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瑶

作品数:5 被引量:116H指数:4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患病
  • 2篇患病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心率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事件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压变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噪声

机构

  • 4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唐山钢铁集团...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郑瑶
  • 4篇吴寿岭
  • 3篇高新颖
  • 3篇陈朔华
  • 3篇陶杰
  • 3篇董岩
  • 2篇杨光
  • 2篇季春鹏
  • 2篇郑晓明
  • 1篇刘小雪
  • 1篇阮春雨
  • 1篇田琪
  • 1篇韩红锋
  • 1篇阮晓兰
  • 1篇武爱萍
  • 1篇向鸿鹄
  • 1篇王书桓
  • 1篇袁聚祥
  • 1篇佟俊旺
  • 1篇柴峰

传媒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短时血压变异对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长、短时血压变异对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进行了第2、3、4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随机分层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最终入选符合标准的老年人2464名。长时收缩压变异(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以5次年度收缩压值为基础计算年度间收缩压的标准差,即年度间SBPV。短时SBPV:以日间收缩压标准差为日间SBP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为夜间SBP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度间、日间和夜间SBPV对GFR估计值(eGFR)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在2464名入选者中,年度间血压及eGFR资料完整者2279例为长时血压变异组,24h动态血压及eGFR资料完整者1636名为短时血压变异组,年度间血压、24h动态血压、eGFR资料完整者1632名为长、短时血压变异组。分别按不同长、短时血压变异的中位数进一步分组(小于中位数为第1组,大于等于中位数为第2组),长时血压变异组中,年度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19、81.49m1.min^-1·1.73m^-2;短时血压变异组中,日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53、80.81ml·min^-1·1.73m^-2,夜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20、81.14ml·min^-1·1.73m^-2;长、短时血压变异组中,年度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21、81.08ml·min^-1·1.73m^-2,日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53、80.75ml·min^-1·1.73m^-2,夜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18、81.11ml·min^-1·1.73m^-2,各自组内第1组eGFR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影响eGFR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可能的�
王洋郑晓明安莎莎李志芳张文艳李春慧赵华灵宋路陈朔华郑瑶阮春雨吴寿岭
关键词: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老年人
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以参加健康体检的87778名开滦集团职工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其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静息心率〈66、66-〈70、70-〈75、75-〈80、≥80次/min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15.3%、18.6%、20.5%、22.4%、26.5%。5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4%、15.5%、17.3%、17.5%、23.0%和15.8%、19.4%、21.4%、23.5%、27.3%。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和饮酒后,与静息心率第1组比较,其余4组MS患病风险呈递增趋势。静息心率增快者MS的患病风险增加。
向鸿鹄刘小雪董岩陶杰高新颖杨光郑瑶季春鹏吴寿岭
关键词:静息心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噪声所致工人听力损失与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某钢铁企业工人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7月底参加职业体检单纯接触噪声工人2061例,按照高频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分组,即在4000 Hz或者6000 Hz,低听力损失组平均听力损失值(HLVs)〈15 dB(A)660例,噪声40 h等效声级为(74.69±11.97)dB(A);中听力损失组,15 dB(A)≤HLVs〈30 dB(A)741例,噪声40 h等效声级为(84.38±11.57)dB(A);高听力损失组,HLVs≥30 dB(A)660例,噪声40 h等效声级为(88.03±14.08)dB(A)。比较三组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结果工人4000 Hz和6000 Hz时,左、右和两耳平均的HLVs值与平均噪声暴露水平显著相关(P〈0.05)。高血压患病率中听力损失组(29.5%)和高听力损失组(36.1%)明显高于低听力损失组(2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心率(HR)、甘油三酯(TG)、噪声40 h等效声级、糖尿病、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影响因素后,中听力损失组和高听力损失组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其OR值分别为2.14(1.21-3.79)、2.58(1.44-4.62)。结论钢铁企业工人高频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与患高血压的风险有关。
郑瑶佟俊旺杨静波柴峰李向文王书桓袁聚祥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失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4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男性比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平均随访48月,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863例。对照组总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0.87%、0.19%、0.20%、0.49%、1.09%;糖尿病组分别为3.18%、0.88%、0.38%、1.95%、2.90%;高血压组分别为2.99%、0.55%、0.74%、1.77%、2.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5.11%、1.27%、0.78%、3.19%、3.78%(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发生总事件的RR值(95%CI)分别为2.773(2.225-3.455)、2.571(2.290-2.887)、3.975(3.390-4.662);发生心肌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40(1.976-4.677)、1.965(1.528-2.528)、3.797(2.740-5.261);发生脑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26(2.281-4.015)、2.629(2.256-3.063)、4.383(3.569-5.383);发生脑出血的RR值(95%CI)分别为1.927(1.058-3.508)、3.733(2.961-4.705)、3.977(2.763-5.723);发生全因死亡的RR值(95%CI)分别为1.988(1.584-2.494)、1.462(1.305-1.639)、2.411(2.035-2.856)(均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病率高于高�
杨光吴云涛阮晓兰董岩陶杰郑瑶季春鹏高新颖陈朔华吴寿岭郑晓明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
低出生体重儿对产妇分娩后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I)对产妇分娩后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1976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且参加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的3 172例女性资料,根据是否有低体重出生儿史,分为LBWI组与非LBWI组.观察两组的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3172例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2.3岁,其中LBWI组147例,非LBWI组3 025例,所生婴儿平均体重分别为2.31 kg和3.39 kg.LBWI组高血压患者为35例,患病率为23.8%,非LBWI组高血压患者为511例,患病率为16.9%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分娩年龄、产后血压及查体时BMI、FPG、HDL-C、LDL-C、TC、TG、高敏C反应蛋白后,LBWI组妇女远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非LBWI组的1.60(95%CI:1.02~ 2.53)倍.结论 有LBWI史的妇女分娩后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无LBWI史的妇女,即有LBWI史的妇女分娩后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王立姣田琪武爱萍阚淑婷陶杰董岩韩红锋高新颖郑瑶陈朔华吴寿岭
关键词:高血压低出生体重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