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海强

作品数:42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缺血
  • 10篇血管
  • 10篇血性
  • 10篇卒中
  • 8篇血栓
  • 7篇蛋白
  • 7篇溶栓
  • 7篇纳米凝胶
  • 7篇急性
  • 6篇尿激酶
  • 6篇脑卒中
  • 6篇激酶
  • 5篇聚乙二醇
  • 5篇二醇
  • 5篇阿尔茨海默病
  • 5篇PH敏感
  • 4篇血栓溶解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脑缺血
  • 4篇脑血

机构

  • 41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西藏自治区人...
  • 3篇北京大学
  • 3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1篇金海强
  • 27篇黄一宁
  • 21篇孙永安
  • 12篇郝洪军
  • 9篇刘冉
  • 6篇孙伟平
  • 4篇孙云闯
  • 4篇高枫
  • 4篇孙葳
  • 4篇王朝霞
  • 4篇赵玉华
  • 4篇南丁
  • 3篇李凡
  • 3篇邢海英
  • 3篇苑斌
  • 2篇次旦卓嘎
  • 2篇彭清
  • 2篇衷弘熙
  • 2篇刘媛媛
  • 2篇卜美玲

传媒

  • 12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疗进展
2022年
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IADE)是一种特殊的脑血管病变,以脑血管纡曲、延长和扩张等改变为特点,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认识尚不十分清楚。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颈内动脉延长扩张症(DICA)及后循环动脉纡曲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80%的IADE患者累及颅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部分患者病变累及2个及以上颅内血管床,又称之为弥漫性IADE。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IADE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研究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综述如下。
王一迪孙永安金海强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基底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脑梗死
β淀粉样蛋白与血脑屏障的功能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痴呆是一个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aD)。AD的典型临床特征是以记忆功能障碍为主逐渐进展的认知功能下降,病理改变以异常的淀粉样蛋白在脑内沉积为主。V aD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则呈阶段性变化,其病理特征是脑血管病变。传统上大家习惯会把脑血管病和V aD联系起来,但 A D患者脑内大都伴有显著的血管损害,以累及微小动脉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为主[1‐3]。BBB广泛存在脑内,把脑实质和血液隔离开来,起到脑实质与血液交换的屏障作用。BBB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所组成,外周包绕基膜和星型胶质细胞的终脚。BBB的损害可以引起通透性增加,损害血管周脑实质,引起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腔隙性脑梗死等,从而逐渐影响认知功能[4 ]。
孙永安金海强黄一宁
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血脑屏障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障碍
幕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报告3例幕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病例,分析其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与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或癫(3例),伴听力明显减退(2例);腰椎穿刺脑脊液外观呈浑浊血性液体,红细胞计数增加、蛋白定量升高(2例);头部或颈椎MRI显示小脑半球、脑桥、中脑表面铁沉积,增强后病灶无强化表现(3例),同时可见颈静脉孔区占位性病变(例1)、颈髓表面血管迂曲及C_(6~7)椎体水平硬膜外积液、C_(7)硬膜缺损(例2)或侧脑室后角旁出血(例3);全脑血管造影无异常发现。临床诊断为幕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Ⅰ型2例、Ⅱ型1例),病因分别为神经鞘瘤、外伤致硬脊膜缺损或脑血管畸形。针对病因施行左侧C7硬膜缺损修补术(例2)或左侧枕叶血肿清除术(例3),术后病情明显好转,头痛症状消失。结论幕下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病因异质性较强,详尽的辅助检查对避免误诊或漏诊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孙云闯李凡金海强王朝霞孙葳
关键词:含铁血黄素沉着症中枢神经系统硬膜脑脊髓液
超声评价法优化三氯化铁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超声评价法优化不同三氯化铁浓度梯度和作用时间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模型,为溶栓及取栓研究提供合适的在体血栓模型。方法选取2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每组5只,分别采用20%、30%、40%、50%四种三氯化铁浓度外敷大鼠单侧颈总动脉,使用14 L高频超声探头,分别在外敷10min、15 min、20 min三个时间点观察血管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选取血管闭塞最佳组大鼠,于干预120 min后观察血管自发再通率及静脉注射尿激酶后的血管再通率。实验结束后,取出干预血管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三氯化铁外敷大鼠颈总动脉20 min、50%浓度组血管闭塞率100%,40%、30%、20%浓度组外敷20 min血管闭塞率分别20%、0%、0%(P<0.001)。外敷120 min后,50%浓度组组血管自发再通率0%、40%、30%、20%组血管自发再通率100%(P<0.001),50%三氯化铁浓度造模组尾静脉注射尿激酶后血管部分再通率为40%。50%浓度组镜下病理显示血栓结构致密,尿激酶干预后管腔部分再通,血栓结构松散。结论采用50%三氯化铁浓度外敷大鼠颈总动脉20 min,可能是在体血栓模型形成的有效条件,该动物模型可能适合溶栓研究。
滕雨明金海强邢海英范成河刘媛媛南丁孙永安黄一宁
关键词:动物模型超声评价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血管疾病中的个体化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每种药物的个体反应差别很大,对任何一种药物,千篇一律单一剂量用于所有患者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不同的个体,寻找个体化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现代循证医学发展的方向[1-2]。作为第二代的ADP受体阻断剂,
金海强孙永安黄一宁
关键词:氯吡格雷单核苷酸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
