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珍
-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重点项目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三明水库渔业环境质量评价
- 2007年至2008年对福建省三明市7个水库的渔业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三明7个水库在被监测期间渔业环境状况良好,符合渔业用水要求。通过以新建水库街面水库做为参照表明,渔业养殖对水库环境有一定影响,需采取措施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 邹丽珍
- 关键词:渔业环境质量评价
- 中国鲎幼鲎人工养殖饵料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选用沙蚕、菲律宾蛤仔肉、明虾肉、明虾肉海带混合、海带和初孵卤虫6组饵料投喂2龄期中国鲎幼鲎。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初孵卤虫组2龄期幼鲎存活率最高,为71.43%,其他投喂组存活率不足20%;投喂初孵卤虫组的35只2龄幼鲎有12只蜕壳发育成3龄期幼鲎,其他投喂组均未出现蜕壳;投喂初孵卤虫组幼鲎湿重和头胸部宽增加明显,其他投喂组湿重与初始湿重相比略有增加,但头胸部宽无明显变化。说明初孵卤虫是2龄期幼鲎人工养殖的适宜饵料。
- 邹丽珍
- 关键词:饵料人工养殖中国鲎
- 建瓯耳河螺种群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2018年1月—12月,根据《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中底栖动物物种资源调查方法,在建瓯建溪细鳞斜颌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设12个站位,调查该区内耳河螺Rivularia auriculata的种群动态变化,为耳河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调查期间共采集到耳河螺样本2012个,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331 ind./m^(2)和0.793 g/m^(2),离北津电站大坝越近密度和生物量越低。耳河螺壳长和湿体质量范围分别为7.41~36.34 mm和0.128~8.169 g,壳长和体质量关系为W=0.0007L^(2.648)(R^(2)=0.946,P<0.05),呈负异速生长。FISAT II软件对耳河螺的生物学参数及生长特性等的分析表明:基于von Bertalanffy季节性生长方程计算的生长参数为:L_(∞)=39.15mm,K=0.77,C=0.84,WP=0.12,表明耳河螺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耳河螺总死亡系数Z为6.03,自然死亡系数M为1.68,捕捞死亡系数F为4.35;开发率E为0.72,表明耳河螺处于过度开发状态,需要及时保护耳河螺资源。
- 邹丽珍崔利峰蒋奕雄高山何美峰
- 关键词:耳河螺种群动态
- 中国鲎异速生长方程的建立及校验被引量:3
- 2018年
- 为研究室温条件下中国鲎早期幼鲎的生长发育情况,于2014-2016年开展了中国鲎人工育苗及其早期幼鲎的培育研究,测定1~6龄期中国鲎幼鲎湿重、头胸部长、头胸部宽、腹部长、腹部宽、剑尾长和全长等生长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了1~5龄期中国鲎幂函数回归方程,同时对湿重、头胸部长、头胸部宽、腹部长、腹部宽、剑尾长和全长等生长指标进行对数处理,获得了线性回归方程。除腹部长与头胸部宽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为0.875外,其他均大于0.900,显著性均小于0.01,说明获得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1~5龄期中国鲎湿重、剑尾长、全长与头胸部宽呈正生长关系,腹部宽与头胸部宽呈等速生长关系,头胸部长、腹部长和头胸部宽呈负生长关系。利用2015年人工育苗新获得的1龄期和2龄期幼鲎测定值对异速生长方程的拟合性进行了校验,同时利用新蜕壳发育成的6龄期幼鲎的测定值对异速生长方程的外推测能力进行了校验,校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异速生长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和外推测性。
- 邹丽珍
- 关键词:中国鲎异速生长
- 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4
- 2015年
-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Parasilurus asotus)、侧条厚唇鱼(Acrossoch eilus parallen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刺鳅等6种;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山溪定居性为主。保护区上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下游。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河道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性显著。典范对应分析发现3个环境指标主要影响平鳍鳅科鱼类。
- 何美峰袁定清崔利峰邹丽珍蒋奕雄
- 关键词:鱼类群落典范对应分析
