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妮娅
- 作品数:24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心理学研究的新发展——析后现代心理学
- 2008年
- 后现代主义是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渗透到许多领域包括心理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原因、研究的思路和社会对后现代心理学的不同看法等问题,来认识心理学如何向后现代转向,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心理学研究发展的方向提供思路。
- 陈妮娅李龙辉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心理学心理学研究
- 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统计分析
- 2008年
-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的同伴支持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分别测量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同伴支持、总体自我价值感,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同伴支持与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正相关,同伴支持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总体自我价值感与网络成瘾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同伴支持和总体自我价值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同伴支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部分通过总体自我价值感发生作用。
- 陈妮娅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
- 基于聚类分析的不同完美类型者心理特点研究
- 2018年
-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大学生的完美类型,根据研究结果剖析对比不同类型之间心理特点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310位在校生,对他们进行以下问卷测试,分别包括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近乎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APS-R)、正负向情绪量表(PANAS)、Beck抑郁量表(BDI)、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生活满意度问卷(CMSLSS)。结果从所使用的三个完美主义量表中获取出完美的二阶因素,以其为划分并对其进行快速聚类分析,从而得到三类即适应良好完美类型者、适应不良完美类型者与非完美类型者。通过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得出这三类群体存在不同心理特点:在正向心理指标(正向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上,适应良好完美类型者的分值高于适应不良完美类型者,而在负向心理指标(负向情绪、焦虑状态和抑郁)上其分值比适应不良完美类型者低。结论各完美主义类型者在心理健康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适应良好完美类型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为最佳,非完美类型者次之,而适应不良完美类型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 陈妮娅吴雪婷上官安琪傅敏毛筠茜魏新益
- 关键词:聚类分析完美主义心理特点
- 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被引量:7
- 2003年
-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陈妮娅
-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专业发展
-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同伴支持、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
-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是一种行为成瘾,指在无成瘾物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有研究发现(Brody,1996;Armstrong& Phillips& Sailing,2000)低自尊(自我价值...
- 陈妮娅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
- 文献传递
- 女大学生反刍思维与完美主义、焦虑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在完美主义与焦虑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反刍思维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50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城乡女大学生反刍思维水平均较高;2完美主义积极成分与消极成分、反刍思维与焦虑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反刍思维在完美主义消极成分与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完美主义积极成分与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反刍思维在完美主义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 肖威龙李子璇张婷洪清玉陈妮娅
- 关键词:完美主义反刍思维焦虑女大学生
-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以福州地区高校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就必须了解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从中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网络使用行为的相关数据以及网络成瘾的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其原因,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建议。
- 陈妮娅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使用
- 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在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的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具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对优势,逐渐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要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分析自身的竞争性资产和能力,并尽快充分了解国际市场环境、行业竞争情况等,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 陈妮娅黄聪英
- 关键词:民营企业走出去企业核心竞争力
- 大学生依恋行为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以3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依恋问卷》和《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分析、探讨了不同依恋行为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差异.结果:(1)年级与院校类型在消极认知、消极行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情绪定向上不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异;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调节上有显著差异,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更多地使用消极情绪调节策略.(2)依恋行为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显著相关,依恋行为对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许小凤陈妮娅
- 关键词:依恋行为依恋焦虑消极情绪
- 大学生的安全感与其家庭出生顺序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9
- 2008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安全感与其家庭出生顺序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即安全感这一因变量是否随着个体家庭出生顺序的变化而变化。对不同家庭出生顺序的个体的安全感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表明,在家庭同一代中,出生最晚的个体安全感平均数最高,长子其次,独生子女的安全感比长子还低,而在家庭同一代中排行中间的个体安全感最低。经方差分析表明,家庭出生顺序对个体安全感的影响不显著。对不同家庭出生顺序个体的安全感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在家庭中出生最晚的孩子与排行中间的孩子的安全感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8〈0.05),而且多子女家庭中的幼子与独生子女的安全感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子与其他出生顺序的个体的安全感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吴颖郭华方益敏陈妮娅
- 关键词:安全感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