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芬

作品数:30 被引量:324H指数:1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丹红
  • 8篇丹红注射液
  • 8篇注射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6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血管
  • 4篇药理
  • 4篇脑血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药药
  • 3篇通心络
  • 3篇缺血
  • 3篇中药

机构

  • 22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兰州军区乌鲁...
  • 1篇黄冈市中心医...
  • 1篇重庆市巴南区...

作者

  • 30篇邓芬
  • 13篇胡长林
  • 6篇陈阳美
  • 5篇陈莉芬
  • 5篇谢运兰
  • 3篇梁萍
  • 3篇李晋芳
  • 3篇吴文斌
  • 3篇吴碧华
  • 2篇童林艳
  • 2篇李小凤
  • 2篇胡常林
  • 2篇吴禹
  • 2篇刘熙
  • 1篇曹莹莹
  • 1篇余震
  • 1篇姜华
  • 1篇李长清
  • 1篇杨娜
  • 1篇杨娟

传媒

  • 5篇重庆医学
  • 3篇全国心脑血管...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激光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癫痫杂志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第五次中西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3
  • 1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改变与临床表型及白质损害的关系
2024年
帕金森病包含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异质性,黑质纹状体系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不能完全解释临床表型异质性。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等检查及检验技术的发展,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改变、早期且广泛的白质损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总结既往帕金森病研究中已发现的特异性神经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不同帕金森病临床表型间神经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异同点、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改变与白质损害及临床表型的关联性,发现了帕金森病中神经血管改变可能通过白质损害对临床表型产生影响,以期促进对帕金森病临床表型、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进展及预后的认识。
李司晨诸玉霞赖泓宇达晓慧廖婷刘熙邓芬陈莉芬
关键词: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白质损害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浆TXB_2、6-Keto-PGF_(Ia)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TXB2、6-Keto-PGFI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及血浆TXB2、6-Keto-PGFIa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NIHSS分别为(8.02±2.13)分与(8.56±1.27)分(P>0.05),而治疗后两组NIHSS分别为(6.42±1.55)分与(4.36±1.07)分(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7.5%与91.7%(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TXB2含量分别为(426.33±224.21)pg/mL与(451.52±249.71)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12.46±176.96)pg/mL与(258.59±158.55)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XB2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血浆6-keto-PGFla含量分别为(247.73±106.19)pg/mL与(233.90±85.72)pg/mL(P>0.05),而治疗后分别为(327.34±134.67)pg/mL与(400.94±111.26)pg/mL(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6-keto-PGFI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能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失,其机理可能与调节TXB2/6-Keto-PGFIa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流有关。
邓芬胡长林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XB2
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鼠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5
2007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观察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对照组)、局灶脑缺血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造模3d后治疗组脑含水量和神经系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大鼠脑梗死体积于造模第5天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也可见治疗组组织损伤减轻。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局灶脑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关键词:脑梗死丹红注射液局灶脑缺血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0d病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新型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评估量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0 d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o ICH、NICH、MICH量表预测30 d病死率的精确性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152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预后;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用诊断性实验中Youden指数、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量表的预测价值。结果年龄、脉压差、冠心病病史、静脉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肿体积、IVH、GCS、有无中线移位在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GCS(3~4分)、静脉血糖较高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ICH在灵敏度、特异度方面优于NICH、MICH。结论年龄〉80岁、GCS(3~4分)、静脉血糖较高是预测出血性脑卒中短期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 ICH在预测出血性脑卒中30 d病死率方面可能优于MICH和NICH。
谭郎敏邓芬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评估量表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研究倍通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对照组)、倍通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建立大鼠自体血栓局灶脑缺血模型,各组分别于1d、3d、5d取大鼠脑组织,测定NOS及诱导型(iNOS)的活性。结果治疗组大鼠脑组织总NOS和iNOS活性在造模后的各时间点(1d、3d、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通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总NOS和iNOS活性,减少NO释放,对大鼠局灶脑缺血脑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一氧化氮合酶脑缺血
神经病学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被引量:13
2010年
李晋芳邓芬陈阳美
关键词:神经病学教学教学方法急性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氏病临床教学
联用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联用托吡酯(TPM)治疗难治性癫痫(IE)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20例IE患者进行治疗,以加用TPM前3个月的月均发作频率为基数,并与加用TPM后3个月的稳定期月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联用TPM治疗IE,总有效率达到75.0%,显效率为55.0%,其中3例(15.0%)完全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为一过性,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中2例出现体重减轻。结论:联用TPM对IE有良好疗效,安全性好。
陈阳美李晋芳邓芬胡长林
关键词:托吡酯难治性癫痫疗效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本文探讨了丹红注射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治疗作用。文章采用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观察假手术组,局灶脑缺血组,局灶脑缺血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病理学改变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丹...
邓芬胡长林谢运兰
关键词:脑梗死丹红注射液中药药理
文献传递
通心络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吴碧华胡长林梁萍吴文斌邓芬
关键词:通心络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动力学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脑供血不足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急救意识调查被引量:32
2015年
目的调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中老年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认知水平及急救意识。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渝中区3个街道抽取1 200例住户,每户确定1位居民,年龄在45岁及以上,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共完成918份调查问卷。社区居民对单个脑卒中警示症状识别的比例为30.8%~75.4%;无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既往脑卒中者能认识全部5个脑卒中警示症状的比例分别为14.5%、16.1%、13.0%,对5个脑卒中警示症状均能识别并拨打120的比例分别为9.7%、9.6%、9.3%;但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既往脑卒中者与无脑卒中危险因素者比较,对单个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5个脑卒中警示症状全部认识及确定有人发生脑卒中后拨打12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人群包括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者及既往脑卒中者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急救意识均较差。
杨娟王健欧书王妮邓芬张杰曹莹莹刁泽园高攀杨娜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急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