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思

作品数:21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小说
  • 5篇文学
  • 3篇社会史
  • 2篇知识分子
  • 2篇主义
  • 2篇老生
  • 2篇儿童文学
  • 2篇长篇
  • 1篇当代作家
  • 1篇当下文学
  • 1篇第三世界文学
  • 1篇动力学
  • 1篇读法
  • 1篇短篇
  • 1篇短篇小说
  • 1篇新年
  • 1篇新年快乐
  • 1篇新人
  • 1篇新作
  • 1篇有限性

机构

  • 18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8篇陈思

传媒

  • 4篇南方文坛
  • 3篇中国文学批评
  • 2篇文学评论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新华月报
  • 1篇当代文坛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美文(青春写...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坍塌感、幽暗之心与理想主义——论班宇小说集《冬泳》的声音技术被引量:2
2020年
论文绕过"写什么"的常见研究角度,直面班宇小说集《冬泳》"怎么写"的内核,探讨小说家对"声音"的安置和使用。风景层面的音轨设置,给人以"坍塌感";叙述声音层面的饶舌式沉默与小于人物的叙述者,完成对人物幽暗之心和历史不可测度性的指涉;在整体衰败色调之外,呐喊、队歌和寂静三种特殊声音,增添一抹理想主义的光泽。论文最后试图撑开一定的反思空间:这样的创作实践,将会对"现实主义"注入怎样的能量?同时,这种文学形式的边界何在,即这种文学形式又是怎样与当下历史、意识形态、媒介逻辑、评奖机制、批评话语、读者期待进行互动的?
陈思
关键词:声音理想主义
“江湖”:一种重建历史与抵抗“历史”的努力——谈李亚中篇小说《电影》与《武人列传》
2016年
今天的文学研究者在讨论新时期文学史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如何理解20世纪80年代文学及其观念对于当下文学创作及研究的潜在影响?作为一套帮助我们认识和讨论文学的认识装置,80年代文学自身生长的语境及社会历史条件又是什么?
陈思
关键词:当下文学乡村世界文学自身金庸小说童年经验
优秀的儿童文学,提供的是什么
2021年
很多成年人对童年时光漫长暑假最深刻的记忆,除了畅快的游戏,就是人迷的阅读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如今,阅读,尤其是无功利阅读的时间,正面临其他教育形式和娱乐媒介的抢占。但我们却还是本能地推动孩子去阅读,去读适合他们的读物,尤其是儿童文学。那么,优秀的儿童文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它能给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提供什么?
陈思
关键词:儿童文学青少年成年人
“新时期”的“教育革命”问题--王安忆早期小说的社会史再解读
2023年
从社会史视野解读被遮蔽的王安忆早期创作,并以此路径重返20世纪80年代文学、社会现场,具有文学史的示范意义。通过重建与历史语境、文学思潮的张力关系,可以发现王安忆的教育题材小说《分母》涉及新身份政治的产生、意义感和连带感的失落、“教育内卷”、待业青年和工农兵大学生等问题,进而讨论了“教育革命”的结果。最后,我们确认一种“在历史状况中”的写作的意义,见证文学与历史时势对峙的力量。
陈思
关键词:教育革命
为什么孩子适合阅读曹文轩的儿童文学
2020年
儿童文学是一个重要的出版领域,同时也是一片巨大的市场。许多家长有了"选择困难症":是听从各类"书单"的引导,或者放任孩子自己的"兴趣"?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试图从中提取一套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标准。曹文轩作为重要的中国当代作家、北京大学教授、第一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奖者,除了理论著作外,其儿童文学作品《草房子》《青铜葵花》《根鸟》等,被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从业者推荐与认可。
陈思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中国当代作家出版领域《草房子》理论著作《青铜葵花》
小说的“地理历史学”——关于《五湖四海》被引量:1
2023年
《五湖四海》以修国妹、张建设这对水上人家夫妻为中心,叙述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期活跃在江淮流域的50后“富一代”的发家简史。小说通过一种“地理历史学”描述,贡献了一部内河地方社会的精神史。作品不仅为地理-历史架构填充了厚实的细节,以“五湖四海”标识水上人家特定的地域性格,还以独特的形式感铭刻了作家的务实的理想主义,即一种虽然唯物却又有心的生活哲学,重视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又重视人伦日常、世间有情的生活态度。
陈思
关键词:历史细节
“新方志”书写——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论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试图对贾平凹《老生》中的"新方志"书写进行命名并评价。论述了《山海经》作为全书结构枢纽所勾连起的中国方志传统,标示出小说风格从奇幻到写实的断裂,并从这一裂口入手去挖掘作品对于物质之"名"、"关系"和"乡村经纪"等地方性知识的呈现,深入剖析文本隐藏的"国家—地方"认知结构,进而指出小说所呈现的地方的残缺性与局限性。
陈思
《平凡的世界》的社会史考辨:逻辑与问题被引量:5
2016年
为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细节做社会史考辨,可以在此基础上,梳理路遥小说对中国农村改革的"五步走"认识逻辑:从集贸市场放开、清算集体经济,逐步实现包产到户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两种转移。在这认识逻辑内部,存在着解构力量的五组问题:其一,在放开市场与投机倒把的转化中,是否暴露了"改革"意识形态内部悖论;其二,在清算农业集体化时,是否引出80年代社会治理的旧根源与新问题;其三,在描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开的过程中,农村改革是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效果;其四,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当中,如何理解农村青年进城"走关系"的问题;其五,如何在农村经济转型时处理集体经济遗产的问题。恰是路遥讨论这些问题时的矛盾,可以作为探视路遥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具体取舍以及作家复杂思想资源的研究起点。
陈思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社会史逻辑
“找钥匙”,或21世纪初知识青年主体危机一瞥——论文珍小说中的青年问题
2023年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青年问题再度浮出水面。“潘晓讨论”中“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感叹,暴露出青年面对新时期社会话语转换的困惑,“社会主义新人”话语对于青年的感召出现明显裂痕。90年代,整合青年的文化—政治视野逐渐萎缩,而让位于社会—经济视野,青年更多被生产—消费的经济逻辑捕获,进而催生出一种共同的“中产阶级梦”。如果说90年代通过“个人奋斗”而实现“中产阶级梦”的叙事依然有效,那么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叙事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瓦解。
陈思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人话语转换个人奋斗政治视野经济视野
“善”字诸种写法——陈世旭《孤帆》读札
2024年
陈世旭长篇小说《孤帆》以1960年代到新世纪初主人公陈志的命运沉浮,彰显世道人心的善恶博弈。在小说“善人”图谱背后是不同的思想资源。民间伦理、知识分子传统和革命政治,分别为人物的伦理选择注入能量。小说最后提供了一条个人通过“自省”通达善境的精神修炼之路,这也与作家多年的创作姿态相吻合。论文同时试图打开更多历史脉动,还原小说并未清晰呈现的复杂性。
陈思
关键词:知识分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