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山

作品数:24 被引量:62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起搏
  • 8篇射频消融
  • 8篇消融
  • 7篇射频
  • 6篇心脏
  • 5篇心动过速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心室
  • 4篇右室
  • 4篇右室流出道
  • 4篇右室流出道间...
  • 4篇起搏器
  • 4篇流出道
  • 4篇间隔部
  • 4篇间隔部起搏
  • 4篇房室

机构

  • 24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邵山
  • 14篇孙建辉
  • 11篇王卫明
  • 10篇成益
  • 9篇程亚敏
  • 9篇王小青
  • 8篇杨玲
  • 8篇钱波
  • 6篇柯海燕
  • 4篇许国锋
  • 2篇孙晋亮
  • 2篇周瑞珏
  • 2篇钱大慈
  • 2篇杨晓宇
  • 1篇刘逸菲
  • 1篇吕吉元
  • 1篇郑蓉
  • 1篇贾永平
  • 1篇陈勇俊
  • 1篇杨琳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河北中西医结...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
2011年
传统起搏器心室电极置于右室心尖部到位容易,固定简单,脱位率低,因此使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选用被动固定电极导线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合及经典的起搏部位及导线。后人们逐步认识到心尖部起搏存在着左右室电机械活动的不同步,
王卫明成益杨玲邵山程亚敏孙建辉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主动固定电极右室流出道心脏起搏
心电图监测下心包腔内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
2002年
目的 本文对 12例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者 ,施行床边非X线透视指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 ,以缓解心包填塞症状。方法 心电图监测指导操作过程。结果  12例留置导管均获成功。平均操作时间 (9 6±3 5 )min ,导管留置心包腔内深度为 (5 6± 1 5 )cm ,导管保留时间为 (8 7± 2 4 )d。对提高操作成功率、防止并发症及操作适应症 。
邵山
关键词:心电图监测心包穿刺导管留置心包填塞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右心室间收缩同步性、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①入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1(男39,女22)例,随机分入RVS部起搏组(RVS组,n=33)和RVA部起搏组(RVA组,n=28)。②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中及术后12月心室电极导线参数(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阻抗)的差异。③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月QRS波时限;术后应用组织多普勒同步图(TSI)分别测定两组左、右心室侧壁基底部收缩达峰时间差(△Ts)。评价心室间不同步的程度。④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2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比较不同起搏部位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测试的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导线阻抗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术后QRS波时限均较术前延长(均P<0.01),RVA组较RVS组延长更为明显(P<0.01)。RVS组与RVA组△Ts分别为(27±14)ms和(90±22)ms,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术后12个月两组LVEDD均较术前增加,RVA明显大于RVS组[(54±5)mm vs.(51±5)mm,P<0.05]。RVA组术后12月LVEDD较术前明显增加[(54±5)mm vs.(50±4)mm,P<0.05],术后12月两组LVEF均较术前降低[RVS组:(0.58±0.14)vs.(0.63±0.09),P<0.01;RVA组:(0.51±0.12)vs.(0.64±0.13),P<0.01],组间比差异不显著。结论:RVS起搏对心室间同步性、左室重构的影响要优于RVA起搏。
邵山王小青钱波孙建辉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室心尖部起搏
主动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3年
目的观察主动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SP)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可行性及其对左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RVSP组33例、右室心尖部起搏组28例(RVAP组)。比较两组植入术后20 min、12个月的心室电极导线参数(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阻抗);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结果①两组术后20 min、12个月起搏阈值、R波感知及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两组术后12个月QRS波时限均较术前延长(P均<0.01),且RVAP组较RVSP组延长更明显(P<0.01);③RVSP组术后12个月LVEDD明显低于RVAP组,LVEF明显高于RVAP组(P均<0.05);④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RVSP组术中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RVAP组(P<0.05)。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用主动电极行RVSP是安全的,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小于RVAP。
邵山钱波王小青翟力上王卫明杨玲程亚敏成益孙建辉
关键词:心脏传导阻滞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室心尖部
体表心电图在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特征的分析,总结其对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分析相应导联δ波及QRS波特征,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探讨体表心电图定位旁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V1导联R/S振幅比值对提示左侧或右侧旁路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2)δaVL极性对左侧旁路的前后定位有明确价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右侧旁路定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论左侧或右侧旁路,δaVF极性对其前后位置的定位均有价值;(4)胸导联R/S移行区的早晚对右侧旁路的前后定位有意义,右侧旁路定位时如肢体导联和胸导联有矛盾时多位于右前间隔。结论:根据体表心电图特征行旁路定位具有重要价值。
王小青邵山孙建辉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2011年
目的对经射频消融术证实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状况、心电图特点、消融靶点的确定及消融结果。方法对3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和体表心电图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以及它们和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则多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消融靶点的确定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起搏标测法,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右室流出道室速组在起搏标测起搏ECG和VT时ECG的12导联QRS波完全相同处消融成功率较高。结论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可初步估计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王卫明杨玲成益邵山程亚敏孙建辉
关键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
起源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结合部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起源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结合部(AMC)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心电图特征,探讨此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2017年09月至2019年01月143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电生理检查(EPS)和射频消融术(RFCA),其中7例患者被确诊为AMC起源的室早/室速并进行消融,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形态分析。结果:对7例AMC起源室早/室速的心电图行进一步分析,特点如下:V1导联呈R或Rs形,V2-V4导联均为Rs波,V5、V6导联呈R波,胸前导联R波移行于V1导联。I导联呈rs型,下壁导联均为高大R波,RII ≥ RIII,R波降支有切迹。AVR及AVL导联为QS型。其中6例室早/室速消融成功,均起源于AMC,1例室早消融失败。结论:起源于AMC处室早/室速有显著的心电图特征,掌握其心电图表现有助于术中快速精确定位,提高消融成功率。
王小青钱波王卫明王梦非程亚敏邵山
关键词:室速室早心电图
双心室三腔起搏器15例随访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的心功能状态、术后起搏器工作状况及其并发症,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4月在我院安装双心室三腔起搏器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显著提高。发生并发症7例,随访中有2例死亡。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阻滞患者能改善心脏功能,需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成益王卫明邵山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随访
205例高龄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男103例,女102例,年龄70~98岁。205例起搏器中单腔起搏器162例.双腔起搏器43例。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发生并发症21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分别是囊袋血肿12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囊袋破溃及感染2例。囊袋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阿司匹林有关,电极导线脱位、囊袋破溃及感染等大部分与手术有关。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操作,及时有效的处理并发症,高龄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安全的。
邵山许国锋周瑞珏柯海燕孙建辉
关键词:老年人并发症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9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估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9例RFCA治疗的老年PSVT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51例,其中左侧旁道40例,右侧旁道1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1例;房扑7例。RFCA总成功率为98.3%(117/119);术后复发率为4.2%(5/119);并发症发生率5.04%(6/119)。结论:RFCA治疗老年PS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成益王卫明杨琳邵山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老年射频消融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