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开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德育
  • 3篇高校
  • 2篇政治
  • 2篇自媒体
  • 2篇媒体
  • 1篇大学毕业
  • 1篇大学毕业生
  • 1篇大学生媒介素...
  • 1篇大学生社交
  • 1篇当代社会
  • 1篇当代社会思潮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 1篇德性
  • 1篇德性伦理
  • 1篇德性论
  • 1篇德育研究
  • 1篇洞察

机构

  • 1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陈开林
  • 1篇翟玉章
  • 1篇韩琦

传媒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与管理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山西经济管理...
  • 1篇科教文汇
  • 1篇传承
  • 1篇物联网技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媒体视域下对大学生网络维权及舆情引导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在大学校园里,以微博为突出代表的自媒体(We Media)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表达场域,它是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交互式媒体,催生大学生话语权的彰显,以及新型师生关系博弈的形成,使得大学生网上叙事及维权成为可能,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舆情引导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在自媒体视域下,对大学生网络维权的现状以及舆情引导的对策都应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陈开林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网络维权舆情引导
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传感设备、嵌入式系统与互联网的普及,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技术也站在信息发展的风口浪尖。物联网行业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国内部分院校也加紧开设了物联网相关的专业课程。物联网属于新兴发展产业,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层面仍处于摸索阶段,且本科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水平也参差不齐。文章将国内一般院校与重点院校物联网专业进行对比,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探讨国内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杨镇宇陈开林
关键词:物联网课程设置
内涵、影响及引领——对当代社会思潮研究趋向的反思被引量:3
2015年
社会思潮总是伴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形成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历史形态。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趋向的反思,应该借鉴和运用哲学的研究方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考察当代社会思潮研究的"内涵趋向"、"影响趋向"和"引领趋向",从"中国特色"、"价值观念"、"实践基础"的三维向度构建社会思潮研究的总体性框架体系。
陈开林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总体性
构建高校德育共同体的历程与发展创新被引量:1
2019年
高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德育共同体作为落实这一系统化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案,其根本在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以德培元的整体育人格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践行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使命。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高校德育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从模糊到逐渐清晰,新时代构建德育共同体的应然走向以及发展创新三个方面,以分析建设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和具体实践经验,为增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效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陈开林姚臻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高校
麦金太尔德性论及其德育意义研究
道德教育讲求培养人的道德气质(moral disposition),而道德气质包含着道德认知能力与行为习性(moral capacity and tendency),这就是说除此之外,道德教育中仍须重视实践的能力。依据麦...
陈开林
关键词:道德教育气质培养德性伦理麦金太尔
独立学院英语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创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例
2013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民办独立学院的队伍愈加强大起来。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普通本科高校的新机制、新模式,存在着一些局限,如有限的专任师资队伍、科研力量以及教学资源。同时,面对由于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和全球金融危机双重作用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业岗位相对减少的现实。独立学院创就业工作如何寻求突破,夹缝求生,关键在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维度的相互配合。
陈开林韩琦
关键词:英语专业
场域、象征、赋权:当代德育研究的三个维度被引量:3
2016年
德育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历史阶级性。古往今来,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自身存在意义的追问,使得人们对德育本质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继承和借鉴包括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人类文化的研究成果,既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又呼唤人类信仰的崇高精神特质。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德育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从德育场域空间、象征意义、微观赋权三要素的维度,重新审视德育的现代性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诗意思维和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的关系理性为创新视角,德育本质得以澄明,德育必将承担起培养以求同化异、信仰共建、价值共识为理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
陈开林
高校“1+3”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为例
2008年
学校对大一新生实行为期一年的准军事化管理,目的是通过教育管理,学知识,练举止,强健体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作风。教育效果有其延后性,我们只能通过盼析其优缺点来预测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并及时做出必要调整。
陈开林
关键词:准军事化管理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交“新常态”及对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自媒体作为当前大学生中普及率最高的社会化媒介,极大革新了网络社交的交互性,重塑了大学生网络社交从关系拓展到精神交往,对大学生社交方式的转变有着深刻影响。大学生社会交往,在此背景下呈现出"新常态"——传播模式扁平化、社交互动广泛,社交内容个性化、交流自由开放。然而,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交在趋于广泛自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矛盾与问题,如媒介麻醉的典型化使现实行动缺失、性格障碍的严峻化使高校教育脱节。为此,高校应加快发展适应新型社会化媒介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处理好自媒体时代社会交往的虚拟与现实问题,创新实践平台,引导认识与创造的有机结合;借助媒介融合,实现高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陈开林蒋明欣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社交大学生媒介素养
单独词项逻辑处理方案的内在机制辨析被引量:1
2013年
现代逻辑可以用来提升对哲学问题的洞察力,这几乎已经是哲学界的一个常识了。但这一洞察力应该建立在对有关逻辑结构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如果对逻辑结构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哲学事业不但不会从中获益,而且会走向歧途。因此,对逻辑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例子,本文将集中讨论单独词项的逻辑结构,着重澄清流俗的一些混乱和误解,以此说明建立正确的逻辑观念仍是摆在哲学导向的逻辑研究和教学面前的当务之急。
翟玉章陈开林
关键词:词项逻辑现代逻辑逻辑研究逻辑观念洞察力哲学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