- 中国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为恢复濒危物种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种群数量,2021—2022年在福建省罗源县开展中国鲎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基于野外自然产卵场及幼体生境观测结果,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诱导野生亲本在仿生态环境中自然受精、产卵繁殖,并开展了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研究。研究组初步掌握了中国鲎成体对底质的栖息及繁殖偏好习性和生态需求,形成了适宜福建沿海中国鲎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对中国鲎人工驯养和自然繁殖有重要意义,可为福建沿海中国鲎人工育苗及野外种群资源恢复提供理论基础资料。
- 陈志翁朝红邹丽珍周洪磊蒋奕雄方垂弘李裕红关杰耀
- 关键词:中国鲎驯养自然产卵人工孵化苗种培育
- 基于eDNA方法的不同环境样本底栖动物监测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不同环境样本类型eDNA对底栖动物检测结果的异同,完善eDNA技术在底栖动物监测的应用,2023—2024年4次在建瓯建溪采集表层、底层水体和沉积物环境样本eDNA进行底栖动物检测,共注释到1861个OTUs,隶属于6门9纲25目88科460属941种,其中共有科45科,共有属133属,共有种193种,沉积物环境样本获得的序列数和物种数均大于水体样本;沉积物环境样本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大于水体样本;表层和底层水体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沉积物样本差异极显著(p<0.01);LEfSe分析获得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生物标识属,生物标识存在季节差异。沉积物环境样本虽能检测到更多的物种,但不能覆盖水体样本,建议同时采集水体样本和沉积物样本并覆盖春、夏、秋、冬四季。
- 邹丽珍崔利峰钟国龙陈梦云吴亚伦
- 关键词:EDNA底栖动物
- 福建省沙溪鱼类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根据2007-2008年沙溪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沙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常见种及其季节变化,生态类型等群落结构。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5科30属。采用Pinkas的IRI指数分析沙溪鱼类群落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沙溪优势种季节变化不大,以鲤鱼、鲴类、黄颡鱼为主,常见种略有季节变化。沙溪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底层、杂食性、适应静水生活鱼类为主。与30年前相比,沙溪河肉食性鱼类、底层鱼类、适应流水鱼类种类数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杂食性鱼类、耐氧性鱼类、适应缓流或静水生活的鱼类则有上升趋势。
- 何美峰袁定清陈启春邹丽珍
-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
- 闽江崇阳溪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根据2007-2008年崇阳溪7个采样站位鱼类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崇阳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型以及鱼类多样性等特点。调查共采集鱼类73种,隶属5目、17科、65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鳗尾鱼央(Liobagrus anguillicauda)1种,福建省特有种闽江扁尾薄鳅(Leptobotia tientaiensis compressicauda Nichols)、纵纹原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裸腹原缨口鳅(Vanmaneniagymnetrus Chen)、花尾缨口鳅(Crossostomaf ascicauda Nkhols)和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等5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崇阳溪鱼类优势种有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ushemispinus)、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宽鳍(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等5种。崇阳溪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中下层和适应急流生活的鱼类为主。鱼类多样性指数S7站位较高,群落结构较为稳定,这可能与其底质结构复杂、径流量较大有关。
- 何美峰袁定清陈启春邹丽珍
- 关键词:鱼类多样性
- 水口水库养殖库湾季节性低溶解氧成因浅析被引量:9
- 2010年
- 本文通过对水口水库雄江、湾口、樟湖等库湾养殖水体特点的监测分析,总结了水口水库养殖库湾水体发生低溶解氧的规律,并对低溶氧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本文认为低溶解氧产生的主要原因为:1.养殖库湾水体不分层;2.夏季水温高;3.泄洪引起的还原性物质耗氧是低溶氧死鱼事件的诱因。
- 高山邹丽珍崔利峰陈百悦
- 关键词:水口水库低溶解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