西藏地区1172例包虫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背景包虫病(Echinococcosi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疾病,我国西藏地区包虫病高发,但当地对该病的了解依然欠缺。目的分析近年来西藏地区包虫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疾病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包虫病的1172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其临床诊治特点及疾病转归。结果1172例患者中,男性484例,占41.3%,平均年龄(39.3±19.5)岁;女性688例,占58.7%,平均年龄为(41.3±17.7)岁。48.0%的患者来自那曲,职业分布中农牧民占71.5%。临床症状与包虫寄生部位相关,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相关症状或体征。最常见的寄生部位为肝,亦发现一些罕见部位的包虫病,如纵隔、甲状腺、子宫、肌肉等,83.7%的患者仅有一个受累部位。除220例预后不详外,489例(41.7%)完全治愈,256例(21.8%)好转,205例(17.5%)未愈,2例死亡。年龄对于包虫病患者的预后存在影响(OR=0.992,95%CI:0.984~1.000),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与未治疗相比,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OR=216.618,95%CI:124.650~376.441)。结论针对西藏地区包虫病的科普教育及预防工作有待加强,年龄对于包虫病患者预后存在影响,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陈思霨赵玉华费雯刘媛严静陈路增金海强孙永安魏智民
关键词:包虫病预后
GFAP基因新突变致罕见表现的亚历山大病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报道1例临床罕见的Ⅱ型亚历山大病病例,总结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扩展Ⅱ型亚历山大病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谱。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41岁,发作性右侧肢体僵硬10年,表现为右侧痉挛性偏瘫步态、双侧锥体束征;头部MRI可见双侧延髓、延髓脑桥交界区和上颈髓呈长T_2信号影,双侧侧脑室旁白质轻度脱髓鞘;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抗癫药物部分有效。基因检测患者及其母存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杂合性缺失突变[c.del1044~1079GTACCAGGACCTGCTCAATGTCAAGCTGGCCCTGGA(p.E348DdelY349~D360)],为新发突变。明确诊断为Ⅱ型亚历山大病,该家系证实为Ⅱ型亚历山大病家系。结论 GFAP基因缺失突变为新发突变,扩大了Ⅱ型亚历山大病的基因突变谱。同一家系中不同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较大。
孙云闯黄一宁朱慧金海强李凡王朝霞
关键词: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基因突变系谱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复发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脑梗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复发性脑梗死患者404例作为脑梗死复发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复发性脑梗死患者1 21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临床资料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将血清白蛋白与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组之间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清白蛋白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将血清白蛋白分为低白蛋白组和正常白蛋白组,并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饮酒史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低白蛋白血症、高龄、高血压病史在复发性脑梗死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较对照组偏低,这一结果与患者营养状况无明显关系,而低白蛋白血症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车锋孙伟平王丽彭清金海强王蕾舒俊龙孙葳刘冉黄一宁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脑梗死复发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217例寡克隆区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各神经系统疾病的寡克隆区带(OCB)阳性率及分型,提示OCB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脑脊液及血清OCB检测的321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出院诊断分为多发性硬化(479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935例)、自身免疫性脑炎(192例)、病毒性脑炎(9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23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644例)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157例)等13组。使用等电聚焦电泳结合免疫固定法检测患者同期采集的脑脊液及血液样本中的OCB,依据形态学结果将其分为Ⅰ~Ⅴ型,分析各组患者脑脊液OCB阳性率及分型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多发性硬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组的脑脊液OCB阳性率分别为66.8%(320/479)、48.7%(113/232)、46.4%(89/192)、19.1%(18/94)、17.6%(165/935)、9.9%(64/644)和5.1%(8/157)。其中,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组脑脊液OCB阳性患者以Ⅱ型区带为主,分别占阳性患者的94.1%(301/320)、78.7%(70/89)、77.8%(14/18)和77.6%(128/165),提示存在IgG鞘内合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及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组脑脊液OCB阳性患者以Ⅳ型区带为主,分别占阳性患者的94.7%(107/113)、82.8%(53/64)和8/8,反映无明显鞘内IgG合成。各组患者脑脊液OC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31,P<0.001)。结论各组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OCB阳性率不同,其中多发性硬化的患者脑脊液OCB阳性率较高,且以Ⅱ型区带为主,提示脑脊液OCB检测及分型可对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多发性�
钮振宇金海强郝洪军郑艺明郭晶姚颜高枫王朝霞
关键词:寡克隆区带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
西藏高原与内地平原地区急性脑梗死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比较西藏高原地区与内地平原地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高原组),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平原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平原组比较,高原组发病年龄早[(55.42±13.21)岁vs (67.46±14.26)岁,P=0.002],高血压、LDL、血红蛋白、降压、残疾和死亡比例明显升高,溶栓、抗凝、康复锻炼和独立存活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吸烟及饮酒、高血压、LDL、同型半胱氨酸、血红蛋白、心房颤动、血小板计数是西藏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吸烟及饮酒、高血压、LDL、同型半胱氨酸、心房颤动是平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西藏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及急性期处理方案与内地平原地区有所不同,溶栓等治疗方案在西藏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应用较少,有待当地医疗机构及患者共同努力来改善。
孙永安苑斌卜美玲田佳钰何士华陈思霨王丽亚赵玉华金海强
关键词:脑梗死发病年龄血红蛋白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