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锡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诱导疗法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诱导疗法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标准剂量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的不良反应、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标准剂量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诱导治疗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为92.5%,对感染、脱发、胃肠道反应也有一定毒性影响。8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24例,预后中等50例,预后不良6例。预后良好患者在第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为54.2%,好于预后中等患者和预后不良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在各个疗程2年生存(OS)率以及2年无复发生存期(DFS)均明显高于预后中等患者。结论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生存状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DFS和OS率,值得推广应用。
- 陈亨蒋元强沈云峰陆米则王菱菱庄芸杨国华钱锡峰
- 关键词:白血病诱导疗法生活质量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FcγRⅢa基因多态性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 研究Fcγ受体Ⅲa(FcγRⅢa)基因多态性对接受含利妥昔单抗(RTX)的免疫化学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接受8(4~12)个疗程含RTX的免疫化学治疗的122例DLBCL患者和100名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CR联合测序法检测其FcγRⅢa基因型,并分析FcγRⅢa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22例患者中FcγRⅢa基因F/F型、V/V型及V/F型者分别为78例(63.93%)、5例(4.10%)和39例(31.97%),各基因型在DLBCL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的分布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免疫分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国际预后积分(IPI)等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122例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80.33%,部分缓解(PR)率为9.02%,总缓解率(ORR)为89.35%;F/F型、V/V型及V/F型患者的CR率分别为69.23%、100.00%、100.00%,PR率分别为14.10%、0、0,ORR分别为83.33%、100.00%、100.00%,V/V型及V/F型的CR率及ORR相近,明显优于F/F型(P值均<0.05).中位随访时间为35(12~62)个月,122例患者中46例(37.70%)疾病进展或复发,40例(32.79%)死亡;3年无进展生存(PFS)及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2.29%和67.21%; F/F型、V/V型及V/F型患者的3年PFS率分别为41.03%、100.00%、100.00%,3年OS率分别为48.72%、100.00%、100.00%;经生存分析,V/V及V/F基因型的PFS及OS率相近,明显优于F/F型(P值均<0.05).结论 FcγRⅢa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含RTX的免疫化疗对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 庄芸乔纯杨国华沈云峰钱锡峰杨蕾徐卫李建勇
-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疗效比较研究
- 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 2009年
- 目的:观察VT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1例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1.3mg/m^2,第1、4、8、11d)联合沙利度胺(200mg/d)及地塞米松(20mg/d,d1~d4,d8~d11)治疗,21天为一疗程。每例患者分别接受了1~4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ORR)为76.2%,其中初治组ORR为100%,复发难治组ORR为58.3%。CR 2例(9.5%)、nCR 3例(14.3%)、PR 8例(38.1%)、MCR3例(14.3%)。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乏力、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VTD方案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MM患者具有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特别是在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疗效可靠、安全。
- 杨国华沈云峰钱锡峰程枫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 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检测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变化,并探讨其与疗效间的关系。方法:丙种球蛋白(IVIG)及糖皮质激素治疗30例新诊断的老年ITP患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30例老年ITP患者(ITP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2+、CD3+、CD4+、CD8+、CD19+、NK细胞及CD4+/CD8+的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老年ITP患者血清IgG水平及外周血中CD19+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4+/CD8+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根据疗效,将老年ITP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有效组患者血清IgG以及外周血CD19+细胞表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无效组患者除了IgG升高外,CD8+细胞明显升高,CD4+/CD8+细胞比例降低。治疗后IgG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但异常T系表达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且治疗后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T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老年ITP患者一线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治疗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杨蕾庄芸钱锡峰杨国华周新沈云峰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老年患者T细胞免疫
- RAD51-G135C和XRCC3-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RAD51-G135C和XRCC3-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AML患者组(545例AML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和对照组(1 034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的外周血样本),分别抽提2组基因组DNA,通过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两者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D51-G135C纯合变异型(CC)可显著增加AML患者的发病风险(OR=3.07),而RAD51-G135C杂合变异型(GC)与AML发病无统计学相关性。XRCC3-C241T纯合变异型(TT)与AML发病尚无统计学相关性,而XRCC3-C241T杂合变异型(CT)却可增加AML患者的发病风险(OR=0.66)。结论:RAD51-G135C纯合变异型和XRCC3-C241T杂合变异型显著增高AML的发病风险,对AML的发病更有预测价值。
- 苗蕾钱锡峰杨国华赵利东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RAD51基因XRCC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 氨磷汀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氨磷汀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MDS患者给予氨磷汀及沙利度胺治疗.结果:CR 10例(43.5%)、PR 4例(17.4%)、NR 9例(39.1%),总...
