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洪江
- 作品数:64 被引量:3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基于血管吻合部位温度及压力的质量评估和监测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血管吻合部位温度及压力的质量评估和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植入检测单元、无线接收机模块以及血管吻合质量分析平台,所述植入单元基于无线接收机模块将检测的温度/压力数据传递给血管吻合质量...
- 阮洪江 崔昊旻 方霄范存义李珏宏陈帅 郑玮 孙子洋
- 肘关节完全僵硬21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关节松解术配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肘关节强直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肘关节强直患者共21例21肘,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1岁.术前患肘均为完全僵硬,关节活动度(ROM)为0°.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通过取出内固定物、清除异位骨化、松解挛缩软组织及瘢痕、游离松解尺神经等方法,改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并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及血管神经组织的低张力,术后安装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在医生指导下按计划进行严格的功能锻炼,定期随诊,测量术前及术后屈伸活动度并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8个月,术后ROM为60° ~ 145°,均值为(120.2±22.3)°,Mayo评分由术前的(64.5±10.8)增至(86.7±11.5),t=-8.179,P<0.05,其中优11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 对肘关节强直患者行开放性松解术切除异位骨、清理关节、松解软组织及重建稳定性,术后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辅助下进行功能康复,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何宁欧阳元明阮洪江刘珅范存义
- 关键词:肘关节外固定器外科治疗
- 桥式交叉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2月,收治15例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9岁。交通事故伤8例,机器伤4例,重物砸伤3例。1例踝部植皮后遗留22 cm×8 cm大小的瘢痕(伤后35个月);余14例软组织缺损位于踝部1例,小腿中下1/3处12例,小腿中上1/3处1例;创面范围8 cm×6 cm~26 cm×15 cm;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28 d,平均14.8 d。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9例)或腓动脉穿支皮瓣(6例)桥式交叉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10 cm×8 cm~28 cm×17 cm。供区创面两端直接缝合,中部残留创面取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5~6周行皮瓣断蒂。结果术后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分别出现远端轻度淤血及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均成活;其余皮瓣断蒂后均顺利成活,受区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35个月,平均19.5个月。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相近,外形较满意。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1~92分,平均87.3分。结论健侧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穿支皮瓣桥式交叉可较好修复对侧小腿或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术中无需吻合血管,血管危象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
- 范存义阮洪江蔡培华刘珅黎逢峰曾炳芳
- 关键词:腓动脉穿支皮瓣下肢软组织缺损桥式交叉
- 桥式交叉逆行胫后动脉或腓动脉蒂穿支蒂皮瓣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
-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胫后动脉蒂或腓动脉蒂穿支蒂皮瓣桥式交叉修复患侧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用健侧的逆行胫后动脉蒂皮瓣桥式交叉修复对侧小腿或足部软组织缺损10例(A组),胫后...
- 范存义蔡培华阮洪江黎逢峰田建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40
- 2012年
-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辅助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2008年5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例,SchatzkerⅠ型胫骨平台骨折10例,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10例,Ⅳ型骨折6例。Ⅴ型骨折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3~57岁,平均46.27±11.83岁。术中先做关节镜下的辅助治疗,然后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用不同的切口,用单钢板或用双钢板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以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以优良率表示。[结果]随访32例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6±5.7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采用HSS评分,优良率为94.1%。[结论]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避免切开膝关节囊,提高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质量,减少手术创伤,早期功能锻练,临床效果满意。
- 楚晓丰阮洪江姚束烨
-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微创治疗
- 足内外翻矫正时应该关注踝上截骨术
- 目的:足内翻或者外翻矫正时,医生通常更多关注足本身的问题,相应采取单关节(距下)、两关节(加跟骰或跟骰加距舟)或三关节融合术。然而即使采用过分切骨融合并结合肌腱转位,仍会残留有内翻、外翻畸形。这种情况多数伴有踝关节畸形,...
