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 作品数:399 被引量:1,222 H指数:15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胫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 被引量:1 2008年 患者男,19岁。反复双小腿胫前皮疹、水疱伴瘙痒4年余。患者15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胫前皮肤丘疹及大小不等水疱,伴较剧烈瘙痒,搔抓或碰撞、摩擦后皮损加重,且自觉夏季症状较重,冬季自行减轻。在当地医院曾按“湿疹”处理,疗效不佳,症状仍反复发作。患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膝部对称性分布红色丘疹,部分皮疹可见水疱及粟丘疹,Nikolsky征阴性,局部见抓痕、血痂(图1)。 马寒 苏向阳 朱国兴 陆春 赖维关键词:小腿胫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丘疹 疗效不佳 红色丘疹 匐行性血管瘤4例分析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匐行性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匐行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并温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科诊治的4例匐行性血管瘤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皮损主要为群集的匐行性红斑,表面有撒胡椒粉样紫红色斑点,皮肤镜下为界限清晰的"红湖"样结构,组织病理为真皮乳头和浅层集簇分布的扩张的毛细血管,无炎症或含铁黄素沉着,该临床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匐行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病,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冯佩英 马寒 陆春 李美荣 苏向阳 尹颂超 许庆芳 冯雪君 杨东兴关键词:匐行性血管瘤 组织病理 误诊 51例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临床特征。方法:对临床疑诊为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病例应用斑贴试验分析其接触致敏原,并观察其皮疹特点。结果:51例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接触致敏原依阳性率高低为硫酸镍、白降汞、新霉素、重铬酸钾、香料(Ⅰ,Ⅱ)、松香等,其皮疹多首发于脐周、手部,并以脐周斑块、手部深在性水疱、眼睑苔藓样斑块、屈侧红斑等常见。结论: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主要是由镍盐、汞盐等金属引起,皮疹多形,主要临床表现为泛发性湿疹改变。 朱国兴 陆春 赖维 黄怀球 万苗坚 冯佩英关键词: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Pasini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11例 2007年 先证者(Ⅲ8)女,26岁。出生后约10天躯干四肢出现水疱,每于轻微搔抓或摩擦后局部起大小不等的水疱。随年龄增大症状有所加重。伴有剧烈的瘙痒,起疱和瘙痒夏季明显加重,冬天缓解。先证者5岁开始躯干、四肢关节部位出现细小坚实白色的粟丘疹,同时也见许多类似扁平苔藓红白色丘疹,并缓慢增大至直径约10mm大小。查体:发育正常,智力正常。 邓伟平 陆春 朱国兴 陈敏华 黄跃深 马寒 冯佩英 李小红关键词: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四肢关节部位 家系 白色丘疹 先证者 粟丘疹 miRNA-29c-3p对体外慢性光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和COL3A1基因表达及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研究miRNA?29(miR?29)家族对人慢性光损伤(光老化)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和慢性光损伤组,后者给予长波紫外线(UVA)连续照射以构建慢性光损伤细胞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验证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9家族3个成员(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选择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miR?29c?3p进行功能试验。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分别采用荧光标记的miRNA?29c?3p模拟物(过表达组)、抑制物(抑制组)及二者各自的对照RNA寡核苷酸(阴性对照组和抑制对照组)转染各组细胞,观察各组荧光细胞比例,qRT?PCR法检测各组miR?29c?3p的相对表达量,判定干扰效率。采用qRT?PCR法检测转染后4组COL1A1和COL3A1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照射组相比,慢性光损伤组衰老染色细胞阳性率显著升高(36.47% ± 3.20%比12.56% ± 1.46%,P 〈 0.01),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 〈 0.01),慢性光损伤模型成功建立。慢性光损伤组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0.40 ± 0.19和0.52 ± 0.10)明显低于未照射组(1.00 ± 0.12和1.00 ± 0.10,均P 〈 0.01),而miR?29c?3p(4.42 ± 2.05)明显高于未照射组(0.89 ± 0.10,P 〈 0.05),两组间miR?29a?3p和miR?29b?3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转染后24 h,过表达组和抑制组的转染效率均大于90%,达到干预要求。过表达组miR?29c?3p的表达(224.17 ± 2.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45 ± 0.34),而抑制组(0.20 ± 0.08)明显低于抑制对照组(2.24 ± 0.14),干扰模型构建成功。评价转染效率显示 宋晓婧 彭亚婷 陈海燕 郑跃 许庆芳 龚子鉴 陆春 赖维关键词:长波紫外线 光老化 成纤维细胞 MIR-29 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PubMed, Clinicahrials.gov,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和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搜索关于奥马珠单抗治疗CSU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2位系统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RCT的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奥马珠单抗75、150、300、600mg(1个月)剂量亚组与安慰剂组之间及合并剂量后的奥马珠单抗组与安慰剂组之间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7个RCT,共1365例病例。结果显示,奥马珠单抗组及各剂量亚组在改善1周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1周风团数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P〈0.05);奥马珠单抗组及75、150、300mg亚组在改善1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Iss)、主要症状完全控制率方面优于安慰剂组(P〈0.05),尚不能认为600mg亚组优于安慰剂组(P=0.07);奥马珠单抗组及150、300mg亚组在改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P〈0.05),尚不能认为75mg亚组优于安慰剂组(P=0.50)。奥马珠单抗组及各剂量亚组的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马珠单抗可改善CSU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在改善UAS、ISS、风团数量评分、DLQI和控制主要症状(UAS=0)方面均有效,安全性高;皮下注射150mg/月或300mg/月奥马珠单抗改善CSU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最佳。 梁韵婷 苏向阳 卢荣标 黄芳 郑跃 赖维 陆春关键词:荨麻疹 抗体 单克隆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10584人次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梅毒血清学试验TRUST、TPPA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本地梅毒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8月1日~2008年7月31日1年内在皮肤科实验室进行的10584人次TRUST检测和4083人次TPPA检测结果。结果10583人次TRUST检测中阳性428人次,阳性率为4.04%。4078人次TPPA检测中阳性425人次,阳性率为10.42%。TPP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RUST,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UST试验中女性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男性,TPPA试验中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UST阳性主要为低滴度阳性。18~29、30~39岁两个年龄组检出的阳性例数最多且阳性率较高。结论女性感染者多于男性感染者,梅毒血清阳性者主要集中在18~39岁年龄组,是梅毒防治的重点。 陈剑 龚子鉴 陈荣章 尹颂超 李美容 叶聪秀 张玉清 陆春 赖维关键词:梅毒 血清学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结节性红斑该如何治 2004年 陆春 朱国兴关键词:结节性红斑 病因 皮质类固醇激素 免疫抑制剂 解脲脲原体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07年 解脲脲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疾病的病因之一。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tetM转座子或整合子介导的核糖体保护作用是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近年研究表明解脲脲原体可能有其他的耐四环素机制。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机制尚未见报道。染色体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突变是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卢荣标 陆春关键词:解脲脲原体 四环素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喹诺酮类 耐药机制 He-Ne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He-Ne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5例带状疱疹在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的同时,采用Mode1500-C型He-Ne激光治疗机,每一皮损区照射10min,每天一次,5~10次为一疗程。结果75例带状疱疹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He-Ne激光照射治疗后,有56例痊愈(76.81%);显效12例(18.16%);无效3例(2.16%);有效率是94.97%。结论在He-Ne激光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心理护理,结合每一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护理、观察病情,同时做好健康教育。 区凤仙 朱国兴 杨素莲 陆春 赖维关键词:带状疱疹 HE-NE激光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