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模炎

作品数:149 被引量:674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9篇血液
  • 57篇血液透析
  • 39篇中医
  • 27篇血液透析患者
  • 27篇透析患者
  • 22篇灸疗
  • 18篇肾脏
  • 17篇血压
  • 16篇血透
  • 16篇肾脏病
  • 16篇维持性
  • 16篇维持性血液
  • 16篇维持性血液透...
  • 15篇血透患者
  • 12篇低血压
  • 12篇维持性血液透...
  • 11篇调理脾胃
  • 11篇营养不良
  • 11篇中医药
  • 10篇糖尿

机构

  • 141篇中国中医科学...
  • 3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5篇中国中医科学...
  • 11篇北京京煤集团...
  • 9篇北京市昌平区...
  • 8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中日友好医院
  • 7篇北京市中关村...
  • 6篇福建省安溪县...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房山区...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中医研究...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市化工职...
  • 1篇空军总医院

作者

  • 149篇邱模炎
  • 57篇栾洁
  • 56篇王绍华
  • 40篇刘鹏
  • 39篇闫二萍
  • 38篇李葆青
  • 19篇李楠
  • 14篇刘晓丽
  • 10篇孙慧
  • 9篇陈忠英
  • 8篇曹钋
  • 8篇王湛
  • 7篇王红
  • 7篇姜岳
  • 7篇李艳慧
  • 7篇朱莉
  • 7篇李晓娟
  • 6篇郝建荣
  • 5篇孙仲宜
  • 5篇李方洁