- 康庆林阮洪江徐佳柴益民朱奕
- 关键词:马蹄内翻足畸形矫正外固定截骨术
- 缝线锚钉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伤的失效原因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对缝线锚钉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伤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此类内固定修复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的疗效,减少锚钉失效的发生率.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收治的7例应用缝线锚钉治疗腱性组织止点区断裂失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2~64岁,平均41岁.跟腱断裂2例,肩袖撕裂1例,喙锁韧带断裂1例,髌韧带撕脱1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1例,胫前肌腱止点处断裂1例.7例患者于伤后5 h~4个月行切开腱性组织修复术,锚钉类型为强生GⅡ快速增强缝线锚钉(形状类似倒钩)和强生FastinRC带螺纹锚钉.术后随访10d~3周发现锚钉失效.结果 7例失效患者全部为锚钉脱出,无缝线断裂及锚钉毁损,且原始损伤均为较粗大腱性组织断裂.锚钉失效原因:手术操作不当4例,锚钉选择失误2例,患者依从性差而过早活动1例.患者因患处疼痛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行锚钉取出术.结论 应用锚钉前需要对锚钉装置有详细的了解,骨质、锚钉类型、锚钉置入方向及手术技巧的掌握等都影响锚钉固定的疗效.
- 田建范存义蔡培华阮洪江
- 关键词:缝合锚
- 肋间神经移位经后路直接修复腋神经前支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上位肋间神经转位经后路修复腋神经前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5具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上半身标本,解剖并观察腋神经在三角肌内的神经分布;游离并测量第Ⅲ、Ⅳ、V、Ⅵ肋间神经自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至腋中线翻转处的长度和各腋中线翻转处经后路至腋神经前支的距离。结果支配三角肌的腋神经支主要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支配三角肌前4/5的肌纤维,后支支配三角肌后1/5的肌纤维。第Ⅲ、Ⅳ、V、Ⅵ肋间神经,自肋骨肋软骨交界处到腋中线肋间神经翻转处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1.41±0.35)cm、(15.81±1.12)cm、(16.54±1.18)cm和(16.85±0.90)cm,自腋中线肋间神经翻转处到腋神经前支皮下遂道的距离分别为(11.53±0.47)cm、(12.24±0.65)cm、(13.22±1.15)cm和(13.82±1.02)cm。结论除第Ⅲ肋间神经外,可应用第Ⅳ、V、Ⅵ肋间神经中的任意两条组合,自腋中线翻转经后路直接修复腋神经前支。
- 刘俊建范存义阮洪江王建广
- 关键词:肋间神经神经移位
- 载银羟基磷灰石抗菌涂层螺钉体内抗菌及成骨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采用银(Ag)作为抗菌剂制备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Ag抗菌涂层,初步探讨其体内抗菌及成骨性能。方法采用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在不锈钢外固定螺钉表面制备HA及HA/Ag抗菌涂层(Ag质量百分比为3%)。取成年雄性比格犬18只,体重15~20 kg,制备犬右后肢胫骨骨折模型。根据植入螺钉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于胫骨截骨平面远端植入HA/Ag涂层螺钉2枚(实验组,n=18),近端植入HA涂层螺钉2枚(对照组,n=1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沾染螺钉伤口,通过伤口分级、X线片观察及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钉道感染及涂层螺钉-骨界面情况。结果对照组伤口随时间延长感染程度加重(χ2=13.492,P=0.001),实验组无明显变化(χ2=0.208,P=0.901);术后1、2、3周实验组伤口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两组涂层螺钉表面均有细菌黏附,对照组以绿色活细菌为主,实验组以红色死细菌为主。术后6周硬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涂层螺钉与骨组织之间形成一明显透明带,实验组涂层螺钉与骨组织之间无明显间隙。对照组和实验组骨结合率分别为76.23%±15.54%和93.42%±5.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3,P=0.000)。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涂层与骨组织间结合紧密,对照组涂层与骨组织间存有明显空隙。结论 HA/Ag涂层螺钉具有良好的抗菌及成骨性能,能起到预防外固定支架螺钉钉道感染和松动的作用。
- 阮洪江范存义刘生和郑学斌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银
- 附加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无菌性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25例,女7例;年龄为27~68岁,平均50.5岁;骨不连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2.2个月。骨不连根据Weber-Cech分型:血管丰富型9例,缺血型23例。所有患者均不取原髓内钉、采用附加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并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记录患者的骨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32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2.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临床及影像学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2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7.4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32/32);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6.9%(31/32)。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附加锁定加压钢板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疗效良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 徐泽阮洪江徐佳康庆林
- 关键词:骨板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