce/Ce*相差极小,而不同地区Ce/Ce*存在明显差异。硅质岩与围岩(灰岩和页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页岩的∑REE最高,其次为层状硅质岩,再次为灰岩,最低为燧石条带。通过系统的岩石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广元地区二叠系硅质岩以生物沉积为主,并有一定的热水沉积物质,其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中下部;而黔南地区二叠系硅质岩是热水沉积为主,混有少量非热水成因的物质,其形成于远离陆源的洋盆环境。
李红敬解习农周炼苏明彭伟陈慧
关键词:硅质岩稀土元素沉积环境二叠系
南海北缘一统暗沙附近深水等深流沉积体系特征被引量:18
2015年
利用高分辨率2D地震资料揭示南海北缘一统暗沙附近(水深700~1 000m)发育海山相关的深水等深流沉积体系,为南海北部陆缘深水洋流循环和深海动力学研究,以及深水油气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了新的资料.一统暗沙南、北两侧发育边缘侵蚀槽沟,其中北缘的边缘槽沟可称为"环槽",反映底流(可能属于南海中层水循环体系)自西向东流经海山.一套等深流沉积的伸长状-丘状漂积体沿环槽北岸发育.一统暗沙南侧和背侧还发育黏附型漂积体、南侧沉积区和补丁型漂积体.地震沉积记录显示该区稳定底流侵蚀-沉积活动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
陈慧解习农毛凯楠
关键词:底流海洋地质
扬子地区典型剖面二叠系不同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对扬子地区2个典型剖面即四川广元上寺剖面和贵州罗甸纳水剖面二叠系系统采样,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南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不同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Co、Ba、V、Rb等具有指相意义的元素,在越靠近深水环境,Co、Ba、V、Rb平均丰度越高,而w(Sr)/w(Ba)值从开阔台地相到盆地相整体有降低趋势。贵州罗甸纳水剖面为斜坡沉积背景的典型剖面,从台地前斜坡相→陆棚相→斜坡相→盆地相,w(ΣREE)值逐渐增大,且各相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存在明显的Ce异常。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浅海陆棚相下部和盆地相地层中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大于1.5%,说明这2个沉积相带可能为该地区优质烃源岩发育相带,该剖面二叠系显示从开阔台地相到盆地相具有有机质逐渐富集的特点。
李红敬解习农颜佳新陈慧简晓玲
关键词:二叠系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
川西北二叠系茅口组海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被引量:24
2012年
中国南方茅口组地层为区域性烃源岩.茅口组底部和顶部均发育硅质岩,顶部地层残余有机碳高达10.90%,其厚度16m,为优质烃源岩层,而该组底部为差烃源岩.通过岩石学、碳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华南川西北地区茅口期存在2期上升流,分别发育于茅口组沉积早期和晚期;上升流所带来的营养盐有利于生物的发育,产生高的初级生产力.结合碳同位素资料,发现茅口期古海洋生物产率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过程,而大气中CO2含量变化也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过程.虽然茅口期底部为高初级生产力层段,但是由于该沉积及早期成岩阶段为常氧环境,不利于沉积有机质保存,形成了差烃源岩,而茅口组顶部沉积时期存在大的海侵事件,海平面的上升导致厌氧环境形成,沉积有机质大量保存下来,形成优质烃源岩层段.该套烃源岩形成与发育主控因素分析是中国南方海相优质烃源岩分布预测和油气成藏研究的基础.
李红敬解习农黄俊华陈慧林正良
关键词:碳同位素上升流茅口组二叠系川西北地层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