传媒

  • 18篇中华中医药杂...
  • 14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5篇福建中医药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世界中医药
  • 4篇康复学报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中国针灸
  • 3篇北京生物医学...
  • 3篇天津中医药
  • 3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医杂志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自然医学...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医学报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19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4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IS数据的糖尿病肾脏疾病Ⅲ~Ⅳ期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Ⅲ~Ⅳ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病的中医诊疗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及糖尿病肾病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DKDⅢ~Ⅳ期的患者49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性别、年龄、合并病、肝肾功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KDⅢ~Ⅳ期的患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的证候,本证以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证患者最多,标证以血瘀证及痰瘀证最为常见。各中医证候均存在其特征性的影响因素。尿微量白蛋白(mALB)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体质量指数(BMI)升高及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是DKD患者常见的影响因素,且影响因素间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结论:Ⅲ~Ⅳ期DKD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BMI、mALB等指标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不同证候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各证候影响因素间亦存在一定关联,可以为DKD的临床辨证及诊疗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怡菲李鹏辉张芳钱莹邱模炎吕晓颖艾艳珂文天才庞国明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证候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复杂网络
灸药结合改善血透低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探讨灸药结合法对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病例选取我院等6所三级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灸药结合组)、对照组(西医常规组),治疗8周,随访8周,对两组进...
邱模炎孙仲宜王绍华刘鹏栾洁李葆青闫二萍刘晓丽王湛朱莉李文歌张凌曹钋郝建荣张胜容王汉斌王红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
中国民间非药物疗法特色与优势的文献调查和研究
2000年
民间疗法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国民间疗法在炎黄子孙的繁衍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民间疗法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升华 ,不断地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疗法内容。中国民间非药物疗法是中国民间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基于“非药家所用、确有疗效、确有依据、流传于世”的原则 ,就中国民间非药疗法的文献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民间非药物疗法的基本特色和优势为 :种类丰富 ,内外治并重 ;取材容易 ,大多为食物 ;适应症广 ,适于各科 ;使用方便 ,多取材于食物 ,毒副作用少 ;易于推广 ,居家旅行、自我保健医疗均宜。治疗优势在于皮肤科、外科疾病 ,如 11种优势病种中 ,有 7种为皮、外科疾病。
邱模炎张佐茹王琦陈锦锋郑格琳李彤宇曹军杨国华杨模钟孟良
关键词:中医非药物疗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短程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程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MHD患者101例,于透析次日安静、平卧状态下进行5 min短程HRV检测,观察时域指标SDNN、rMSSD、TI及频域指标TP、HF、LF、VLF、LF/HF,分析血透患者的短程HRV变化特点。结果 MHD患者短程HRV频域指标TP、HF、LF均显著低于正常值(P均<0.01);101例患者中,33例合并有糖尿病,68例不合并糖尿病,2组HRV指标TI、TP、HF、LF、VL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MHD患者短程HRV频域指标小于正常参考值,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功能均受损;合并糖尿病的MH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更加严重。
王绍华黄文玉栾洁刘鹏郭小玉李方洁邱模炎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素与证候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分析其中医证候规律,为进一步确立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quot;症状计量辨证方法&quot;对来自北京市两家透析中心的共236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
邱模炎栾洁孙仲宜王绍华刘鹏闫二萍王红
关键词: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证素中医证候
邱模炎运用“调补分化”法从三焦论治膜性肾病被引量:4
2020年
膜性肾病病性多属邪实正虚、虚实夹杂,病机关键是以湿热瘀阻、气化不利为主,继而影响三焦及肺、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湿热之邪是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中,应以“调补分化”法治疗本病,即调畅气机、宣通三焦;补益虚损、健运三焦;分消湿热、疏利三焦;化瘀活血、凉血清热。临证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辨明湿热偏颇轻重,三焦同调,肺、脾、肾兼治,注重察舌验脉是否相契合,谨守病机,随症化裁,平和缓图,切不可概以虚证论之而孟浪进补。
姚晨思邱模炎李奇阳何流柯应水王怡菲宋欣芸邹浩熊莉莉
关键词:膜性肾病三焦湿热气化不利
中医医疗机构血透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被引量:8
2020年
2020年初,我国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传染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由于血液净化中心人员流动性大,血透患者抵抗力低、治疗环境患者相对聚集的特殊性,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露风险极高的医疗场所。作为中医医疗机构血透室,面对疫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①科学依法防控:严格规范管理,强化防控意识,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切实做到切断传播途径;②基于正确的中医认识确立防控方法:中医学认为新冠肺炎属中医“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闭”,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强调辨证论治、分期论治;③基于传染病中医防控理念制定防控措施:中医防治新冠肺炎关键在于存正气、避毒气;④坚持中西医结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防控体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诸多优势,应坚持中西医结合,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血液净化中心传染病防控体系。
邱模炎王绍华李艳慧栾洁闫二萍刘鹏刘淑娟康羽李晓娟孙平平唐棠王湛
关键词:中医疫病血液透析
Moxibustion for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deficiency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1年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herapy for 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Methods Ninety-seve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51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46 cases) randomly, and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s were used in both groups. On this base, moxibustion was given at Zusanli (足三里 ST 36) and Sanyijiao (三阴交 SP 6) with a paper-tube-moxibustion equip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yndromes we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symptom score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all the symptom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ll P〈0.05), with fatigue and weakness, short breath and aversion to talking, poor appetite, lassitude in loin and knees, aversion to cold, cool extremities and so on most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n the syndrome in observation group (64.7%, 33/5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23.9%, 11/46),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Moxibustion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it has some therapeutic effect on the deficiency syndrome.
李楠邱模炎郝建荣张启蒙王绍华梁富殷煜栾洁葛桂珍秦婷李葆青
关键词:HEMODIALYSISMOXIBUSTIONRCT
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厥脱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灸药结合方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性及发生率,评价其在控制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交叉设计、随机对照法。病例来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广安门医院等9家医院。2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加用灸药结合防治方法,对照组加用西药防治方法。本研究观察8周,结束后随访8周(含洗脱期),随访期间两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根据交叉试验原则,在第一阶段随访结束后进行第二阶段的观察。结果:灸药结合方案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17.13%(P<0.01),达到预期目标降低10%以上;两组患者在发生透析低血压时在西医干预措施、因低血压中断透析次数、因低血压未完成超滤脱水量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积分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药结合方案可以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减少血液透析中断次数,有利于超滤脱水目标的完成;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西医干预次数,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荷;改善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具有稳定持久的作用。
刘鹏邱模炎王红刘文军何丽云李楠程爱华李文歌张凌郝建荣王汉斌曹钋张胜荣张建荣伦立德王绍华栾洁李靖朱莉田芃刘晓丽王湛
关键词:灸疗生脉胶囊血液透析低血压
清热化湿、活血泻浊法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病理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活血泻浊法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组、经验方组,后3组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取肾组织切片,行HE、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采用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求得基质阳性面积比值。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SI、基质阳性面积比值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经验方组GSI、基质阳性面积比值有降低(P均<0.05);而尿毒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活血泻浊组成的经验方能够改善模型大鼠肾脏病理,降低GSI及基质阳性面积比值,改善肾小球硬化的程度。
李葆青邱模炎李楠吴鋆刘恩张万强焦强栾洁王爱强汪用文王瑾
关键词:清热化湿肾小球硬化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