- 杨国华钱锡峰庄芸沈云峰
- 关键词:氨磷汀沙利度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FcγRⅡA、FcγRⅢA、FcγRⅡB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FcγR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疾病易感性、严重程度及疗效之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检测44例ITP患者及97例健康对照者的FcγRⅡA、FcγRⅢA及FcγRⅡB多态性。结果发现:①FcγRⅢA-158V/F多态性分布在ITP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5),158V/V基因型比例在ITP组明显增高(P=0.005),而FcγRⅡA-131H/R、FcγRⅡB-232T/I多态性分布在ITP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②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及病程与FcγRⅡA、FcγRⅢA及FcγRⅡB各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相关性;③38例接受治疗的ITP患者中16例(42%)达完全缓解(CR),13例(34%)达部分缓解(PR),FcγRⅢA-158V/V基因型与158F/V基因型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34),158V/V基因型CR减低,而FcγRⅡA、FcγRⅡB多态性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④6例接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的ITP患者,4例(67%)患者达CR,1例(17%)达PR,总治疗反应率高达8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FcγRⅢA多态性,而不是FcγRⅡA、FcγRⅡB多态性,与ITP易感性及疗效相关。
- 朱颖庄芸杨国华钱锡峰杨蕾沈云峰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疾病易感性疾病严重程度
-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DNMT3a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DNMT3a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7例AML患者DNMT3a基因第882位氨基酸的突变情况,分析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59例初诊AML患者中7例(11.9%)具有DNMT3a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分别为4例DNMT3a R882C、2例DNMT3aR882H和1例DNMT3a Y874C。7例DNMT3a基因突变患者中2例为M2、1例为M4、4例为M5。27例正常核型中5例(22.7%)发生突变,而21例异常核型中无1例发生突变。CEBPA阳性患者发生DNMT3a突变率明显高于CEBPA阴性患者(p=0.002)。突变患者中有4例(4/7,57.1%)伴有淋系抗原CD4和/或CD7的表达。DNMT3a突变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髓原始细胞数、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完全缓解(CR)率、FLT3-ITD、NPM1和c-kit突变与DNMT3a野生型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MT3a基因突变多见于正常染色体核型AML伴NPM1和/或CEBPA突变阳性患者,其在AML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乔纯孙超张苏江钱思轩钱锡峰缪扣荣朱华渊洪鸣李建勇
- 关键词: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上十分少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SLE合并MM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以推断SLE和MM二者间的联系。方法本文报道了1例68岁女性同时被诊断为SLE和MM。通过检索PubMed近35年来国外发表的SLE合并MM的病例共15例,列表和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文献报道的15例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1∶14),诊断为MM时中位年龄49岁,明显早于一般人群中MM的诊断年龄。其SLE的症状以关节炎/关节痛、红斑/光敏性皮疹和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分别占80.0%、60.0%和66.7%,与单纯SLE患者的症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有1/3的患者诊断为MM时其SLE稳定或血清学检查阴性。有12例患者血液中检出M蛋白。结论 SLE患者中可能出现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可能使进展为MM的风险增加。
- 俞可佳钱锡峰王莉莎于孟学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诊治经验
- 异甘草酸镁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对45例肝功能异常的血液肿瘤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淤胆型及混合型加用熊去氧胆酸及腺苷蛋氨酸,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 45例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下降迅速。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药物性肝损害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国华钱锡峰庄芸沈云峰
-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血液肿瘤化疗肝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